• 混合CTC/attention架构的端到端带口音普通话识别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20-09-28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针对普通话语音识别任务中的多口音的识别问题,提出了链接时序主义(connectionist temporal classification,CTC)和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的混合端到端模型,同时采用多目标训练和联合解码的方法。实验分析发现随着混合架构中链接时序主义权重的降低和编码器层数的加深,混合模型在带口音的数据集上表现出了更好的学习能力,同时训练一个深度达到48层的编码器-解码器架构的网络,生成的模型表现了超过之前所有端到端模型,在数据堂开源的200h带口音数据集上达到了5.6%字错率和26.2%句错率。实验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端到端模型超过一般端到端模型的识别率,在解决带口音的普通话识别上有一定的先进性。

  • 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中$_ Lambda^{16}$O超核结构的超子耦合强度依赖

    分类: 物理学 >> 核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17

    摘要: 超核物理研究为揭示重子重子相互作用的核介质中特性,以及理解原子核与中子星内部结构提供了关键信息。基于密度依赖的相对论Hartree-Fock(RHF)理论,拟合单$ Lambda $超核中超子分离能实验数据得到模型中$ Lambda N$有效相互作用。交换项的引入改变了超子道中有效核力的动力学平衡,导致不同于相对论平均场模型的介子超子耦合强度,进而影响超子自旋轨道劈裂的描述。考虑到模型中有效核力取值的不确定性,进一步研究了单$ Lambda$超核的粗块及单粒子性质对于超子耦合强度的依赖,探索约束其取值范围的可能方法。具体以$^{16}_{ Lambda}$O超核为例,通过改变同位旋标量道超子耦合强度,系统分析了超核能量泛函中核介质与交换项效应。结果显示,超子自旋轨道劈裂、Dirac有效质量以及超核特征半径等与超子耦合强度比值可能存在一定的线性关联。因此,通过实验或理论对这些物理量做出约束,有望对核介质中超子相关的有效核力给出更强的限制。

  • 内蒙古各气候区主要作物生长季干旱特征及其与响应因子回归模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2-12-2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下,内蒙古各气候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可能会对当地农牧业带来一定的灾害损 失。为了明确内蒙古地区主要作物生长季( 59月)干旱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将内蒙古全区划分为5个气 候区,选取19812012年内蒙古地区46个气象站点和20142020年20个气象站点逐月气象观测数据,计算了多 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Index,SPEI),揭示其干旱特征规律;以月尺度为例, 探明了各气候区作物生育期干旱高发时间与地区,干旱的气象主导因子,验证回归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 1) 从时间变化来看,19982008年干旱情况较为严重,其余年份干旱程度较轻;( 2)作物生长季内干旱面积和程度最 大为5月;西部特干旱气候区发生中度干旱的概率比东部湿润半湿润气候区高37%,而特大干旱主要发生在东部湿 润半湿润气候区;( 3)各气候区同一月份干旱气象主导因子各不相同,降水和最低温度是作物生长季干旱的最主要 影响因子;( 4)各气候区估算模型精度较高,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因此,回归模型可以用于有限气象数据下估算月 SPEI。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评估内蒙古地区作物生长季干旱特征及其制定合理干旱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冰川灾害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除南、北两极地区之外全球最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冰川整体处于快速退缩状态,这不仅影响水资源储备,而且伴生了相应的冰川灾害,如冰崩、冰川跃动、冰湖溃决洪水、冰川泥石流等。这些冰川灾害的发生具有各自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生机理和灾害过程。总体上,气候变暖、变湿导致冰川不稳定性增加,进而导致冰川灾害风险的发生。从统计结果来看,近期气候变暖使得这些灾害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极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都出现了冰崩灾害,可能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川在整体上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且,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灾害的风险程度也在加剧。

  • 印度季风与西风相互作用在现代青藏高原产生连锁式环境效应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09-20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西风与印度季风两大环流是控制青藏高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研究显示两大环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基于降水稳定同位素实测与模型模拟发现青藏高原现代西风与印度季风的相互作用特征表现为3种模态,即印度季风模态、西风模态和过渡模态。基于湖泊沉积记录的分析,发现3种模态主控范围在历史时期不断发生变化。3种模态对现代青藏高原环境产生连锁式环境效应,使得该区的冰川、湖泊、生态系统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具体表现为印度季风模态的冰川强烈退缩,湖泊趋于萎缩;西风模态的冰川趋于稳定甚至部分出现前进,湖泊趋于扩张;过渡模态的冰川退缩程度减弱,湖泊变化不明显。西风模态的植被返青期提前,印度季风模态的植被返青期推后,而过渡模态的植被过程比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