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结构熵的警示传播算法收敛性分析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20-09-28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收敛性是评价信息传播算法性能的重要指标,信息传播算法求解可满足性问题时,命题公式的结构特征影响算法的收敛性。具有复杂结构的命题公式,信息传播算法不总收敛,为了系统地对此现象给予理论解释。借助于结构熵的方法和技术,提出命题公式的结构熵模型及其度量方法,计算随机可满足性实例的结构熵。警示传播算法(WP)作为信息传播算法的基本模型,分析WP算法的收敛性对于研究其他信息传播算法的收敛性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WP算法收敛性与结构熵之间的关系,给出WP算法收敛的判定条件。通过实验分析,该方法有效可行。

  • 生育年龄限制感提高女性的计划生育数量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8-10-26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近几年我国已陷入低生育率国家的行列, 提高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迫在眉睫。本研究结合心理阻抗以及毕生控制理论, 探索女性对于生育的年龄限制的知觉对于其生育意愿和计划生育数量的影响。研究1为问卷研究, 结果显示, 女性距离自己认为的理想生育年龄越接近时, 生育意愿越强烈。研究2和研究3为实验法研究, 分别启动未婚女性(研究2)和已婚女性(研究3)对于女性生育年龄的限制感。结果表明, 生育年龄的时间限制可以提升未婚女性对儿童的内隐态度和已婚女性的计划生育数量。研究2还发现, 这种提升效果对于前测生育意愿高的女性影响更大, 且将最佳生育年龄设定为26岁的提升效果优于设定为32岁。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生育限制感可以提高女性的生育意愿。创设女性对适宜生育的年龄有限制感的环境, 将有助于提升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不建议以进一步放开人口生育指标(如全面放开生育数量的限制)作为提高生育率的手段, 这反而可能导致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进一步下滑。

  • 多天线主动窃听系统的干扰机优化设计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05-20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不同于与传统无线通信物理层安全被动窃听技术,针对物理层主动窃听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用于合法部门监听可疑用户的通信。考虑可疑发射机和合法干扰机具有多天线、可疑接收机和合法窃听者具有单天线的系统模型,在可疑通信链路增益强于窃听链路增益的情况下,通过发射干扰信号,控制可疑用户的通信速率,使合法窃听者能正确解码窃听信息。分别在合法干扰机对合法窃听者有/无干扰的两种情况下,进行最优的干扰信号设计和干扰功率控制,最大化窃听速率。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合理设置干扰机位置,能有效提高窃听速率,并且所提的干扰机设计方法均取得了比现有的两种基准方法更优的窃听性能。

  • 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协同方向及特征研究——以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从科学技术研究内容出发,探讨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两方的协同方向与协同特征,为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未来协同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首先,调查领域研究发展体系,构建领域中间分类轴以联结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内容。其次,通过文献内容聚类挖掘基础研究方向与技术创新方向,以定量评价方法将基础研究方向与技术创新方向判定为热点方向、快速发展、缓慢发展3种发展状态。最后,基于发展状态,总结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协同特征,并应用于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实现了内容挖掘及定量评价相结合研究方法下的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协同方向分析,在更细粒度研究方向层面清晰地展示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之间可能的协同状态,并基于其协同特征为该领域协同方向发展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义。

  • 干旱胁迫对两种油桐幼苗生长、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3-2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对两种油桐(三年桐和千年桐)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及响应,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正常供水、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对油桐幼苗生长、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轻度干旱胁迫对两种油桐生长、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明显影响(P > 0.05);中度干旱及重度干旱使两种油桐的叶绿素SPAD值、生长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P < 0.05),且在重度干旱胁迫下迅速下降,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补偿点(LCP)、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升高(P< 0.05);中度干旱胁迫下油桐幼苗Pn的降低是由气孔因素及光合机构活性降低的非气孔因素共同引起的,而重度干旱胁迫下光合作用的下降主要是由光合机构活性降低的非气孔因素引起的。三年桐的光合机构活性及光合效率高于千年桐,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较千年桐强。

  • 净多样化速率和进化时间对虎耳草目科间物种多样性差异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5-2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不同生物类群包含的物种数目常存在巨大差异,这是生态学和生物学研究中普遍观察到的现象。然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仍然是未解之谜。从宏观进化的角度,进化时间假说和多样化速率假说是两个比较流行的假说。进化时间假说认为类群的演化时间越长,积累的物种丰富度越高;而多样化速率假说认为类群的净多样化速率越快,则其物种丰富度越高。为验证这两个假说,该文以一棵包含1 539个物种化石定年的虎耳草目系统发育树为基础,通过宏观进化分析获取了虎耳草目内15个科的物种形成和灭绝速率,并计算了每个科的平均多样化速率。结果表明:(1) 虎耳草目的物种多样化速率有着增加的趋势,并且多样化速率的增加主要出现在温带和高山类群,如茶藨子科、景天科和芍药科等。(2) 采用系统发育广义最小二乘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虎耳草目15个科的物种丰富度与科的分化时间和科内物种的最近共同祖先年龄都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而与净多样化速率显著正相关(R2 =0.38,P<0.01)。该研究支持了多样化速率假说,认为不同科的净多样化速率的差异是导致虎耳草目科间物种数目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气候变冷可能为虎耳草目中草本、落叶乔木和灌木等能够适应寒冷环境的类群提供了分布范围扩张和物种快速多样化的机会。该研究表明在温带和高山扩张类群中,物种净多样化速率可能是导致不同类群物种数目差异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