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膜下灌排联动技术对提高土壤淋洗效果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1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膜下滴灌结合暗管排水技术是一种复合型节水灌排技术,为了进一步研究在新疆的影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1团安集海地区通过设置膜下滴灌结合暗管排水(T1)、膜下滴灌无暗管排水(T2)和无膜下滴灌无暗管排水(T3)3个不同处理进行棉花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相同土层下T1、T2、T3处理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幅度依次为6.32%、10.03%、14.32%,即:T1T2>T3;(2)T1处理在0~6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均降低,20 cm、40 cm、6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分别下降了63.06%、60.62%、48.42%;在棉花生育后期,T2处理在20 cm、40 cm土壤含盐量下降,60 cm土壤含盐量增加,即表层土壤脱盐会造成深层土壤积盐;T3处理生育期末期出现表层返盐现象;(3)棉花生育末期,T1处理下20 cm、40 cm、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增加,未铺设暗管的T2、T3处理有机质含量减少;(4)膜下滴灌结合暗管排水技术0~60 cm以内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渗透性改善越好。(5)暗管排出水的pH、含盐量均大于灌溉水,说明暗管排水的同时带走了土壤中的盐分,有助于土壤盐碱的改良。

  • 咸水结冰灌溉改良盐碱地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技术是滨海区高矿化度咸水利用和盐碱地改良的有效手段, 该项技术依据咸水结冰融化过程中咸淡水分离的基本原理, 基于区域气候特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以及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在冬季抽提当地高矿化度地下咸水对盐碱地进行灌溉, 并在冬季低温作用下迅速冻结成咸水冰, 春季咸水冰层融化过程中, 咸淡水分离入渗, 其中先融化的高矿度咸水先入渗, 而后融化出的低矿化度微咸水和淡水的入渗对土壤盐分具有较好的淋洗作用, 以上过程实现了春季土壤返盐期的土壤脱盐, 结合春季地表覆盖抑盐措施和夏季降雨淋盐, 土壤的低盐条件得到保持, 保证了作物和植物整个生长期的正常生长。该项技术改变了滨海盐碱区土壤水盐运移特征, 使春季土壤积盐期变为脱盐期, 咸水结冰灌溉后, 春季耕层土壤盐分由最初的12gkg1 迅速降低至4 gkg1 以下, 脱盐率达到66%以上, 实现了棉花、油葵、甜菜等作物在滨海重盐碱地中的种植, 提高了柽柳、枸杞、白蜡等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的扦插移栽成活率, 咸水结冰灌溉当年便获得了籽棉产量3 thm2、油葵1.5 thm2、甜菜60 thm2, 以及90%以上的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的扦插成活率, 促进了滨海盐碱区盐碱地的开发、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 通过系统的研究, 我们探明了咸水结冰灌溉过程中咸水冻融咸淡水分离规律, 明确了咸水结冰灌溉对土壤盐分的淋洗效果, 构建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改良盐碱地技术体系, 确立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的灌溉时间、灌溉水量和水质等指标体系。本文在以上研究基础上, 对盐碱地咸水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并对咸水结冰灌溉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土壤盐分淋洗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系统分析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在盐碱地区农业生产、植被恢复以及咸水利用等方面的作用, 并就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杭锦后旗不同盐渍土沙穴种植番茄对土壤水热盐的响应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河套灌区杭锦后旗各质地盐渍土壤的水分入渗性能、温度及含盐量不同,使土壤改良效果存在差异。为研究“沙穴”种植番茄对不同土质的土壤水分、温度、盐分的迁移规律,通过在土柱中填装3种典型土质(砂壤土、粉壤土、黏壤土),同时布设沙穴,探索在滴灌条件下种植加工番茄以改良不同土壤质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沙穴种植对不同土质的水热盐迁移影响不同,沙穴种植能显著改善黏壤土土壤水分入渗性能,提高根系层土壤的湿润区面积及含水率,在深度20~40 cm相对增加了24.15%,但降低了砂壤土和粉壤土的保水性,土壤剖面含水率呈上干下湿的特点;沙穴种植可显著提高作物生长初期黏壤土的温度(P20 cm处,粉壤土和黏壤土的盐分淋洗效果显著(P<0.05),平均相对脱盐率达23.28%和56.29%。综合分析沙穴种植对不同土质盐渍土土壤水热盐迁移规律,得出在杭锦后旗3种典型盐渍土中,黏壤土是最适宜沙穴改良方式的土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