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对我国重力学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重力学与地震学、地质学、基础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水文学、海洋学和天文 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并蓬勃发展,是服务国家测绘基准、资源勘探、军事安全及灾害监测等战略需求和基 础地球科学问题研究的关键学科,因此掌握重力学的核心技术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文章在分析我 国重力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力学学科未来发展方向与重点思考内容, 涉及海陆天空一体化的立体重力观测技术,海陆天空统一的大地测量重力基准网,地球系统质量迁移与青藏 高原动力学问题研究,面向国防安全与太空的重力学,以及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重力学研究中的应 用等。

  • 数据驱动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生命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伴随着大量实验技术的更新,生物大数据逐渐产生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扮演 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首先,生物大数据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基因组数据、表观基因组数据、蛋白质组 数据等多种类型。这些数据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背后的规律。其次,数据 驱动的生命科学新发展和应用涵盖了基因编辑、精准医疗、药物研发等诸多领域,为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提 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然而,生命科学研究大数据时代也面临着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共享、隐私保护等多 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靠的科学发现等挑战。文章简要概括了生物数据推动生命科学的 发展规律,梳理了生物大数据组成、特点及来源,阐述并讨论了数据驱动的生命科学研究新范式下的共性问 题和我国面临的挑战。

  • 构建海洋生态分类分区体系,推动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国当前的海洋生态分类分区工作通过全 面梳理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和自然地理特征,将我国近海按照不同尺度划分为若干等级的生态空间单元,有效 刻画了海洋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的地理分布特征,对于支撑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 析了海洋生态分类分区的现实意义,回顾了国内外海洋生态分类分区研究和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海洋生态 分类分区的实践经验和应用前景,并对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实现路径提出建议。

  • 新药研发发展态势分析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新药研发是医药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新一轮生命科技革命和生物经济变革的核心领域,对引领科 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提升人民健康福祉具有战略意义。当前,前沿技术不断革新、学科跨域融合、数字 深度赋能驱动新药研发领域创新日趋活跃,国内外创新性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 与核酸药物等密集获批上市,为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更多选择。文章深入分析新药研发领域发展趋势、全 球新药批准情况,以及我国新药研发发展现状与态势,提出发展启示与建议,以期为新药研发领域发展提供 参考。

  • 纳米酶:结合天然酶和人工催化的力量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纳米酶代表了一类新型人工酶和生物催化剂,打破了无机与有机生命的界限。它既有纳米材料的理化 特性,也有独特的类酶催化活性。同时,这些理化特性有可能会调控催化活性,使得纳米酶跟天然酶、传统 的模拟酶和化学催化剂区别开来。纳米酶有比较好的稳定性、耐高温、低温、耐酸碱、活性可调且多功能, 目前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生物医药、环境治理、绿色农业、新能源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并初步形 成了相应的学科框架。为了更好地推动纳米酶的发展,拓展对纳米酶的认识,文章回顾了纳米酶发现,分析 凝练了纳米酶的学科特点及其结构,综述了纳米酶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 智能时代的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以智能科技为核心技术、智能算力为生产力的智能时代再次把脑科学推向世界科学与技术前沿。脑科 学是研究人、动物和机器的认知与智能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联结规律进行全面解析 将最终绘制成脑功能联结图谱,近10 多年来神经科学研究致力于系统性地解析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类型和神经 结构连接,在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神经网络结构示踪等技术推动下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解析人类大脑这一最 为复杂的信息和智能系统,会启迪类脑智能理论和类脑智能技术,即脑科学/神经科学启发的智能理论和技 术。在智能时代,脑科学研究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范式促使脑机接口、类脑智能计算等类脑智能研究领域加入 脑科学。脑机接口的神经解码和编码技术为绘制人脑功能神经网络图谱提供了重要的功能研究技术和方法, 并且可探索在脑疾病临床诊治上的应用。类脑计算正成为脑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借鉴脑处理信息和学习 的基本原理发展高能效、高速和智能的新型类脑计算系统,利用发展的类脑计算系统可以加速发展脑模拟和 数字大脑,促进理解大脑运行机制和治疗脑疾病,发展数字脑科学和脑医学。新近出现的脉冲神经网络智能 处理器为构建大规模类脑智能计算系统奠定了基础,未来类脑超级算力极可能超过人类大脑算力,影响智能 科技变革和人类社会发展。

  • 生命大科学:从微观到介观的组学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世纪之交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启了生命大科学的研究新时代,形成了以整体性高通量研究为特征 的各种生命组学。最初的组学研究主要在分子层次上展开,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表现出 数据驱动的研究新范式。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组学研究上升到介观层次,其核心是2017 年启动的“人类细 胞图谱”计划。目前,研究者已经能够在组织器官乃至个体水平开展组学研究,通过整合不同层次的组学数 据来认识生命复杂系统。

  • 全球及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与挑战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实现17 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是世界各国在2016—2030 年的重要任务,但近期评估显示 有半数目标进展停滞甚至倒退,并且到2030 年世界各国可能无法实现大多数目标。文章在回顾全球及中国实 现17 项SDGs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SDGs实现的5 项主要挑战,包括:数据缺失和监测能力不足,不同 SDGs间相互联系的高度复杂性,区域差异和负外部性影响,科学、政策和社会联系不足,以及全球变化对 SDGs实现的不确定性影响。同时,文章从加强政策一致性、聚焦优先目标、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提升数据 获取能力4个方面提出了加快中国实现SDGs的对策建议。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科技现代化:意蕴、特色和路径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文章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科技现代化的内涵,梳理了中国科技现代化经历的萌芽与探索、恢复与加 速、赶超与引领等发展阶段,概括了中国科技现代化的特色与经验,最后围绕水平、观念、文化、体系、组 织、治理、选题、队伍、保障等9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初步思考。

  •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员收益分配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对中国科学院15家院属单位调研为基础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下简称“转移转化”) 作为实现科技向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 科技创新体系运转效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促进转移转化的政策内容不断充实、覆盖 范围愈加全面,但产学研用衔接难、技术转化比例与效率双低、知识产权运营及转移转化服务专业度不够等 直接影响转移转化的难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一个重要原因是转移转化人员的收益分配模式不能有效匹配 相关人员的工作属性和贡献,从而导致未能充分发挥转移转化人员的专业积极性。本研究从分析现有收益分 配模式的问题入手,调研了15 家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转移转化收益分配情况,对比国外成功案例与中国科学 院案例收益分配模式的异同,分析造成收益分配模式不合理的学术和实践原因,提出工作建议,为转移转化 工作的提质增效提供新思路。

  • 技术创新是未来空间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空间科学是我国航天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是以科学发现为任务目标的航天计划,但是随着 技术的发展和所到即所得类型的任务越来越少,空间科学任务对实现其目标的技术创新度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文章首先回顾了自空间科学诞生以来科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然后分析了具有技术创新的空间科学任 务的培育过程,以及领导这类任务的首席科学家的职责,最后分析和讨论了和空间科学相关的几个重要的技 术创新领域。分析表明,在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未来空间科学任务能否取得科学突破并得到可持续 发展的最为关键性的因素,将存在于任务所采用的获取数据的技术手段是否具有独特创新性,以及能否突破 已有的探测地点的限制,创造出自己的第1次。

  • 构建数字时代产业变革的工程生态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数字文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引领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国参与国际治理 和重构国际秩序的重要政策工具,更是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摆脱周期约束的重要法宝。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和 科技自立自强为重要成果体现的崛起模式,还能有力提升国际治理中国方案的可行性和认可度。与此同时, 数字时代的科技创新越来越强调以工程化思维促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产业的有机化合,工程生态范式提供了一 个分析研究产业变革的演变过程及产业变革中的产业创新机制的全新框架,有助于我们理解产业变革的激 励、创造新兴产业的机会、适应变革和转型,以及推动有关政策认识和政策制定的过程和机制,从而能加速 数字时代的产业原创、产业衍生、产业升级。进入新时代,要进一步培育催生产业变革的工程生态新范式, 不断孕育引领下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动能。

  • 如何科学地理解“新质生产力”?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战略性的概念,可以将其定义为所有能够促进基于技术进步之上提高单位产品科技 含量和附加值的经济活动。讨论新质生产力必须要正确理解基于技术进步之上的产业升级,避免“一刀切”, 将新质生产力限制在特定发展领域,认为新质生产力是技术决定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关注基础研究、应用 技术、金融系统3 个核心生产要素,同时通过推动制度型高水平开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开放的国 际化人才体系,提供一个有效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持环境。

  •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物理热工计算程序NECP-Panda中子学计算模块研发进展

    分类: 核科学技术 >> 核动力工程技术 提交时间: 2024-06-23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球床式高温气冷堆堆芯物理计算精度,西安交通大学核工程计算物理(Nuclear Engineering Computational Physics, NECP)实验室自主研发了适用于球床式高温气冷堆物理热工计算程序NECP-Panda的中子学计算模块。本文介绍了NECP-Panda的计算框架,重点阐述了中子学计算部分的理论方法并进行了验证计算。计算问题包括简化混合球床堆算例以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High Temperature Reactor Pebble-bed Module, HTR-PM)的净堆装料和吸收体价值计算。数值结果表明,NECP-Panda对简化混合球床堆的keff计算与蒙特卡罗连续能量结果符合良好,计算的HTR-PM临界装料高度与蒙特卡罗连续能量结果高度一致,吸收体价值非常吻合,证明了NECP-Panda针对球床式高温气冷堆的中子学计算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和精度,为后续模块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 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比较分析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黄河流域各省份科技创新竞争力的评估与比较有助于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文章结合科技创新赋能黄河流域获得竞争优势的现实特征,横向上考虑“科技创新投 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业条件-科技创新收益-科技创新影响”5 个维度,纵向上考虑“实力-效力”2 类指 标,构建了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多维度、兼顾规模和效率指标差异性的黄河流域 科技创新竞争力测度分析。基于此,文章深入剖析了2012—2021 年黄河流域9 个省份的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演 化趋势与现状,并进一步比较了黄河流域省份间科技创新竞争力在不同维度的差异。研究发现:(1) 黄河流 域9 个省份形成了科技创新竞争力水平差距显著的3 个梯队,上游省份科技创新竞争力显著落后。(2) 横向5 个维度评价结果显示,科技创业条件与科技创新收益水平低下是目前制约黄河流域所有省份科技创新竞争力 的关键因素。(3) 纵向“实力-效力”评价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处于第一梯队的山东省应着重 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竞争效力,而处于第三梯队的省份(内蒙古、青海、甘肃、山西、宁夏) 则应优化其科 技创新竞争实力。最后,文章提出了提升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 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产业合理有序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文章分别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 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入手,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厘清了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的关键 问题与发展方向。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链条短、能耗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 育水平差、匹配度低,以及未来产业整体规划较缺乏等关键问题。为此,黄河流域亟须系统布局优化产业结 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全局视野统筹规划未来产业发展 领域,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增强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 算法时代图书馆面向科学数据知识产权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林、牧、渔业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26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 目的/ 意义 进入到大数据推荐时代,图书馆的信息呈现渠道从线下实体转向线上数字化,在此过程中科学数据的 使用频次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本研究旨在分析科学数据的知识产权的服务保障影响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内在机理。 方法/ 过 程 以问卷调查法为基础,对高知群体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调研获得样本252 份有效样本,并利用验证性因子进行 分析检验,发现问卷各因子信度介于0.724~0.913 之间,问卷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证明具备较好效度。 结果/ 结论 政 策法规落实效率、人才队伍建设、数据管理技术、服务模式多样化、数据产权共享协议数量5 类因素均会显著正向影响科学 数据知识产权服务,基于此为图书馆在科学数据知识产权服务领域提出5 项优化策略。

  • 大语言模型对信息检索系统与用户检索行为影响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林、牧、渔业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26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 目的/ 意义 探究大语言模型渊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冤等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对用户信息检索行为产成的 影响,为信息检索系统和信息资源建设建言献策。 方法/ 过程 以ChatGPT 等LLMs 的蓬勃发展为背景,结合大语言模型的技 术特点与现有产品的特征,从用户信息行为的视角,通过探讨现有文献和大型语言模型,分析该技术的不断普及对信息检索 系统与用户检索行为的影响。 结果/ 结论 LLMs 用作信息检索系统具有传统产品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对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的 底层逻辑、行动重点与检索期望等方面都会产成影响。然而LLMs 现有可靠性、准确度等缺陷仍难以使其立刻取代传统信息检 索方式。建议在信息检索系统和信息资源建设中重视该技术,探索LLMs 与信息服务智能结合,以应对未来用户信息需求的变 化,并进一步充分利用已有信息资源的价值。

  • Geometric phase for twisted light

    分类: 光学 >> 量子光学 提交时间: 2023-02-19

    摘要: Polarization vectors of light traveling in a coiled optical fiber rotate around its propagating axis even in the absence of birefringence. This rotation was usually explained due to the Pancharatnam-Berry phase of spin-1 photons. Here, we use a purely geometric method to understand this rotation. We show that similar geometric rotations also exist for twisted light carrying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The corresponding geometric phase can be applied in photonic OAM-state-based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sensing.

  • Compass-free migratory navigation

    分类: 光学 >> 量子光学 提交时间: 2023-02-19

    摘要: How migratory birds can find the right way in navigating over thousand miles is an intriguing question, which much interested researchers in both fields of biology and physics for centuries. There several putative proposals that sound intuitively plausible all remain contested so far because those hypothesis-models of magnetoreceptor to sense geomagnetic field need either extremely high sensitivity or humankind-like intelligence to guide. Here we explore theoretically that the birds can navigate to their destination through an entirely new scenario to sense the geomagnetic field. Our proposal is based on separate peaks of the resonance-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a four-level system derived from the ferric sulfide cluster which exists in a protein complex (Drosophila CG8198) of migratory birds. As the separation of spectral peaks contains information about geomagnetic field at both current location and birthland, the change of such separation cues the bird to choose a right direction to move and double-resonance emerges once arrived the destination. Our theoretical mechanism can explain previous experiments on the disorientation of migratory birds caused by oscillating magnetic field naturally and more precisely. This work provides insight to explain migratory navigation and motivates possible manmade practical de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