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空间演变及其影响机理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以民族8省区为研究区域,构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0—2020年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演变格局及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保持上升态势。从空间分异来看,区际间呈“西北高、华南-西南-青藏低”分布、省际间呈“北高南低”分布、省内呈“极化与均衡并存”分布。(2)2000—2020年民族地区高质量增长率呈现出由“西北-西南高、青藏-华南低”向“西南-青藏高、华南-西北低”演变的分布格局。(3)2000—2020年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空间演变类型由以“低水平-低增长型、低水平-中增长型和中水平-低增长型”为主向以“低水平-中增长型、低水平-高增长型和中水平-中增长”为主演变。(4)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受投资强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收入水平和政府调控。

  • 京津冀地区AOD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的地理探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1-06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MODIS 3 km AOD遥感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及地理探测器对2010—2016年京津冀地区AOD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探测。结果表明:(1) 2010—2016年京津冀地区年平均AOD值为0.83,其中天津市年均AOD值为研究区最高,河北省次之,北京市最低。研究区及各分区AOD的7 a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小幅波动的状态。(2) 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京津冀地区AOD空间分布呈现显著正相关。局部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东南部、天津市南部及河北省的中南部,低低聚集区集中分布在西北部山区。研究区高低聚集区面积均呈减小趋势,不显著区呈扩大态势。(3) 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主导影响因子不同,北京市首要影响因子为NDVI,其次为人口密度,且二者交互作用明显。天津市主导因子为风速,人口密度、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等人为因子的作用力也较大,风速与其交互作用较强。河北省主导因子为人口密度,GDP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等的作用力次之,整体交互作用偏弱。通过地理探测器解析京津冀地区AOD空间分异的影响机理,其结果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西部地区归化植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归化是外来植物越过一系列障碍成为入侵植物的基本前提,对归化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预防和管控植物入侵。基于文献报道和标本记录,对中国西部地区共 12 省 126 个地级市的归化植物进行统计,统计包含所有维管束植物,分析了植物组成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共有归化植物 826 种,分属 107 科 473 属,约占全国归化植物总数 1 099 种的 75.16%。时间上,根据回归拟合,15 世纪前,西部地区的归化植物累积增长平稳,随后呈 Logistic 模式增长,1936 年增长速率最大。目前,增长速度趋缓,但无意引入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时期。空间上,物种数及密度均呈自西北向东南、内陆向边境递增的趋势,且存在“强省会”现象。回归树分析表明,年降水量、国内生产总值、年均气温和耕地比例是西部地区归化植物分布格局的主要驱动因素。本研究丰富了西部地区归化植物的基础资料,有助于摸清西部地区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并为其综合管控提供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