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住自选择视角下城市建成环境对通勤模式选择的影响 ——以兰州市主城区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15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交通方式选择研究对于城市高效、可持续和安全的交通规划至关重要。以兰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采用调查问卷数据、路网数据、POI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居住自选择效应影响下非随机异质性的建成环境对通勤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居民根据自身社会经济属性及态度偏好选择不同建成环境特征的住宅小区,继而形成特定的通勤模式,说明居住自选择存在偏好异质性,居住自选择效应存在。(2)在规避居住自选择效应后,建成环境依然对通勤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讲,人口密度、路网密度及停车位数量直接影响通勤模式选择,路网密度、公交站点可达性、地铁站点可达性及停车位数量通过中介变量通勤距离与小汽车拥有间接影响通勤模式选择。(3)高人口密度、密路网与高可达性的建成环境通过提高道路网络的连通性、步行与公共交通的连接性进一步推动积极通勤模式与公共交通通勤模式选择,引导居民向积极通勤模式为主导的出行结构转变。

  • GPM和TRMM遥感降水产品在青藏高原中部的适用性评估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8-11-0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青藏高原色林错流域2014年4月到2015年3月期间5个地面观测站点的降水资料,对两种遥感降水——热带降水测量计划降水产品(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TRMM)和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 GPM)——观测产品在高海拔、寒冷条件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通过相关性评价指标、误差统计评价指标和分类统计评价指标等对比,发现:①无论在日和年尺度上,相较于TRMM卫星降水产品而言,GPM卫星降水产品的精确度更高;TRMM产品明显过高估测了降水量;②两种产品对强降水事件的探测性能都有较大缺陷,GPM产品对弱降水事件的探测能力明显优于TRMM产品;③随着统计时间尺度的增大,GPM降水产品的精度呈明显增加趋势。

  • 基于SPEI指数的新疆天山草地近55 a干旱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标准化潜在蒸散与降水的差值,表征一个地区干湿状况偏离常年的程度,是分析干旱演变趋势的新的理想指标,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干旱评估、水资源管理等领域。利用SPEI和1961—2015年新疆天山山区8个代表站点的月降水量及月平均气温资料,对天山山区55 a以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变化特征、草地生长季干旱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5 a,天山山区气温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降水量总体呈略微上升的趋势,但年际变化较大,变化趋势不显著;天山山区月、季、半年尺度以及年尺度的干旱事件分别为42个、25个、16个和7个;天山山区草地生长季发生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的频率分别为37.5%、7.1%和1.8%;近55 a,天山山区草地生长季降水量有所增加,但由于气温升高带来的蒸散作用加强,气候仍呈变干的趋势。近55 a来,天山山区草地生长季气候存在变干的倾向,且年际间的干旱程度变化剧烈,对草地的年际间生长状况差异存在较大的影响。

  • 甘肃省区域空间格局形成机制与发展战略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区域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对制定空间发展战略具有理论意义。以甘肃省为例,根据2000、2010年和2020年甘肃省统计资料,运用引力模型和断裂点模型识别区域空间格局,基于地理探测器分析形成机制,进而提出空间发展战略。结果表明:甘肃省空间格局分别为河西走廊一体化发展区、陇中同城化发展区和陇东南协同发展区三大分区。区域空间格局形成的演化机制因地理尺度的差异而不同,20002020年人口发展和经济水平对区域空间格局的形成一直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政策调控则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子间的共同交互作用推动甘肃省空间格局的形成。从三大分区层面提出河西走廊一体化发展区形成一轴、四圈、陇中同城化发展区形成一核牵引、五极并进、陇东南协同发展区形成四极平行发展的新发展空间思路;省域层面提出手指形高质量空间发展战略,促使甘肃省由增长极模式和点-轴模式的发展阶段转向区域网络极核模式。

  • 1979—2017年青藏高原色林错流域气候变化分析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6-2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CMFD) 和GLDAS数据集的1979—2017年格点气温(2 m)、降水、比湿、风速(10m)、太阳辐射资料,运用线性回归、累积距平、滑动平均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研究了近39 a来色林错流域气候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色林错流域多年平均气温为-1.8℃,降水量为389.4mm,比湿为3.2g·kg-1,太阳辐射为236.2W·m-2,风速为3.7m·s-1。色林错流域的月平均气温仅在5—9月高于0℃,流域平均气温以0.049℃·a-1的速率呈显著升高之势。流域降水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以4.65mm·a-1的速率显著增大。气温的升高和降水的增加暗示了色林错流域在近几十年来呈现显著的暖湿气候背景。1979—2017年,流域年均风速变化在空间上表现为南部增大、北部减小,减小速率以流域东北部最大。多年平均太阳辐射空间分布整体呈自东向西逐渐增大的趋势,时间变化以-0.29W·m-2·a-1的速率显著减小,1980s中期至2000s中期减小尤为明显。流域的年均比湿变化趋势并不显著,但2006年开始呈显著减小之势。本研究结果对该流域的湖泊扩张机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物候变化等研究具有指示意义。

  • 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研究不同氮磷水平下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 提高模型精度, 本文通过连续5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氮磷耦合水平下, 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植株氮含量以及成熟期籽粒蛋 白质含量, 以相关、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 建立基于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含量的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模型; 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 筛选植株氮含量的最佳植被指数, 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建立基于植被指数的植株氮含量监测模型; 最后以植株氮含量为链接点, 按照“植被指数—植株氮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之间的联系,建立融合植被指数与植株氮含量的冬小麦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模型。结果表明: 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基于植株氮含量建立的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模型, 具有较好的监测精度; 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分别基于修正叶绿素吸收反射率指数(MCARI1)、归一化差值叶绿素指数(NDCI)、修正归一化差异指数(mNDVI)、MCARI1、NDCI 植被指数建立植株氮含量监测模型, 监测精度(R2)分别为0.826、0.854、0.867、0.859 和0.819; 以植株氮含量为链接点, 通过“植被指数—植株氮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间接联系, 建立基于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植被指数且融合植株氮含量的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模型, R2 分别为0.935、0.972、0.990、0.979 和0.936; 以独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相对误差(RE)分别为11.26%、10.74%、8.41%、10.25%和11.36%, 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221 gkg1、1.825 gkg1、1.214 gkg1、1.767 gkg1 和2.137 gkg1。说明基于不同生育时期植被指数链接植株氮含量可以对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有效监测, 且模型具有较好的年度间重演性和品种间适应性。

  • 蝎虎类星体Mrk 421的宽带能谱光变特性分析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2-08-3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我们搜集了Mrk 421的光变宽带能谱(Spectral Energy Distributions,SEDs)数据,共有73个态作为研究样本,使用电子能谱为稳态拐折幂律谱下的单区轻子模型进行拟合,进而研究Mrk 421在光变时喷流的物理性质。我们的主要结果如下:(1)样本中磁场B和多普勒因子之间存在显著反相关,说明B和在汤姆逊区相互依赖。(2)电子谱指数p1支持 Mrk 421光变时的激波解释或磁重联等解释。(3)同步峰值频率logsynpk和峰值光度logsynpkLsynpk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意味着Mrk 421在光变时存在反耀变体序列。(4)根据均分参数=UeUB(相对论电子能量密度与磁场能量密度的比值)有26%的态的电子能量和磁场能量接近均分,63%的态的电子能量比磁场能量大一个数量级,11%的态的电子能量远大于磁场能量,这说明Mrk 421在光变过程中更可能出现电子能量比磁场能量大一个数量级的情况,同时也意味着Mrk 421中的喷流是以粒子为主导;从Pe>PB的关系,进一步表明了Mrk 421的喷流是以粒子为主导,PB≲Pr,意味着坡印廷通量不能解释辐射功率,Pr/Pe的范围为0.01~0.51,说明相对论电子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可能用于观测到的辐射。(5)3C 279和Mrk 421的一些物理参数范围可能比较接近,但这两个源喷流内的物理过程可能是不一样的。

  • 平谱射电类星体3C 279的宽带能谱光变特性分析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1-09-29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搜集了3C 279的29个态的宽带能谱(Spectral Energy Distributions,SEDs)作为样本,使用稳态拐折幂律电子能谱分布(Electron Energy Distribution,EED)情况下的单区、均匀轻子模型进行拟合,进而研究该源光变时外在观测与内在物理特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我们的结果支持光变的激波解释(但需要斜激波)或磁重联解释。(2)外康普顿(External Compton,EC)峰的峰值光度log〖ν_EC^pk L〗_EC^pk和磁场logB之间存在一个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多普勒因子logδ和外康普顿峰的峰值光度logν_EC^pk L_EC^pk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意味着多普勒因子的增加是外康普顿峰的峰值光度升高的原因之一。(3)同步峰值频率logν_syn^pk和峰值光度logν_syn^pk L_syn^pk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意味着反耀变体序列不一定对所有耀变体成立。(4)参数U_e/U_B(相对论电子能量密度与磁场能量密度的比值)远离1,说明相对论电子与磁场之间均分趋势不明显,并且参数U_e/U_B中比值大于1的占86%,意味着3C 279中的喷流大多数以粒子为主导;从P_B (磁场功率)0.5表明3C 279喷流中的能量大概率也是由冷质子携带的。同时,我们发现3C 279中γ-ray耗散区位于距离黑洞中心0.1~1.8pc处,暗示着它们位于宽线区(Broad-Line Region,BLR)之外,尘埃环(Dusty Torus,DT)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