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蛋白质源组合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将鱼粉、血浆蛋白粉、酵母粉、肠膜蛋白粉按一定比例组合添加到饲粮中,旨在对比研究不同蛋白质源组合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6.36±0.2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保育猪10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3组保育猪分别饲喂含1.5%血浆蛋白粉+2.0%鱼粉(A组,作为对照组)、3.0%肠膜蛋白粉+5.0%鱼粉(B组)、2.0%酵母粉+2.0%肠膜蛋白粉+2.0%鱼粉(C组)的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14 d。结果表明:1)B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与A组相比,C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76%和8.13%,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料重比方面,B组和C组与对照组A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C组显著低于B组(P<0.05)。2)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含量与白球比以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与A组相比,B组钱重比增加13.47%(P>0.05),C组钱重比降低5.22%(P>0.05)。由此可见,2.0%酵母粉+2.0%肠膜蛋白粉+2.0%鱼粉组合在提高保育猪生长性能、经济效益方面效果最好,1.5%血浆蛋白粉+2.0%鱼粉组合效果次之,而3.0%肠膜蛋白粉+5.0%鱼粉组合相比之下效果较差

  • 不同蛋白质源组合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将鱼粉、血浆蛋白粉、酵母粉、肠膜蛋白粉按一定比例组合添加到饲粮中,旨在对比研究不同蛋白质源组合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6.36±0.2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保育猪10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3组保育猪分别饲喂含1.5%血浆蛋白粉+2.0%鱼粉(A组,作为对照组)、3.0%肠膜蛋白粉+5.0%鱼粉(B组)、2.0%酵母粉+2.0%肠膜蛋白粉+2.0%鱼粉(C组)的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14 d。结果表明:1)B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与A组相比,C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76%和8.13%,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料重比方面,B组和C组与对照组A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C组显著低于B组(P<0.05)。2)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含量与白球比以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与A组相比,B组钱重比增加13.47%(P>0.05),C组钱重比降低5.22%(P>0.05)。由此可见,2.0%酵母粉+2.0%肠膜蛋白粉+2.0%鱼粉组合在提高保育猪生长性能、经济效益方面效果最好,1.5%血浆蛋白粉+2.0%鱼粉组合效果次之,而3.0%肠膜蛋白粉+5.0%鱼粉组合相比之下效果较差

  • 长期施肥对双季稻田甲烷排放和关键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2-0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双季稻田甲烷(CH4)排放特征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理,对合理利用及评价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田为平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施用化肥(MF:mineral fertilizer alone)、秸秆还田配施化肥(RF:rice residues plus mineral fertilizer)、30%有机肥配施70%化肥(LOM:30% organic matter plus 70% mineral fertilizer)、60%有机肥配施40%化肥(HOM:60% organic matter plus 40% mineral fertilizer)和无肥(CK:without fertilizer)条件下双季稻田CH4排放及其微生物学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生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稻田CH4排放通量均显著高于CK,表现为HOM > LOM > RF > MF > CK。各处理间CH4总排放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大小顺序与排放通量趋势一致,以HOM处理为最高,比CK处理增加105.56%,其次是LOM和RF处理,分别比CK处理增加72.97%和54.17%。关键功能土壤微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的数量变化范围为(3.18-81.07)×103 cfu/g,土壤甲烷氧化细菌的数量变化范围为(24.82-379.72)×103 cfu/g。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和甲烷氧化细菌数量大小顺序为HOM > LOM > RF > MF > CK,各施肥处理均显著高于CK;HOM、LOM、RF处理显著高于MF、CK处理。双季稻田CH4排放与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甲烷氧化细菌数量变化关系密切。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双季稻田生态系统CH4的排放和关键功能微生物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