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张 茜
  • 华北平原典型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与闭合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1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准确量化分析地气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对于水资源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能量平衡闭合是评估观测数据准确性和分析地表能量平衡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数。本研究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和全要素自动气象站对华北平原典型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2013—2014 年度的能量通量及常规气象要素进行了连续观测, 分析了冬小麦农田各能量通量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 计算冬小麦在4 个生育时期(出苗期、越冬期、拔节期和灌浆期)的能量闭合和波文比。结果表明: 在日尺度上, 选取的4 个生育时期净辐射和各能量分量的日变化趋势均为单峰二次曲线, 净辐射、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峰值出现在12:00—13:00, 土壤热通量的峰值出现在14:00—15:00。在年尺度上, 净辐射和潜热通量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均在越冬期达到最低值114.51 W·m2 和13.47 W·m2, 而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327.02 W·m2 和116.56 W·m2。选取的4 个生育时期的代表性观测日期能量闭合良好, 能量闭合率分别为0.49、0.77、0.81 和0.76。4 个生育时期内波文比值日变化趋势均呈倒“U”型, 出苗期波文比在14:00 达到最大值2.12; 越冬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在10:00 左右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1.48、0.31 和0.58。本文的定量化结果可为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等研究提供依据。

  • 基于生态学意义可视指标的乡村景观情景可视化评价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1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获得情景的关键就是辨识和归纳未来变化的方式、途径和关键要素, 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情景模拟。 目前, 一些研究开始通过增减某些关键景观要素来进行乡村景观情景可视化模拟, 但还较少将基于生态学意义的可视景观指标运用到模拟的条件之中。本研究将基于生态学意义的可视景观指标应用到乡村景观情景可视化评价的情景设计之中。通过复杂性、自然性、开阔性、一致性和记忆表象5 个可视景观指标的专家预期和基于GIS 环境的客观分析, 确定出不同情景的设计标准, 并根据此标准生成原始现状景观、生态保护景观、集约生产景观和旅游休闲景观4 个设计情景。通过当地居民、周边利益相关者以及在校学生对4 个情景中的乡村景观进行评价, 探讨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景观情景偏好的选择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参与者对集约生产景观情景普遍不感兴趣; 越靠近当地的利益相关者对旅游休闲景观情景的偏好越强、对生态保护景观情景的偏好越弱; 人们通过情景得到的感性认识和他们经过理性思考后的选择往往有差异, 对景观主观判断上的差异很大程度来自于他们的个人生活背景。基于生态学意义的可视景观指标而构建的情景可视化对反映乡村景观变化、增强相关者决策与设计参与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