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山地不同林下经济模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以西南山地桉树林下养禽(T1)、桉树林下养食用菌(T2)、麻竹林下养禽(T3)、麻竹林下养食用菌(T4)、 马尾松林下养畜(T5)、黄葛树林下种草(T6) 6 种典型林下经济模式为研究对象, 采用相邻样地比较法对各模式下植物群落的物种重要值(P)、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Pielou 均匀度指数(Jw)、Alatalo优势度指数(Ea)、相似性指数Jaccard(Cj)和Sorenson(Cs)以及多样性阈值(Dv)进行调查分析, 探讨不同林下经济模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T6 模式下植物种类最丰富, 为11 种; 而T3 和T4 模式下植物种类最少,仅有2 种。各经济模式均无灌木层, 草本层为群落优势层。空心莲子草是T1 和T2 模式的优势种, 重要值分别为67.16%和71.00%; 桑树是T3 和T4 的优势种, 重要值高达74. 91%和72.82%; T5 和T6 优势种分别是竹叶草(54.10%)和牛鞭草(59.51%)。在不同林下经济模式中, 植物丰富度指数(S)依次为T6>T1>T5=T2>T3=T4,多样性指数H′呈T6>T1>T5>T2>T4>T3, 均匀度Jw 呈T5>T6>T2>T1>T4>T3, 优势度指数Ea 呈T5>T4>T3>T2>T1>T6。林下经济模式与相应的纯林对照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 以T3 和T4 最高, Cj 和Cs 均为1.0; 其次是T6, Cj 和Cs 分别为0.44 和0.62; T1 最小, Cj 和Cs 分别为0.15 和0.27。植物多样性阈值评价结果显示, T6 模式植物多样性阈值最高, 属于多样性较好类型; 而T3 和T4 模式多样性阈值最低, 属于一般类型。林下种养殖改变了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 且不同种养殖方式影响结果不同, 其中以林草模式影响最小, 为林地干扰下植物群落最丰富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