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治疗中的护理干预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2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将12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血液流变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6% vs 75.0%,P<0.05),观察组退烧时间(4.5±0.8 d vs 6.6±1.2 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9±0.8 d vs 7.3±1.2 d)、住院时间(6.5±1.3 d vs 10.2±1.6 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低切黏度(7.12±0.83m Pa·s vs 8.79±1.23 m Pa·s)、血浆粘度(1.53±0.46 m Pa·s vs 1.78±0.52 m Pa·s)及聚集指数(1.84±0.24 vs 2.24±0.27)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79.7% vs 93.8%, 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 基于光谱变换的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估测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1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近年来, 冻害已成为影响我国冬麦区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 及时、快速、准确地获取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对于监测冬小麦冻害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低温胁迫试验, 在拔节期对两个冬麦品种进行6 ℃, 4 h、8 h 和12 h 的胁迫处理后, 测定其冠层光谱反射率, 并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15 种典型变换处理, 分析比较不同光谱变换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的PLSR 模型, 筛选出能够表征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的最佳光谱变换方式。结果表明, 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 两个冬小麦品种叶绿素含量呈降低趋势, 随着低温胁迫后天数的增加, 各处理与对照的差异逐渐减小。胁迫后5 d, 近红外区域反射率有较大升高, 并随低温胁迫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在可见光区域, 短期内差异不明显。胁迫后10 d、20 d、35 d, 黄、红波段逐渐趋于水平, 同时近红外区域反射率差异逐渐缩小, 可见光区域光谱反射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15 种典型变换处理, 发现原始光谱的倒数、对数、幂、平方根等变换难以提高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 且建模效果较差。除原始光谱对数的一阶微分(T6)外, 其他微分变换处理的叶绿素含量诊断模型都优于原始光谱。综合考虑模型的校正、验证效果、模型最佳因子数以及相对分析误差的大小, 二阶微分变换处理(T15)叶绿素含量校正模型的R2 和RMSE分别为0.930、0.340, 验证模型的R2 为0.753, 表明基于T15 的光谱变换数据可实现低温胁迫下叶绿素含量的准确估算, 为最佳光谱变换方式。

  • 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恢复工程的生态评估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分类: 地球科学 >> 海洋科学 提交时间: 2017-03-2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是我国目前现存的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活体牡蛎礁,但由于人类活动干扰及泥沙淤积等原因,该自然牡蛎礁面积不断缩小,影响着该牡蛎礁的生态功能与保护管理。于2013-2014年开展了首期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恢复工程,基于生态监测结果评估该牡蛎礁恢复工程的生态效果。多层礁体上活体牡蛎丰度显著高于单层礁体(P 0.05)。随着礁体的发育,恢复牡蛎礁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度并没有增加,但其平均总密度和总生物量均呈现显著性的增长(P 0.05),但显著高于未恢复区(P < 0.05);恢复牡蛎礁与自然牡蛎礁具有显著不同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ANOSIM,P=0.001)。研究结果表明该牡蛎礁恢复工程取得初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