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2019-09-02
  • 近2 400 a以来达里诺尔湖区域环境演变及其气候响应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19-09-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本文以东亚夏季风北部边缘的达里诺尔湖(以下简称“达里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岩芯的采集与测试分析,利用正构烷烃及相关指标讨论达里湖区域近2 400 a以来的环境演变及其气候响应。结果显示了达里湖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为C17~C33。其中,以C25为主峰的单峰形分布约占总样品量的57%;以C19、C25为主峰的双峰形分布约占30%;以C25、C27为主峰的双峰形分布约占13%。正构烷烃的指标参数变化显示,近2 400 a以来达里湖区域环境演变不仅与全球气候事件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而且受东亚夏季风降水变化及湖区冷暖变化的影响。将其变化分为6个阶段,其中阶段1、3、5 (75 a BP至今、985~600 a BP、2 180~1 550 a BP)为暖湿气候阶段,该阶段湖区有效湿度高,木本植物占据优势,水生植物生长茂盛,湖泊营养状态较好;阶段2、4、6 (600~75 a BP、1 550~985 a BP、2 355~2 180 a BP)为冷干气候阶段,该阶段菌藻类繁殖较快,草本植物比例增加,湖泊初级生产力较低。整体上,近2400 a以来达里湖区域的气候变化由暖湿向冷干转变。

  • 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文化遗址时空演变及其驱动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9-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青藏高原是全球地理环境最为特殊的区域之一,研究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文化遗址时空演变及其原因,对于理解极端环境下的人类响应与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rcGIS空间分析,运用核密度估计、平均最邻近指数和全局空间自相关等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14 339处文化遗址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各时期遗址最近邻指数均小于1,全局Moran’s I的取值介于0~1之间,遗址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且属于集聚分布的模式;遗址分布重心经历了由高原腹地(旧石器时期)—东南边缘谷地(新石器时期)—东部地域(青铜器时期以来)的转变;遗址分布形态特征则经历了均匀广布型(旧石器时期)、边缘河谷型(新石器时期)、河谷集聚型(青铜器时期)、退化分散型(吐蕃部落时期)、半月广布型(吐蕃王朝时期)、斑块广布型(元代)、连片集聚型(明清时期)的变化过程;青藏高原各时期遗址时空分布演变是海拔、气候变化、植被等自然环境,以及生产方式、技术、战争、人口迁移、政治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