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例共234枚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合头颅CT提示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式及DSA结果判定责任动脉瘤。对责任动脉瘤均采取显微夹闭术或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积极治疗,对于非责任动脉瘤予以选择性治疗。结果%例多发动脉瘤行栓塞治疗56例,夹闭治疗28例,未治疗12例。44例一期治疗所有动脉瘤,4例分期处理所有动脉瘤,36例仅治疗责任动脉瘤。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出院时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评分5分62例,4分12例,3分8例,1分2例。术后6个月DSA随访30例,1例复发接受再治疗,余29例治疗效果稳定。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应在诊断全面的基础上,正确判断责任动脉瘤并积极治疗,对于非责任病灶需要综合评估出血风险,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尽量一期治疗所有动脉瘤,减少再出血风险。

  •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1-2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应用Willis覆膜支架系统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02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单纯采用颅内Willis覆膜支架系统,治疗8例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术中根据血管条件, 在 保证载瘤动脉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导引导管位置升高(靠近海绵窦段),提供足够支撑,覆膜支架到位后再予释放栓塞动脉 瘤。结果(1)对8例(8个血泡样动脉瘤)患者共置入9枚覆膜支架,其中8枚成功置入载瘤动脉。6例置入Willis支架后即刻造 影,显示病变完全消失,载瘤动脉通畅; 1例置人1枚Willis支架后,有少量对比剂漏入动脉瘤(内漏),予再植入1枚覆膜支架,复 查造影动脉瘤完全不显影;(2) 1例血泡样动脉瘤因颈内动脉迂曲,支架系统到位困难,术中发生医源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 球囊栓塞后予搭桥并载瘤动脉闭塞。术后患者因脑室外引流并发颅内感染,积极抗感染治疗后逐渐恢复;(3)术后6个月对8例 患者均行临床随访,mRS评分0分6例, 1分2例。术后6个月DSA随访,动脉瘤均无复发, 1例载瘤动脉轻度狭窄,但患者无神经 功能障碍,搭桥患者桥血管通畅。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是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 Onyx胶远程与常规注射系统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对比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比较Onyx胶远程与常规注射系统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DAVF)的疗效、安全性、术者辐射暴露量、注胶时间和注胶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Onyx栓塞治疗的59例DAVF的临床资料,分为远程组(28例)和常规组(31例),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数据的临床特点、术者射线暴露量、注胶量、注胶时间和栓塞效果。结果 远程组在术者射线暴露量(P<0.01)较常规组低,两组患者的注胶时间(P=0.53)、注胶量(P=0.78)、供血动脉数(P=0.80)、Cognard分型(P=0.67)、栓塞效果(P=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Onyx胶远程注射系统栓塞DAVF经初步证实是一种安全可行、能够有效降低术者射线暴露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