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基于的吐哈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0-2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以吐鲁番市和哈密市(简称吐哈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MODIS多光谱传感器2000、2006、 2012年和2018年的遥感数据,采用4个表征湿度、干度、热度和绿度的指数,建立和绘制吐哈地区 多个时期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y index,RSEI),并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土 地利用转换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20 a来,吐哈地区的绿度指数平均增加0.0244,热 度指数平均降低0.0241,而湿度和干度指数整体的变化接近于0;其中,热度指数与RSEI具有负相 关性。总体而言,20002018年吐哈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表现为略微下降的趋势;其中,吐鲁番市 的鄯善县RSEI变化幅度最大,环境质量表征数据在区域下降幅度中排列首位,哈密市的巴里坤哈 萨克自治县环境质量减少的幅度最小。近20 a来,吐哈地区的草地面积有明显增加,但需控制草 地开垦及过度放牧,防止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 干旱区绿洲城市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以克拉玛依市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干旱区绿洲城市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准确了解生态环境时空变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选择 典型的干旱绿洲城市克拉玛依市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 2001、2006、2011 年和 2016 年 4 个时期的遥 感影像,通过计算遥感生态指数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从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等级划分、变动特 征及重心转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遥感生态指数呈现波动性变化,整体水平不 高,均维持在0.35上下波动,其中主要以低、较低等级的生态指数为主。(2)研究区生态指数等级变 化主要表现为一个等级的变化,越级变化的较少,不同等级遥感生态指数区域面积在不同时间段 的变化量、动态度差异显著。(3)低生态指数到高遥感生态指数的生态位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生态位数值均较小,最大值仅 0.3677,不同等级生态指数生态位的提升还有很大空间。(4)不同等 级遥感生态指数的重心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移,其中高生态指数区域的空间移动性大,平均距 离为 42.60 km,低生态指数区域在空间上相对稳定。该研究探寻了人类活动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时 空变动规律,对干旱区绿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基于基线的鄂尔多斯市生态质量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15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鄂尔多斯市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草原荒漠过渡带和农牧交错带,研究其生态质量变化对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改进常规归一化及主成分方法,计算鄂尔多斯市基线遥感生态指数(Baseline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B_RSEI),分析该区域2001—2019年的生态质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B_RSEI具有稳定的方向性和整体性,能更好地反映生态质量长时序变化,2001—2019年鄂尔多斯市B_RSEI呈现起伏增长和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性。(2)地表含水量指数是促进B_RSEI的主要因素,是解释B_RSEI分布的主要单因子,地表温度是抑制B_RSEI的主要因素,其交互作用最大。(3)鄂尔多斯生态质量以改善为主,占总面积的67.13%,准格尔旗、康巴什区、伊金霍洛旗地区生态治理效果显著。研究表明鄂尔多斯市生态质量整体改善,B_RSEI有利于分析生态质量年际变化,为鄂尔多斯市生态治理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1990—2021 年内蒙古遥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趋势分析——以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提取能够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4个关键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遥 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结合Mann-Kendall趋势显著性检验分析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1990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RSEI能够全面反应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质量。 30 a间草原生态环境质量以改善为主,整体呈现每年0.0037的上升趋势(P<0.01),线性回归R2达0.39。通过M-K趋 势显著性检验,RSEI在20122021年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遥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总体而言,研究 区内RSEI的植被绿度对第一主成分的贡献最大,因此二者结果存在较高相似度;但生态环境质量的构成包括绿度、 干度、湿度和热度等多要素,单一绿度难以完全表征区域生态质量情况。(3)RSEI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变好的空间 分布状况。研究区西部牧业草原地区生态质量状况差于东部森林、农耕地区,RSEI空间呈现趋势与植被覆盖度相 同。本研究丰富了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方法,可为内蒙古草甸草原的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开发利用和持 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 哈密市生态环境效益时空分析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6-3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2000、2008年及2018年3期Landsat系列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绿度、湿度、干度、热度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同时采用标准差椭圆及不同生态等级的重心,对干旱区城镇哈密市伊州区的生态质量进行遥感动态监测,并分析生态质量的空间扩展。结果表明:哈密市伊州区遥感生态指数均值从0.22、0.31上升到0.40,呈现出上升趋势,生态质量总体转好,但生态质量水平较低;生态环境变好的区域集中在伊州区城区的周围,呈环形分布,生态变差的区域主要在北部的东天山南坡地带以及城区的西南部未开发的戈壁;根据标准差椭圆及不同生态等级重心的变化得到,伊州区生态质量较好的区域在空间上呈现出由北向南扩展,总体生态较好区域从2000—2018年均呈东南―西北走向。

  • 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遥感评价及驱动因子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9-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对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通过对2000年、2010年和2019年3期Landsat系列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使用地理探测器中单因子分析和多因子交互作用分析法对RSEI的8个影响因子(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海拔高度、经济密度、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进行影响程度的定量探测,进而揭示出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2000年、2010年和2019年乌鲁木齐市RSEI均值分别为0.21、0.21、0.23呈增加趋势,研究期内乌鲁木齐市生态变好的面积大于变差的面积,说明乌鲁木齐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转好的状态;(2)近20 a研究区8个影响因子中单因子热度指标对RSEI的空间分异特征解释力最强;(3)研究区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多种影响因子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在考虑多因子交互作用情景下人口密度,绿度指标和干度指标是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关键驱动力。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了解生态环境状况及掌握其变化规律,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 2000—2021 年图木舒克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客观评价新疆图木舒克市驱动因素对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选取图木舒克市2000、2011 年和2021 年3 期Landsat 影像数据,耦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壤湿度(WET)、干度(NDSI)、地表温度(LST)4个指标,分析主成分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结合研究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图木舒克市近22 a来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1)图木舒克市近22 a来RSEI均值从0.406升至0.476,生态环境质量变好面积远大于变差面积,改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东南、西北地区,近22 a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2)通过对图木舒克市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受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耕地面积、气候等因素影响,在驱动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有显著影响。(3)通过构建RSEI并分析其驱动因素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以高效、准确地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与客观评价。

  • 基于RSEI 和ANN-CA-Markov 模型的伊宁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及预测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19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伊宁市位于中国新疆西北边陲伊犁河谷内,土地肥沃,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林、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但由于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生态遭受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因此依托遥感生态指数(Remote-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及ANN-CA-Markov模型,科学、合理地利用Landsat TM5/OLI-TIRS8遥感数据对开展伊宁市20062021年生态环境动态评价及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绿度和湿度对伊宁市生态水平具有正面影响,干度和热度对伊宁市生态水平具有负面影响,影响伊宁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绿度、热度、干度、湿度,符合伊犁河谷地区所表现出来的生态状况。(2)伊宁市RSEI平均值为0.451,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呈现两极逐渐缩小的趋势,但RSEI指标中等区域及较差区域的面积正在逐年增大,总体生态环境呈现稳中向差的发展趋势。(3)预计2026年和2031年伊宁市北坡地区生态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结合《新疆伊宁市城市20182035年总体规划》,城区在未来生态环境质量依旧保持在中等水平,城市将继续向外扩张,可耕地面积将继续减少。

  • 基于遥感指数的区县级生态环境评价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1-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能够对生态环境实现快速的监测和评价,RSEI的提出为遥感生态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针对RSEI的应用问题,本研究选取吉林省长春市主城区、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中东部半干旱区、青海省西宁市北川河自然保护区为试验区,分别在指数优化和细节表征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近20个指数中选定最优指数并将以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得到的结果进行细节表征对比,旨在探索适用于区县级的生态评价方法。结果表明:(1)以固定指数构成的RSEI模型在细部表征较差,存在较多误判;(2)同样使用PCA法以优化后的指数构建的RSEI(NEW)模型对细节信息的保留较前者要好,在主城市区的结果相较于其余模型更好;(3)利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优化后的指标参与构建的MLR(RSEI)在半干旱区和生态区的结果最佳。试验表明,以最优指数参与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够较好的保留细部特征,对复杂环境的区县级小区域生态评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 基于改进模型的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评价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1-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引发了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快速准确的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和现状,对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遥感技术分别反演出绿度因子、湿度因子、干度因子和热度因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改进遥感生态指数(MRSEI)。利用相关性分析,分析了MRSEI的代表性,建立了基于MRSEI的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对锡林郭勒草原近26 a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表明:MRSEI可集中4种生态因子信息,能够准确的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锡林郭勒草原从1991—2017年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先好转后恶化的趋势;1991年研究区上游的生态环境质量优于下游,生态环境质量东部优于西部;2004年,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差异较1991年变化较大,上游大多数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但下游明显降低;至2017年,整个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全面降低,仅在锡林河上游两岸与流域的南部和东南部保持良和优良。

  • 基于MRSEI模型的阿勒泰市生态环境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5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及时、客观、定量地评估新疆阿勒泰市生态环境,研究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构建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MRSEI)结合标准差椭圆和重心迁移模型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使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绿度、干度、湿度、温度和空气质量5个指标进行因子探测。结果表明:(1)20152021年,阿勒泰市绿度和湿度指标对于区域内生态环境起显著正相关作用,温度、干度和空气质量这3个指标起显著负相关作用;(2)20152021年阿勒泰市MRSEI均值呈上升趋势,空间上,Ⅰ级和Ⅱ级生态指数区域的空间迁移能力较强,Ⅲ~Ⅴ级,即高生态指数区域在空间结构上相对较为稳定。Ⅰ~Ⅳ级生态指数重心总体向北移动,Ⅴ级生态指数重心整体向南移动,表明阿勒泰市南部高生态指数分布增长明显。(3)年份不同,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改变的主导因子不同,阿勒泰市生态环境质量空间的演变是受到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MRSEI和RSEI(遥感生态指数)对阿勒泰市生态监测结果大致趋势一致,两者在空间分布和程度的差异与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空间分布有关,表明了即使在空气质量较好的阿勒泰市AOD对其生态质量在空间分布上仍有影响。20152021年,阿勒泰市生态环境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向南变好的趋势。

  • 基于改进的甘肃省古浪县生态质量评价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47%,该地区多以荒漠为背景,其生态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为了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质量,对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进行改进,提出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干旱遥感生态指数(Drought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DRSEI),该指数由绿度、湿度、干度、荒漠化指数和热度5个生态因子耦合而成。相较于RSEI,DRSEI对植被更加敏感,对不透水面、土地以及沙地的分辨能力更强,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质量评价。利用DRSEI对古浪县19942020年生态质量进行长时序的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古浪县19942020年生态质量整体变好,中西部和东南部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对生态环境有很强的改善作用;生态质量较差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腾格里沙漠,生态质量为优、良、中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祁连山东端支脉。基于DRSEI定量化评价干旱半干旱区域生态质量,对指导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域的生态环境整治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