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1-08-02
  • 道德损伤:心理学视角的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02

    摘要: 道德损伤是指个体实施、未能阻止、目睹或听闻违背自身深层的道德信念和期望的行为,对心理、生理、精神、行为和社会的持久影响。道德损伤作为一个跨学科概念,自2009年Litz从心理学角度对其重新做出界定以来,在心理学、伦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研究者已经编制出多个多维度量表来对道德损伤的事件或症状进行测量,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认知加工疗法和针对道德损伤研发的适当暴露疗法等措施来进行干预。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究道德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确立道德损伤的诊断标准,推广道德损伤的适用范围,丰富道德损伤的内涵,从而拓展道德损伤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 呼和浩特市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特征及评价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通过以呼和浩特市为例,采用多源城市大数据,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局域 Getis-Ord G*指 数、标准差椭圆、Ripley’s K 函数分析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特征,运用双变量莫兰指数对各类生 活性服务业的供给与需求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布局建议。研究表明:(1)生活性服务业集聚中心的密度值随着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各类生活性服务业分布重心大致相同,东西方向上 发展较快。(2)生活性服务业分布存在显著的冷热点集聚区;各类生活性服务业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集聚表现不同,居民与家庭服务、医疗健康服务、住宿餐饮服务在较大空间范围内表现出集聚特 征,区位选择的尺度范围较大。(3)各类生活性服务业的供给与需求均呈空间正相关关系,但存在显著差异;在供需平衡的原则下,昭乌达路、鄂尔多斯大街、新华大街等几条主要道路上的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布局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

  •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格局与驱动因素 ——以盐池县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生态脆弱性是当前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 发展研究的热点。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盐池县为例,基于 2000—2017 年 3 期遥感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法、空间自相关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模型对研究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格局及其驱动因 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研究区草地分布广泛,且面积逐年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 别 减 少 44673.7 hm2 和 73033.1 hm2,林 地 、水 域 和 建 设 用 地 面 积 增 加 迅 速 ,年 均 变 化 率 分 别 为 2.86%、2.15%和 4.80%;(2)景观斑块数量减少,破碎度趋于缓和,不同类型景观彼此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性,景观格局趋向规则、连续的整体演变;研究区景观生态脆弱性逐年下降,高脆弱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高沙窝镇、花马池镇以及西部的惠安堡镇,低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麻黄 山镇、大水坑镇以及青山乡等地区,且低脆弱区范围由东南向西北延伸;空间自相关 Moran’s I 大于 0.52,表明存在正相关,空间具有显著的集聚性和异质性,且呈现出“东南低,西北高”的分布格局;地理探测器结果显示景观斑块数、破碎度、优势度以及香浓多样性指数是影响研究区生态脆弱性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

  • 高速铁路背景下西北地区铁路可达性与空间相互作用格 局变化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西北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境内外重要结合点。通过考虑各城市铁路交通流的异 质性,以西北各市(州)主要城市为研究单元,重要高铁线路开通时间为断面,以 2011、2015 年和 2019 年为时间节点,利用列车频次可达性测度方法与标准引力模型,采用列车频次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以及经济联系总量和经济联系强度等指标,对其铁路可达性及城市空间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1)铁路可达性及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整体上提升明显,高铁沿线更为显著,受列车频 次的影响较大。(2)全区铁路可达性总体上东西梯度差异显著,向西北方向逐渐递减。各省(自治 区)局部表现为以省会城市为中心,以铁路枢纽城市为次中心的圈层结构。(3)全区空间相互作用由传统的“极核式”转变为以枢纽城市为节点,以陇海线、宝兰线、兰新线等主干铁路为轴线纵向延伸的“点轴式”,进而初步形成一定的“网络式”格局。各省(自治区)内部“区域中心城市—外围城 市—边缘城市”经济联系总量梯度结构明显。深入剖析地区可达性及经济联系分布格局,建议应 该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尤其是扩大边缘地区铁路网覆盖面,统筹东西梯度发展,非高铁沿线城市 需要加强与沿线城市的交通接驳建设,积极主动融入高铁网络。

  • 中国沙漠地区旅游业与旅客运输的空间格局及动态响应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中国沙漠地区广泛分布于西北荒漠地带,其旅游产品远离东部客源中心城市,因而来访游 客多依赖民航运输。基于 2009—2019 年沙漠地区旅游人数、旅游收入以及民航旅客运输的相关指 标,借助空间邻近度、缓冲区分析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on,PVAR 模型) 对中国沙漠地区旅游业和民航客运的时空发展关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中国沙漠地区旅游 资源主要沿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线分布,在中北及西北部地区较为密集。(2)民航机场覆盖 45 个 沙漠旅游景区,通达性较好的比例为 86.7%,仅 6 个沙漠旅游景区通达性较差,两者间缓冲距离多 数处于中距缓冲区,其中短距和中短距缓冲区所占比例为 73.3%,说明两者的空间邻近度高,即沙 漠地区旅游业和民航客运具有较强的空间相互依赖性。(3)协整检验结果显示沙漠地区旅游业和民航客运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发现,短期内沙漠地区旅游业对民航客运表现为正负作用交互态势,长期将起到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而民航客运可通过增加通航 城市数量有效扩大客源市场,达到促进沙漠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 哈萨克斯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过程与机理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探索哈萨克斯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间的复杂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 过运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变异系数法和多目标模糊隶属度函数分别对哈萨克斯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测度,构建综合指数,基于改进的 Tapio 脱钩分析模型分析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 耦合关系并用阈值分析法分析其静态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哈萨克斯坦综合城镇化的高值主要分布于西部的石油开采区及中部与东北部的工业区,低值主要分布于以农业经济为特点的南部 和北部的部分区域。(2)生态环境综合水平高值分布于以服务业为主导、生态环境保护响应度较高 的努尔苏丹市和阿拉木图市,低值则主要分布在碳排放相对活跃的西部油气开采区。(3)2000— 2015 年哈萨克斯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耦合关系主要为强解耦、弱解耦、强负解耦、衰退性解耦和扩张负解耦状态;总结归纳耦合机理发现,生态环境保护响应度、所处城镇化阶段、农业用水总量和国际外部经济环境是影响哈萨克斯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主要驱动因素。

  • 矿物复合保水剂对新疆干旱区凝结水吸持效果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采用称重法在新疆石河子市 121 团土壤改良实验站进行了矿物复合保水剂对干旱区凝结 水的高效利用研究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凝结水的生成规律及矿物复合保水剂组成的人工保水层对凝结水的吸持效果。结果表明:凝结水来源于地下某深度到地表的水气和空气中的 水气,发生时间基本在 22:00—09:00,影响凝结水生成的主要因素有近地面大气温度、近地表土壤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等因素。由于向近地表土壤加入了矿物复合保水剂,使得混合层成为了一个人工保水层,该人工保水层对研究区的凝结水量和蒸发量都产生了影响,实验研究表明,人工 保水层分布在近地表 5~10 cm 处对凝结水吸持效果最佳。

  • 风电场对草地土壤湿度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全球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短缺使风力发电场的陆地覆盖面积空前扩大,风力发电机的运行 已经开始改变局地气候和环境。土壤湿度的细微变化能反映出气候和环境的重大变化,因此判断 风电场建成前后土壤湿度的变化对评价风电场对局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 前存在的数据空间分辨率低、没有与建成前土壤湿度进行对比、缺少土壤实测数据、实测点状数据 无法表达空间差异、极少有建成前土壤湿度实测数据等问题,以内蒙古灰腾梁地区的风电场为研究区,以风电场建成前(1984—2006 年)、建成后(2009—2019 年)的 Landsat 影像和实测土壤湿度数据为数据源,通过模型模拟和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判断风电场对草地土壤湿度的影响区域和影响 程度。结果表明:(1)风电场会导致土壤湿度变化,但风电场内、上风向以及下风向土壤湿度的变 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2)风电场对下风向土壤湿度影响最为明显,下风向受影响的像元个数占 下风向总像元个数的 55%;(3)风电场对 4 月和 8 月土壤湿度的影响最为显著,风电场会降低草地的土壤湿度,加重牧草返青期和成熟期的干旱化。在风电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结果期待为风电场的建设、探讨风电场对土壤湿度的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 基于主成分和机器学习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预测建模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协同环境变量与机器学习回归模型构建土壤有机质空间预测组合模型对养分精准管理具 有重要意义,而多维变量间的信息冗余和相关性会导致模型训练时间过长、预测精度降低等问 题。以陕西省咸阳市农耕区为例,选取高程、坡向、坡度、剖面曲率、平面曲率、地形起伏度、地形湿度指数、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归一化植被指数共 10 个环境变量,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 nent analysis,PCA)、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方法特征提取基础 上,组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回归机(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K 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预测。以单一模型作为对照,通 过计算模型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和相对绝对误差(Relative absolute error,RAE),对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提取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组合模型能消除变量间相关性,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有 机质含量预测模型精度。KPCA-RF 模型对 SOM 含量预测精度高于其他模型,R2、RMSE、RAE 分别 为 0.791、1.970 g•kg-1、50.100%,该模型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以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预测与制图提供科学依据。

  • 咸水灌溉条件下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土壤水盐运移数值模拟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化学 提交时间: 2021-08-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在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地区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地下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剖面水盐变化明 显,且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为掌握土壤垂向水盐动态,建立数值模型是十分高效的手段,通过重建 土壤剖面的水盐动态过程,可揭示高盐环境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服务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和后续可持续灌溉管理。通过 HYDRUS-1D 模拟防护林建设初期不同矿化度地下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并根据实测的土壤水盐数据,优化土壤水分特征参数,评价模型的适用 性。结果表明:表层(0~30 cm)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受灌溉影响大,数值波动剧烈,且土壤盐分表 聚强烈;深层(50~150 cm)则受灌溉的影响小,数值波动小。数值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能较好地反映土壤水盐运移情况,建立的模型可用于模拟不同矿化度灌溉条件下塔里木河下游流动沙漠地区土壤水盐运移状况,为该地区生态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异常数据检测方法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化学 提交时间: 2021-08-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针对全国自动土壤水分实时小时观测资料,结合仪器标定方法、土壤水文物理常数等因 素,研究土壤水分固有变化特征,分析异常数据误差来源和阈值判定,利用频率检测、界限值检测、 无降水突变检测、异常峰值检测、恒值检测五类方法对土壤水分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实验和检验。结果表明:(1)自动土壤水分异常数据主要分为:粗大值、突变、异常峰值和僵值,主要由仪器 失灵、土壤水文物理常数测定不准、传感器标校不合理等原因引起。(2)频率检测可有效检出因仪器故障引起的错误数据。目前该方法已应用于综合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业务系统,用于开展全国实时自动土壤水分小时数据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