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尾松人工纯林凋落松针数量及基质质量动态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2-0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与基质质量是影响植物-土壤间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以3种密度马尾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松针凋落模式及基质质量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林分密度间松针凋落特性差异,探讨松针基质质量、产量及气候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松针凋落数量动态变化属双峰型,在2月呈现一个小高峰,在10/11月达最高峰。3种密度林分中各月凋落松针的N、P浓度均差异显著(P P P P P P < 0.05),说明更多凋落物产量将伴随着更低的基质质量,将有更慢的分解速度。

  • 人工调控措施下马尾松凋落叶化学质量变化及与分解速率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4-18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马尾松凋落叶分解缓慢,促进其凋落物分解,提高养分归还速度,维持地力稳定,已成为马尾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中的关 键问题。 基于此,采用正交试验 L9(34 )设计,选择菌剂、表面活性剂、不同碳氮营养液和有机肥料 4 种人工调控因素,在马尾松 林下开展凋落叶分解调控试验,以掌握不同调控组合对凋落叶分解速率和化学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效果等。 结果表明:有机肥料 和菌剂显著影响马尾松凋落叶分解速率,腐解剂 2 和鸡粪联合作用更利于分解。 马尾松凋落叶在林下自然分解过程中,化学质 量参数向着利于分解的方向变化,N、P 以积累为主,C / N、C / P、L / N和 L / P 呈降低态势,人为调控措施加速了这一变化进程;不 同调控措施对凋落叶化学质量参数的影响不尽相同,添加有机肥料有利于剩余凋落叶 N、P 含量升高,C / N、C / P、L / N和 L / P 的 降低;菌剂腐解剂 2 有利于 L / P、C / P 的降低;表面活性剂 OP⁃ 10 有利于凋落叶L / N的降低。 人工调控下,调控因素可通过改变 凋落物化学质量影响其分解速率, N 含量和 C / N 是影响马尾松凋落叶分解速率的主要因素;而 P 浓度、L / N、C / P、L / P 对分解 速率的影响不规律或不显著。

  • 不同配比施肥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1-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获得马尾松幼苗最佳施肥配方,以􀀁1 年生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3)正交设计,并通过测定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片􀀁N、P、K 含量,探讨不同􀀁N、P、K 配比施肥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特征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配比施肥处理间马尾松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质量指数、叶绿素和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处理12 生物量、质量指数、叶绿素􀀁a 和总叶绿素含量、隶属值最高。(2)施􀀁N 对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影响;施􀀁K 对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对叶绿素和针叶养分有极显著影响;施􀀁P 对叶绿素􀀁a、叶绿素􀀁b、针叶􀀁N、P 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对苗高、地下生物量、总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3)施􀀁N 对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质量指数、叶绿素􀀁a 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及针叶􀀁N 含量的影响最大,K 次之,P最小。各因素对地下生物量和针叶􀀁P 含量的影响均表现为􀀁N>P>K。(4)N3 水平利于幼苗苗高地径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N4 水平利于叶绿素􀀁a 和总叶绿素含量及针叶􀀁N、P 含量的积累,P4 水平利于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养分􀀁P 含量的积累。综合分析可知,马尾松幼苗前期应以施􀀁N 为主,配施􀀁P 和􀀁K 相辅,配施􀀁N3P4K2 营养液利于提升幼苗综合质量,即N、P、K 浓度分别􀀁8.25、1.00、1.50 m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