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应用植物学
  • 鬼点灯化学成分及抗结直肠癌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鬼点灯(Bothriospermum zeylanicum)的抗结直肠癌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 ODS 反相柱色谱、高压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乙酸乙酯部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及核磁 共振等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釆用CCK8 法检测化合物对人结直肠癌细胞(SW620、 HT-29)及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 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鬼点灯乙酸乙酯 部共分离得到12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富马酸(1)、原儿茶酸(2)、富马酸单甲酯(3)、 3,4,α-三羟基甲基苯丙酸酯(4)、对羟基苯甲酸(5)、echiumin A(6)、echiumin B(7)、 (+)-异落叶松脂素-2a-O-β-D-葡萄糖苷(8)、对香豆酰-α-L-鼠李吡喃糖苷(9)、对香豆酸 (10)、(-)-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醇-3α-O-β-D-葡萄糖苷(11)、rupestrin B(12),化合物 1-12 均为首次从鬼点灯中分离得到。(2)化合物8 和化合物12 对SW620 细胞增殖具有一 定抑制作用,其IC50 分别为(9.34±1.10) μmol·L-1 和(0.33±0.06) μmol·L-1,化合物 12 对HT-29 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 为(15.94±1.56) μmol·L-1。该研究结 果丰富了鬼点灯的化学成分,进一步明确了其抗结直肠癌活性成分,为鬼点灯的药效开发与 利用提供了参考。

  • 青海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地质、地貌的形成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化历 史与整个青藏高原一脉相承。 全省 共有野生种子植物 97 科、 595 属、 3 558 种 ,该研究在作 者多年实地 考察和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对青海境内所有植物的科、属、种进行了分布区类型 的划分和分析,结果表明: 1 吴征镒先生关于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中的 15 个分布区类型在青海均有代表出现,体现出区系成分的丰富程度及其生态地理环境的复杂多 样。( 2 )热带类型 多体现出边缘分布的 性质,并以泛热带类型为代表,但无木本类型。( 3 青海区系的核心成分,在属级层面是以北温带和东亚为主的温寒性质的属为主,而在种一级 层面,则是以温带亚洲和东亚分布的种为主。( 4 )中国特有成分体现出青海与我国西南(横 断山)区系和喜马拉雅区系紧密的联系 且青藏高原高寒区系的特色明显。( 5 )我国西南 地 区区系 和北方区系对青海的影响较大并各有侧重。 6 温性湿润的 祁连山地、高寒的青南 高原和温性干旱的柴达木盆地的 “三区”交汇,体现出过渡区系性质明显以及各自植物区系 的特点迥异并各有突出。( 7 )以 许多植物种分布的 西界和海拔高度的最高界为标志的分布 末梢区或是边缘分布区性质明显。( 8 )以多年生草本类群为主而木本类群贫乏的年轻和衍 生的区系性质明显。综上认为, 青海的植物区系 具有以北温带成分,特别是欧亚大陆温、寒 地带典型成分为优势的,兼具温性、寒温和高寒类型的温带区系性质,并同 时体现出“复合 型”区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首次在国内 建立起了青海野生种子植物种一级分布区类型系 统。

  • 东京银背藤中一个新的异戊烯基异黄酮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东京银背藤(Argyreia pierreana)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该研究采用硅 胶、Sephadex LH-20、C18 中低压等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等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 理化性质、波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MTS 法测定单体化合物对肿瘤细 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分离得到12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rgypierin A(1)、 4′-羟基-5,7-二甲氧基-6-(3-甲基-丁烯基)-异黄酮(2)、2-羟基-3-甲基蒽醌(3)、rubiadin (4)、rubiadin-1-methyl ether(5)、克罗酰胺(6)、methyl 1,4-di-O-caffeoylquinate(7)、 3,4-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8)、3,5-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9)、3,5-二-O-咖啡酰基 奎宁酸乙酯(10)、ω-hydroxypropioguaiacone(11)、C-藜芦酰乙二醇(12)。其中,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10-12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1、12 为首次从 银背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6 对白血病HL-60、乳腺 癌MDA-MB-231、结肠癌SW480 肿瘤细胞株具有较好的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 值分别为 (10.89 ± 0.37),(16.37 ± 1.13),(17.35 ± 0.44) μmol·L-1。

  • 江西官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粒度效应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确定合理的 粒 度是景观格局分析和生态研究过程的关键 。为 深入了解空间的多样 性和景观格局的动态特征 基于 2015 年 、 2020 年江西官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 hm 2 森林 大样地调查数据,分析 8 种不同景观类型的 各个景观指数在 5~50 m 粒度范围内的粒度效应; 通过变异系数揭示不同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增大的变化特征 结合各项景观指数变化拐点 选取最佳粒度。 结果表明: 1 根据重要值分析得出大样地内乔木层划分出 8 种不同的景 观类型,分别为林窗、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林、杉松混交林、竹松混交林、竹 杉混交林。( 2 )整体景观的斑块分布较为均衡,分布形式变化不大。更大的空间粒度下 各景观类型的聚集度增 加,发生景观融合的概率增加,而小粒度下,景观类型有明显的破 碎化趋势,更全面地展示各景观类型的数量、密度、形状等特征。其中, 斑块数量( NP 能很好地表征景观破碎化程度, 平均形状指数( SHAPE_MN 能更精准地反映斑块形状; 香农 多样性指数( SHDI 能更好地说明景观类型的多样性。 斑块密度( PD 、 斑块数量 NP 、 边缘密度( ED 、 景观形状指数( LSI 、 平均分维数( FRAC_MN 、 蔓延度 CONTAG 随粒度的增加而增加, 平均斑块面积( AREA_MN 、 香农 多样性指数 SHDI 、 香农 均匀度指数( SHEI 随粒度的增加而减少。( 3 景观指数中 斑块密度 PD 、 斑块数量( NP 、边缘密度( ED )、 景观形状指数( LSI 、 平均斑块面积 AREA_MN 的变异系数最大, 综合景观结构稳定性和多样性,不同景观指数的变化主 要集中在 5 m 处的拐点。 以上结果说明 景观类型的多样性, 变异系数 反映了景观格局最敏 感的变化特征, 该 研究认为 江西官山 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景观格局研究 的 最佳粒度为 5 m 。

  • 垂穗披碱草TCP转录因子 家族 鉴定 及激素响应模式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优质牧草,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TCP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参与调控植物叶片发育、侧枝形成、植物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等生理过程。为鉴定垂穗披碱草TCP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该研究利用SMRT(single molecule real-time)测序技术获得了垂穗披碱草全长转录组数据,并对不同激素处理后的垂穗披碱草叶片进行Illumina测序,以探究EnTCPs基因在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垂穗披碱草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90 956条非冗余转录本。(2)基于全长转录组数据共鉴定到26个EnTCPs,氨基酸数介于186~575 aa,亚细胞定位预测均位于细胞核。(3)根据进化树的分支情况可将26个EnTCPs分为Class I,Class II-a(CIN)和Class II-b(CYC/TB1)3个亚家族,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它们均含有TCP结构域。(4)不同激素处理后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7个EnTCPs家族成员(En108950、En35573、En10347、En16325、En128790、En10346和En14028)在激素处理后上调/下调表达,它们可能参与了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通路;QRT-PCR分析结果显示En35573和En14028参与生长素响应,En108950、En10347、En128790、En10346和En14028均参与细胞分裂素响应,En14028参与脱落酸响应,En108950参与茉莉酸响应,而En16325可能参与多种激素信号转导通路。该研究结果为后续EnTCPs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为研究EnTCPs对激素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 玉米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SPINDLY 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SPINDLY(SPY)是植物中特有的岩藻糖基转移酶,其介导的O-岩藻糖基化修饰作用 在维持细胞内稳态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玉米(Zea mays )岩藻 糖基转移酶基因(ZmSPY)的功能,本研究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ZmSPY 蛋白的保守 结构域、氨基酸序列以及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并从玉米根系组织中克隆该基因,构建GFP 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分析其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同时通过外源激素处理分析ZmSPY 对不同 激素(GA、IAA、6BA、ABA)的应答。结果表明:(1) ZmSPY 蛋白归属于TPR 和SPY 超 家族,主要由TPR 结构域以及催化结构域构成。(2) SPYs 高度保守,ZmSPY 与高粱(Sorghum bicolor) SbSPY 的序列同源性最高。(3) ZmSPY CDS(coding sequence)区为2 736 bp,编码911 个氨基酸,所编码蛋白为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域,二级、三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 主,并含有33 个糖基化位点。(4) 亚细胞定位研究显示,ZmSPY 主要定位于细胞核。(5) ZmSPY 表达水平受GA、IAA、6BA、ABA 等外源激素信号调控,并呈现不同程度响应。该 研究结果为玉米SPY 的功能探究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植物中O-岩藻糖基化修饰的相关 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 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及酶活性变化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七叶一枝花种子的萌发 生理机制,该文从种胚形态上划分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过程时期,并分析了 不同时期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 )七叶一枝花种子根据种胚形态可将萌发过程 细分为 8 个时期,分别为种胚未萌动时期( S1 期)、心形胚时期( S2 期)、种胚膨大时期( S3 期)、胚根未突破 种皮时期( S4 期)、子叶柄伸长、胚根突破种皮时期( S5 期)、下胚轴突破种皮时期( S6 期)、上胚轴伸长时期 S7 期)、胚根伸长时期( S8 期)。( 2 )七叶一枝花种子在不同萌发时期 α 淀粉酶活性均明显高于 β 淀粉酶。( 3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在 S5 期最高, S1 期最低;过氧化物酶( POD )和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随萌发进 程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随萌发进程先下降后升高。( 4 )吲哚乙酸 IAA )、赤霉素 GA 3 )、脱落酸 ABA )和水杨酸 SA )含量随种子萌发进程呈整体下降趋势 1 氨基环丙烷羧酸( ACC )、茉莉酸 JA )、油菜 素内酯( BRs )随种子萌发进程呈整体上升趋势;细胞分裂素类 CTKs )含量无显著变化 IAA/ABA 和 GA 3 /ABA 随种子萌发进程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CTKs/ABA 则不断升高。( 5 ABA 、 IAA 、 GA 3 含量与 胚率呈负相关,而 ACC 、 JA 、 BRs 、 POD 、 CAT 、 β 淀粉酶活性与胚率呈正相关。综上认为,根据种胚形态可将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 过程细分为 8 个时期,在不同时期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各不相同,其 中 α 淀粉酶活性、 POD 活性可能与 种胚胚根伸长有关, GA 3 可能影响七叶一枝花种胚形成, ABA 则可能抑制种胚的生长发育。

  • TG 和VI 生产力模型在中亚热带典型森林多时间尺度的适用性评价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估算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对探索陆地生态系统中碳的流动和存储至关重要, 并有助于解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遥感GPP 模型是区域和全球尺度上模拟GPP 的重 要工具。为摸清TG 和VI 这两种遥感GPP 模型在中亚热带地区两种典型森林的适用性以及 不同模型参数标定方法的模拟效果,该研究基于地面气象数据和MODIS 数据,从全年和季 节两种尺度利用通量塔实测GPP 对TG 和VI 模型的敏感参数进行标定,分别对中亚热带次 生常绿阔叶林和桉树人工林的GPP 进行模拟,并对比分析TG 和VI 模型在这两种生态系统 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经过参数标定后,模型的模拟精度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在分季 节标定的情况下,模拟精度明显优于全年标定的结果。(2)TG 和VI 模型的输入参数与两 种生态系统实测GPP 的相关性较高(R2 >0.70,P<0.001)。(3)TG 模型的GPP 模拟值与实 测GPP 的相关性高于VI 模型,并且TG 模型在次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模拟误差最小 (RE<2%)。综上认为,两种模型皆具备在中亚热带地区两种典型森林应用的潜力,且TG 模型的模拟效果优于VI 模型。

  •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与形态学证据探讨银粉背蕨、假银粉背蕨和长尾粉背蕨的系统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银粉背蕨 Aleuritopteris argentea (S. G. Gmelin) Fée 、假银粉背蕨 A. subargentea Ching 和长尾粉背蕨 A. mich elii (Christ) Ching 隶属于凤尾蕨科( Pteridaceae )碎米蕨亚科 Cheilanthoideae )粉背蕨属 Aleuritopteris )。由于形态相似,它们之间的系统关系一直饱 受争议,不同学者的分类处理差异较大。为解决三者分类上的混乱,该文通过分子系统学和 形态学证据对银粉背蕨、假银粉背蕨与长尾粉背蕨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1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和核糖体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育结果显示 银粉背蕨与假银粉背蕨 亲缘关系较远;长尾粉背蕨样品并未聚成单系,且样品个体嵌入假银粉背蕨 样品构成的单系 中。( 2 )对形态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银粉背蕨与假银粉背蕨形态性状上存在明显的差 异;长尾粉背蕨与假银粉背蕨形态性状不存在明显差异。综上认为,结合分子系统学和形态 学的研究结果,该研究支持假银粉背蕨的种级地位,并将长尾粉背蕨处理为假银粉背蕨的异 名。

  • 西南手参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挖掘西南手参醇提物的应用潜力, 该研究采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生化分析技 术和 MTT 法,研究了西南手参醇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与 体外 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 1 供试西南手参醇提物中 含有天麻素 质量分数为 2.5 m g· g 1 。( 2 )西南手参醇提物 对羟基自由基、 ABTS 自由基以及 DPPH 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能力, 并 且随着浓度的 升高 作用更加明显,具有浓度依赖性, 西南手参醇提物的浓度为 2 .0 m g· mL 1 时最为 显著 2 .0 m g· mL 1 的手参醇提取物对羟自由基 、 ABTS 自由基和 DPPH 自由基 的清除率分 别为 81.68% 19.94% 和 48.16% 而天麻素仅对羟基自由基具有清除能力 ,对 ABTS 自 由基 与 DPPH 自由基 没有 清除能力 。 3 2 .0 m g· mL 1 的 西南手参 醇提物 对 人肝癌 SMMC 7721 和 HepG 2 细胞 的半数抑制浓度为 5.170 m g· mL 1 和 4.551 m g· mL 1 对 人胃癌 BGC 823 和 MKN 45 细胞 的半数抑制浓度为 1.759 m g· mL 1 和 1.564 m g· mL 1 对 人乳腺癌 MDA MB 231 细胞 半数抑制浓度为 2.665 m g· mL 1 对 人胶质瘤 U251 细胞 的半数抑制浓度 4.401 m g· mL 1 说明 西南手参醇提物 对 人肝癌 SMMC 7721 和 HepG 2 细胞、人胃癌 BGC 823 和 MKN 45 细胞、人乳腺癌 MDA MB 231 细胞以及人胶质瘤 U251 细胞活性 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人胃癌 BGC 823 和 MKN 45 细胞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 表明 西南手参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广谱性 。 该 研究 结果 认为 西南手参醇提物 具有抗氧化活 性且 比其抗氧化活性物质天麻素具有更广谱的活性氧清除能力, 依据 活性氧与肿瘤发生 之间的关系 将其用于抗肿瘤的研究 发现具有广泛的抗肿瘤特性,发挥了天然植物 通过 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 的特性, 抑制了 多种 肿瘤细胞尤其是人胃癌细胞的增殖。

  • 湄公锥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湄公锥(Castanopsis mekongensis)叶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该研究以湄公 锥叶70%甲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选用多种现代分离材料对其开展系统的分离纯化,综合运用NMR 和MS 等波谱分析方法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使用PNPG 法筛选其降糖活性。结果表明:(1) 从湄公锥叶中分离出17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湄公锥A(1)、没食子酸(2)、3,4 二羟基苯甲酸(3)、丁香 酸(4)、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5)、没食子酸甲酯(6)、鞣花酸(7)、龙胆酸5-O-β-D-木糖苷(8)、3-O- 没食子酰基莽草酸(9)、2,3-O-(S)-六羟基二苯基吡喃葡萄糖(10)、木麻黄鞣质(11)、5-desgalloylstarchyurin (12)、芦丁(13)、山奈酚3-O-芸香糖苷(14)、槲皮素-3-O-(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5)、 槲皮素-3-O-(6′′-O- 没食子酰基-β-D- 吡喃半乳糖苷) ( 16 ) 、 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3′→O-3′′)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17)。其中化合物1 为新化合 物,所有化合物皆为首次从湄公锥植物中分离得到。(2)药理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3、9、10、11、12、14、 17 比阳性对照阿卡波糖展示更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湄公锥的化学成分,明确了其 降糖活性成分,为后续降糖相关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 生长周期对四数九里香叶片代谢物的累积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明不同生长周期对四数九里香 Murraya tetramera 代谢物种类差异 的影响, 建立科学的培育体系及采摘体系 ,该研究 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四数九里香新叶 与老叶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 PCA 、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判别分析法 OPLS DA 对 代谢物的组间差异 进行分析 采取将差异倍数、 t 检验的 P 值和 OPLS DA 模型的 VIP 值 相结合的方法来筛选差异 积累 代谢物 。 结果表明: 1 共筛选到 850 个差异 积累 代谢物 DAMs )),其中 426 个 DAMs 在老叶中较高 表达, 424 个 DAMs 在新叶中较高 表达 。 2 对 筛 选到的 DAMs 进行分类,共分为 41 类,其中最为丰富的是羧酸及其衍生物、脂肪酰基、有 机氧化合物、苯和取代衍生物、黄酮类、有机氮化合物 。 3 通过 KEGG 进行通路富集分析, 差异积累代谢物 在 2 氧代羧酸代谢、嘌呤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乙 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等代谢通路中显著富集。 综上认为, 在老叶中较高表达 的 差异积累代谢 物 与在新叶中较高表达的 差异积累代谢物 所富集的 KEGG 通路具有显著差异。

  • 海草床盐生植物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抑菌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海草床盐生植物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及其代谢产物粗提物抑 菌活性,该文采集防城港市珍珠湾和渔洲坪海草床9 份盐生植物根际土壤进行研究,使用5 种 分离培养基,并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可培养细菌。通过PCR 扩增和16S rRNA 测序进行菌 种鉴定并对其进行多样性分析。采用滤纸片法筛选可培养细菌发酵粗提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 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 epidermidis)、金黄 色葡萄球菌(S. aureus)和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4 种人类致病菌的抑制活性。 结果表明:(1)从9 份样品中共分离获得可培养细菌42 株,隶属13 个科14 个属,包括链霉 菌属、弧菌属、芽孢杆菌属、希瓦氏菌属、微杆菌属、短杆菌属、葡萄球菌属、鞘氨醇单胞菌 属、罗思氏菌属、嗜冷杆菌属、假诺卡氏菌属、发光菌属、氟单胞菌属和埃希氏菌属,其中链 霉菌属为优势菌属。(2)抑菌活性初筛结果显示6 株可培养细菌至少对2 种以上人类致病菌有 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1 株来自弧菌属,1 株来自罗思氏菌属,其余4 株均来自链霉菌属。综 上所述,防城港海域海草床盐生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资源较新颖独特,链霉菌属细菌具有较强 的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抗生素提供潜在菌种资源。

  • 岑王老山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动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了解南亚热带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变化,可以为森林的合理管理与经 营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利用2015 和2022 年两轮调查的数据,运用α多样性指数、β多样性指数、主坐标分 析和空间点格局分析等方法,对岑王老山南亚热带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海拔上3 个1 hm2 群落的 木本植物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胸径结构特征的变化以及树木死亡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随着海拔升高,树木死亡率降低,树木死亡主要发生在小径级中,呈现非随机死亡模式且与活树密度无关。 (2)7 年间不同海拔群落的α多样性普遍减少,但不显著,α多样性指数变化率在不同海拔群落间相对一致。 各群落物种组成出现变化,但差异极小(P>0.99),不同海拔群落间的物种组成有趋同趋势。(3)不同 海拔群落树木的平均胸径与总胸高断面积增加,径级结构呈现倒“J”型,群落有着良好的自我更新和维持 群落稳定的能力。综上所述,岑王老山南亚热带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结构变化在不同海拔上总 体一致,群落结构稳定,未发生明显变化,各群落物种组成有趋同趋势;优势种的优势地位变化较小,稀 有种消亡导致物种丰富度下降。

  • 白及锈病病原菌的鉴定及抗锈病资源筛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鉴定引起广西种植区白及锈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抗锈病的白及资源,该文对 白及锈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同时通过人 工接种病原菌法对23 份白及进行了锈病抗性评价并筛选抗锈病白及资源。结果表明: (1)从白及感病叶片中分离的锈病病原菌X2 夏孢子呈金黄色,卵圆形或椭圆形, (21.43~30.95) μm × (13.10~19.05) μm ; 冬孢子呈橘红色、红褐色, 倒卵形或棍棒状, (17.25~30) μm × (5.5~6.65) μm。(2)把菌株X2 全长689 bp 的ITS 序列(OQ826009)与 GenBank 已登陆的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发现与Coleosporium sp.(KY783686.1)匹配度 最高,序列一致性为95.86%;但与C. bletiae(MN108161.1,OP363678.1)聚为一类群。 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X2 为C. bletiae。(3)人工接种菌株X2 14 d 后,23 份 白及材料病情指数范围在0~70.7 之间,根据病情指数划分为6 个不同的抗性等级:免疫的 材料1 份,病情指数为0;表现为高抗的材料4 份,病情指数为1.7~4.7;表现为抗病的材 料6 份,病情指数为5.6~9.4;表现为中抗的材料5 份,病情指数为12.7~18.3;表现为感 病的材料5 份,病情指数为32.0~49.1;表现为高感的材料2 份,病情指数为62.2~70.7。 表现免疫和高抗的5 份白及(分别来自云南红河、广西恭城和百色、贵州遵义和湖北宜 昌)病情指数低,抗锈病能力强,可推广应用或作为培育抗锈病优良种质的亲本材料。该 研究可为后续开展白及锈病的防治与致病机理研究提供支撑。

  • 广西植物名录补遗(IX)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报道了广西西北部维管植物11 个新记录种,即红秆凤尾蕨(Pteris amoena Blume) 、川黔肠蕨 Diplaziopsis cavaleriana (Christ) C. Chr. 、南川短肠蕨 Diplazium nanchuanicum (W. M. Chu) Z. R. He 、树形针毛蕨 Macrothelypteris ornata (Wall. ex J. Sm.) Ching 、秦氏贯众(Cyrtomium chingianum P. S. Wang)、邢氏贯众(C. shingianum H. S. Kung et P. S. Wang)、变叶锥 Castanopsis diversifolia (Kurz) King ex Hook.f. 、粗穗柯 Lithocarpus elegans (Blume) Hatus. ex Soepadmo 、镰叶茜草(Rubia falciformis H. S. Lo)、高艾纳香 Blumea repanda (Roxb.) Hand.-Mazz. 、腺毛合耳菊 Synotis saluenensis (Diels) C. Jeffrey et Y. L. Chen ,这些新 记录种的发现为广西植物区系地理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对植物资源创新利用以及植物多样性 保护等具有重大意义。文中还提供了各种的主要形态特征描述、标本引证、彩色照片以及地 理分布等。

  • 热带岩溶森林内露石表面微生境及其殖居植物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露石是岩溶生态系统的一个典型特征物,其上发育着多样的微生境并殖居着多样的 植物,但殖居植物与微生境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该文以西双版纳的一片发育在石灰山上的 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为研究对象,测量586 个露石微生境的自身特征与外界环境因子,并调查 其上殖居植物的物种组成情况,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RDA)来揭示露石微 生境特征及环境因子对殖居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热带岩溶森林中露石微生境的土 深(4.92±4.00)cm、面积(532.28±1 575.10)cm2 等特征值变异性较大。(2)微生境中共 调查到44 科82 属90 种1 518 株乔、灌、草植物,其中在岩溶基质中具有优势的适宜种占 总物种数的35.6%。(3)微生境的面积与土深对殖居植物物种组成及丰富度的解释度大于 70%。(4)露石微生境内的殖居植物物种丰富度与面积之间,存在明显的递衰指数型种- 面积关系。综上所述,热带岩溶森林内露石表面微生境存在高度异质性,面积和土深是影响 植物殖居的关键因子,种-面积关系主导了露石表面微生境的物种丰富度格局。

  • 澳洲坚果果仁MiMYB44L 基因克隆与结构功能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常绿坚果树,其果仁富含 脂肪酸和蛋白等营养成分。为鉴定澳洲坚果果仁中与营养成分形成相关基因,该研究采用转 录组学、基因克隆、荧光定量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从澳洲坚果果仁营养成分含量显著差异品 种‘桂热1 号’和‘A4’的果仁转录组中挖掘调控基因。结果表明:(1)转录组分析发现‘桂热 1 号’相比‘A4’果仁中上调基因1 667 个,下调基因1 798 个,KEGG 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 主要在淀粉和糖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和碳代谢路径。(2)发现一个差异表达基因 gene-LOC122077931 编码R2R3-MYB 转录因子MYB44L,并采用RACE 技术在‘桂热1 号’ 果仁中克隆了MiMYB44L,其全长1 165 bp,ORF 长度999 bp,编码332 个氨基酸。(3) 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证明MiMYB44L 含有R2R3-MYB 家族特征的SANT 结构域,不含有 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含有磷酸化位点。(4)测定了10 个澳洲坚果品种果仁中蛋白质含量, 发现MiMYB44L 在澳洲坚果高蛋白含量品种中表达显著高于其在低蛋白含量品种中的表达 量,整体相关系数0.54,达到极显著水平。该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MiMYB44L 在澳洲坚果 营养成分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机制提供理论指导。

  • 海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组成及区系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2021 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及相关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调查, 整合得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并分析其组成及区系特征。结果表明: (1)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原有的葫芦苏铁(Cycas changjiangensis)、海南苏铁 (C. hainanensis)、念珠苏铁(C. lingshuigensis)、台湾苏铁(C. taiwaniana)归并入闽粤 苏铁(C. taiwaniana);相比1999 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原有的半枫荷 (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和线苞两型豆(Amphicarpaea linearis)被解除保护级别, 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从一级保护降级为二级保护,新增127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加上原有的,共173 种(含变种),隶属53 科83 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 物8 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65 种,海南省特有种32 种,分属于4 个类群,其中被子 植物种类最丰富,有129 种。(2)依据多年的野外调查信息和本次调查结果,龙尾苏铁 (C. rumphii)、三亚苏铁(C. shanyagensis)、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紫纹兜 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一直尚未调查到。(3)173 种保护植物的生活型共有5 种 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115 种),其次是地面芽植物(34 种)和地下芽植物(22 种), 地上芽及垫型植物均为最少(1 种)。(4)在科水平上,兰科(Orchidaceae)种类最多, 含47 种(27.17%);在属水平上,石斛属(Dendrobium)种类最多,含21 种(12.14%)。 (5)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科以泛热带及其变型分布为主;属以热带亚洲 及其变型分布为主。综上,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热带性质及特有现象明显,新增 保护种较多,因此应持续开展本底调查和动态监测,加强执法力度,减少人为因素对生境 的干扰和破坏,针对性地采取就地、迁地保护措施以加强保护管理。

  • 水分和土壤微生物对干热河谷山合欢和银合欢生长性状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被恢复是干热河谷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干热河谷生态修复的同时也引进了很多外来种。为比 较本地种和外来引进种对水分与微生物的响应差异,该文选取当地乡土种山合欢(Albizia kalkora)和外 来种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采用气候箱模拟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条件,通过土壤水分控制和微 生物接种研究了水分和各自的土壤微生物对两种豆科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于银合 欢,山合欢的种子发芽率、根生物量、根冠比和氮磷比较银合欢高58.82%、76.13%、90.59%和18.42% (P<0.05);(2)干旱条件下山合欢的根生物量和氮浓度比湿润条件低33.67%和8.65%(P<0.05),银 合欢的株高、地上生物量、根生物量在干旱条件下较湿润条件低了39.32%、40.06%和39.61%(P<0.05), 表明干旱抑制了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3)山合欢在干旱条件下的根瘤数量多于湿润条件(P<0.05), 而银合欢在湿润条件与干旱条件下的根瘤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4)除枯叶生物量比例,土壤微生物接 种、土壤微生物与水分的交互作用对山合欢和银合欢的生长并没有造成显著影响。以上研究表明山合欢 较银合欢可能更适宜干旱环境,为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物种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土壤微生物对植 物生长的影响还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