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中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次降雨产流产沙特征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11-19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甘肃省清水县汤峪河径流小区2015—2017年的观测数据,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条件 下坡面次降雨入渗、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条件下的土壤入渗量与降雨强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存在入渗量达到最大值的临界降雨强度。入渗速率与降雨历时可以用幂函数关系表达,符合考斯恰可夫入渗模型。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条件下的产流率在0.003 3~0.003 6 mm·min-1之间,相对裸地的减流率为54%~58%。产流率与降雨强度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R2>0.88),产流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雨强度。径流含沙量平均值乔灌混合区(3.13 g·L-1)>灌木林(2.95 g·L-1)>乔木林(2.79 g·L-1)>草地(2.58 g·L-1),径流含沙量与降雨强度呈线性递增函数关系。裸地的产沙量显著高于各植被小区(P<0.05),是各植被小区的43~57倍,各植被小区的减沙率在93%~94%之间,减沙效益高于其减流效益。各植被坡面土壤流失量与降雨侵蚀力呈线性递增函数关系;产流率与侵蚀产沙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二者间可采用二次函数关系表达。本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 陕北聚落适宜空间模式研究 ——以米脂县东沟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2-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西部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克难攻坚地,在未厘清地域性特征的情况下,现代城乡规划设计的介入对当地环境和文化产生了较大冲击。以陕北米脂县东沟为例,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数据,利用格网法揭示东沟地形变化与聚落规模的空间 分布特征,借助四象限散点图法和立体网格分维模型测度并评价东沟地形复杂性与聚落集聚性的耦合协调关系及聚落空间分布效率,总结适宜于沟壑区的聚落空间营建模式。结果表明:(1)东沟聚落从沟口至沟内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如聚落逐步偏离河岸,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呈现从高到低、再升高降低的变化等。(2)根据东沟地形复杂度与聚落集聚度的叠加分析,平缓地形中的集聚聚落与复杂地形中的分散聚落属于人地关系协调的聚落类型,这两类聚落约占所有聚落总规模的70.5%。(3)东沟聚落的立体网格分维数分段特征明显,其中台地行列式和自由行列式聚落的立体分维数最高,为2.35~2.55。(4)在5种东沟典型人居空间模式中,台地行列式、自由行列式及密集斑块式聚落具有人地协调、空间利用高效的双重特征,可作为丘陵沟壑区聚落空间营建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