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植物群落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1-02-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探明植被恢复对乌兰布和沙漠土壤风蚀可蚀性的影响,以乌兰布和沙漠内不同沙地固 定阶段的 8 种典型植物群落及群落内表土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物理因子(可蚀性颗粒含量、土壤 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土壤结皮因子、植被因子 3 类土壤风蚀可蚀性因子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土壤 风蚀可蚀性因子在不同植物群落类型间、沙地固定阶段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乌兰布和沙漠 典型植物群落中,沙蓬、沙生针茅、盐爪爪等草本植物群落的土壤风蚀可蚀性最强,白刺、梭梭、沙 冬青等灌木植物群落土壤风蚀可蚀性弱于草本植物群落,说明灌木林能显著降低土壤风蚀作用。(2)随着沙地的不断固定,土壤结构不断发育,土壤可蚀性不断降低,土壤风蚀可蚀性强弱表现为 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3)土壤可蚀性颗粒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结 皮、植被因子与植被类型及沙地固定阶段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在沙区生态建设工程中,为了 减少土壤风蚀量,不仅要考虑物种的选择,还要促进人工生态系统的演替和恢复,从而有效降低土 壤风蚀可蚀性。研究结果可为乌兰布和沙区植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科学评价、防沙治沙工程的 建设与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 地形因子对陕北黄土丘陵区防护林树种分布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1-12-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了解地形因子对树种分布变化的影响,更科学地进行防护林空间配置,本研究利用陕西 省延安市吴起县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以及两期树种分布数据,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探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典型造林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山杏(Armeniaca si⁃biric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与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曲 率、地形起伏度和地形粗糙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7—2019 年刺槐、山杏和油松的分布呈增 加趋势,研究区内分别在 83.373%、73.271%和 72.415%的区域呈增加趋势;沙棘的分布呈减少趋 势,在 61.737%的区域衰退。(2)通过 Pearson 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重要性检验,海拔和坡向是影响 黄土高原地区典型造林树种分布的主要地形因子。(3)4 种主要造林乔灌木树种刺槐、山杏、油松和 沙棘适宜生长海拔范围分别为 1410.105~1510.215 m、1444.873~1553.210 m、1380.132~1451.762 m 和 1365.621~1562.348 m。(4)刺 槐 适 宜 生 长 坡 向 范 围 为 0~20.520° 、50.280° ~62.310° 、82.440° ~ 95.280°和 277.280°~360.000°;山杏适宜生长坡向范围为 0~81.270°和 265.310°~360.000°;油松适宜 生长坡向范围为 0~100.180°;沙棘适宜生长坡向范围为 0~74.540°和 280.820°~360.000°。

  •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刺槐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5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林分密度对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下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不同林分密度刺槐林下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变化有助于黄土区植被恢复与森林生态功能的提升。以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探究6种林分密度(950株hm-2、1450株hm-2、1950株hm-2、2450株hm-2、2950株hm-2、3450株hm-2)条件下林下植物群落组成特征、生长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1)研究区林下植物共有39科65属77种,其中灌木16科29属36种,草本植物25科36属41种,灌木层物种数在林分密度为1950株hm-2时最多,草本层物种数在林分密度为2450株hm-2时最多。刺槐林下植物群落主要以蔷薇科(Rosaceae)、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的植物为主,随着林分密度增加,优势种由阳生、中生性物种向阴生性物种过渡。(2)刺槐林中灌木的高度、地上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在各林分密度间无明显差异(P>0.05),灌草群落总盖度变化较小。(3)随着刺槐林分密度的增加,灌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林分密度为1950株hm-2时最大,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林分密度为2450株hm-2时最大,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林分密度为1950株hm-2时达到最大。(4)不同密度的刺槐林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相似度达中等相似以上。林分密度为1950~2450株hm-2时,刺槐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最佳,有利于其生态功能的提高与可持续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