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科学院院刊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基本信息

出版信息

  • 出版时间:1986-
  • 出版者:中国科学院
  • 出版格式: Print;
  • 主题: 其他;
  • 总访问量:7934次

期刊简介

    该刊重点刊登两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的战略思考,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评述。以科学家深厚的科学积累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并更广泛、更有效地向社会和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 全球高超声速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关键词: 高超声速技术; 高超声速武器; 动力推进技术; 制导与控制技术; 新型材料和热防护技术; 高超声速风洞; 高超声速防御系统;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204001

    提交时间: 2024-06-28

    摘要:高超声速技术是未来航空航天领域的制高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意义。文章采用文献计量/综 述、国内外官方机构/权威网站调研等方法对全球高超声速技术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针对高超声速 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其中动力推进技术、制导与控制技术、新型材料和热防护技术等是该领域 的研究重点方向。通过梳理各国研发态势发现,未来涉及高超声速武器研发的相关核心技术仍是研究的重 点,同时各国正加快优先布局高超声速防御系统,加强与合作国在技术研发、联合防空和导弹防御等方面的 合作,以提升地区防御力和威慑力。

    点击量 2669 下载量 730 评论 0
  • 借鉴国际科技组织运营模式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科技创新合作; 国际科技组织; 多边合作; 运营模式;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31031004

    提交时间: 2024-06-28

    摘要:自“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建设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遭遇了 来自外界的一些质疑。国际科技组织倡导科技规范和政策、维护科学价值、协调多方利益和理念,具有推动 国家间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丰富经验。借鉴其运营模式,对于化解“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中的阻力、推 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章基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现状 与挑战,通过借鉴国际科技组织的相关运营模式,就如何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包括:借鉴国际科技组织多边交流模式,打造专业交流平台;借鉴国际科技组织议题设置模式,应对全球共 性问题;借鉴国际科技组织资金筹措模式,设立合作引导基金;借鉴国际科技组织项目支撑模式,鼓励民营 企业参与。

    点击量 2363 下载量 688 评论 0
  • 中美两国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研发和创新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美比较; 头部企业; 专利技术; 研发合作;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119003

    提交时间: 2024-06-28

    摘要: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界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而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两个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 中心。然而,中美两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2022 年ChatGPT的问世,引发了对中国人工 智能企业能力和竞争力的广泛讨论。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过去5 年获批的超过12 万件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的分 析,首先构建了一个基于专利特征的多维度指标,并基于该指标定义了中美两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前十大企 业。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这2 组企业在专利技术和研究网络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的专利 数量相对较少,引用率和转化率也较低。中国头部企业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应用层技术 上,并且尚未形成独具特色的技术集群。与此相对,美国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产出了更多具有高影响力的专 利,并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层和技术层形成了多个技术集群。就学术研究而言,中国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主 要与国内的研究机构进行合作,而美国头部企业则表现出更强的中美合作及美国本土企业间的合作。文章的 比较分析揭示了中美两国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在技术能力和合作策略上的差异,并为中国更好地发展人工智能 产业提供了企业管理启示和3 条政策建议。

    点击量 4635 下载量 1520 评论 0
  • 欧盟贯通科学仪器创新价值链的项目资助模式研究及启示

    关键词: 科学仪器;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创新价值链; ATTRACT项目; 资助模式;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31208001

    提交时间: 2024-06-28

    摘要: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是推进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石和保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研发建设催生诸多具有产业应用前景的科学仪器及相关技术,但转移转化尚任重道远。欧盟基于“开放科 学、开放创新与向世界开放”理念设立ATTRACT项目,尝试加速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探测和成像相关的 实验技术产品化与市场化,构建基于科学仪器创新价值链的创新生态系统。文章围绕国内科学仪器项目组织 现状与管理特点,深入剖析ATTRACT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以期为我国加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技术转 化,优化科学仪器创新资源配置,突破高端科学仪器研发与转化瓶颈提供支撑和参考。

    点击量 2746 下载量 878 评论 0
  •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员收益分配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对中国科学院15家院属单位调研为基础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员; 收益分配模式; 案例分析;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724001

    提交时间: 2024-06-28

    摘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下简称“转移转化”) 作为实现科技向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 科技创新体系运转效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促进转移转化的政策内容不断充实、覆盖 范围愈加全面,但产学研用衔接难、技术转化比例与效率双低、知识产权运营及转移转化服务专业度不够等 直接影响转移转化的难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一个重要原因是转移转化人员的收益分配模式不能有效匹配 相关人员的工作属性和贡献,从而导致未能充分发挥转移转化人员的专业积极性。本研究从分析现有收益分 配模式的问题入手,调研了15 家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转移转化收益分配情况,对比国外成功案例与中国科学 院案例收益分配模式的异同,分析造成收益分配模式不合理的学术和实践原因,提出工作建议,为转移转化 工作的提质增效提供新思路。

    点击量 2520 下载量 704 评论 0
  • “技术—组织—环境”视域下数字经济赋能低碳转型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低碳转型; TOE框架; 节能减排; 碳中和;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807001

    提交时间: 2024-06-28

    摘要: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深入推进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管理和制度手段,但我国现阶段仍存在 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有限、数字人才供给能力不足、数字治理体系亟待健全等问题,制约了数字经济对于低碳 转型发展的赋能作用。文章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 框架,探讨数字经济对低碳转型发展影响的 技术迭代路径、管理变革路径及制度优化路径,阐述数字经济在低碳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发 展数字经济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出政策建议。

    点击量 2505 下载量 698 评论 0
  •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中国氢能政策数据挖掘研究

    关键词: 氢能政策; 政策分析;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数据挖掘;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314001

    提交时间: 2024-06-28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氢能作为绿色 低碳的二次能源,在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推动交通领域能源替代、加快工业领域深度脱碳等方 面具有应用前景,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绿色解决方 案。为全面系统研究我国氢能政策体系,文章调研621 份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发布的氢能政策文件,基于政 策信息学,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挖掘氢能政策要素信息和结构化数据指标,结合文本分析、定量分析和数 据可视化分析研究氢能政策发展演化轨迹、产业区域格局及产业链布局等特征,该研究框架及分析方法有利 于提高研究氢能政策的系统性和时效性。基于上述研究,文章最后针对我国氢能产业的薄弱环节提出加速发 展的政策建议。

    点击量 2621 下载量 740 评论 0
  • 构建数字时代产业变革的工程生态

    关键词: 数字文明时代; 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 工程生态;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103001

    提交时间: 2024-06-28

    摘要:数字文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引领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国参与国际治理 和重构国际秩序的重要政策工具,更是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摆脱周期约束的重要法宝。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和 科技自立自强为重要成果体现的崛起模式,还能有力提升国际治理中国方案的可行性和认可度。与此同时, 数字时代的科技创新越来越强调以工程化思维促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产业的有机化合,工程生态范式提供了一 个分析研究产业变革的演变过程及产业变革中的产业创新机制的全新框架,有助于我们理解产业变革的激 励、创造新兴产业的机会、适应变革和转型,以及推动有关政策认识和政策制定的过程和机制,从而能加速 数字时代的产业原创、产业衍生、产业升级。进入新时代,要进一步培育催生产业变革的工程生态新范式, 不断孕育引领下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动能。

    点击量 2211 下载量 633 评论 0
  • 数实融合塑造发展新优势:人机物三元融合新形态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人机物三元融合; 知识社会;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126001

    提交时间: 2024-06-28

    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当今时代,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下简称 “数实融合”) 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破解社会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数实融合以人机物三元融合为纽带,带 来生产要素的增加和不确定性的减少,全过程、全链条渗透于实体经济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协同融合、供 给服务等各环节,孕育实体经济系统性变革。着眼未来,数实融合将朝着以人为本的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新形 态发展,推动经济向协同化、服务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文章建议深化人机物数实融合的理论方法研究、应 用示范探索及伦理规范建设,加快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实融合新形态。

    点击量 2257 下载量 594 评论 0
  • 数字技术赋能黄河流域创新发展治理研究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黄河治理; 创新发展; 数字孪生; 数字赋能;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524004

    提交时间: 2024-06-28

    摘要:数字技术应用是创新传统发展模式、实现生产力跃迁的核心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黄 河及其流域创新发展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生态多个方面,数字技术深度赋能 是其关键驱动力。文章通过聚焦数字技术赋能黄河及其流域创新发展治理,深入剖析其从“数字黄河”到 “数字孪生黄河”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面临的问题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黄河及其 流域创新治理仍面临数字创新生态建设、数字治理体系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安全风险防范4 个方 面的挑战。文章围绕当下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黄河及其流域创新发展治理的建议,即构建黄河 科技创新生态、健全敏捷数字治理体系、强化黄河创新要素价值开发和增强黄河数字安全屏障能力,以助推 黄河及其流域创新发展目标的实现。

    点击量 2505 下载量 759 评论 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