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白昕欣
  • 亚热带地区水稻田地表反照率变化特征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利用地面实测资料研究稻田地表反照率,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刻画以稻田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流域地气之间的能量分配过程; 另一方面, 可以为陆面模式提供更为准确的参数值, 以及为遥感反演的地表反照率提供验证, 从而为更好地解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提供参考。本文利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溧水试验基地四分量仪测得的2016年稻田地表反照率数据, 分析了稻田地表反照率特征, 并结合同期观测的太阳短波辐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 进行相关性分析, 识别影响稻田地表反照率的主要气象因子, 为进一步量化地表反照率与温度及湿度等的参数化关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晴天稻田地表反照率整体上呈“U”型分布, 中午较低, 下午和上午较高。晴天稻田地表反照率在一天内的变化呈不对称特性, 其不对称性主要是由露水和风速、风向引起。太阳高度角较小时, 露水的散射作用使得上午时分的地表反照率值较下午高; 而太阳高度角较大时, 西南风促使作物叶面倾斜, 从而使得下午的地表反照率值较上午高。稻田晴天地表反照率值较阴雨天高。地表反照率在晴天与出射短波辐射相关系数最高(0.670, P<0.01), 在阴天与相对湿度之间的相关程度最高(0.480, P<0.05)。在整个观测期间, 稻田生长季内地表反照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地表反照率最高值出现在灌浆期到成熟期之间, 插秧到分蘖期之间最低, 其中灌浆期地表反照率与太阳短波辐射及湿度间的相关程度较高, 并且均通过了P <0.01显著性检验。分蘖期和拔节期是水稻生长季内地表反照率变化较快的两个生育期, 并受气象因素的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