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基础医学(1,103)
  • 图像引导的光动力治疗改善老年重度梗阻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的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6-0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食管癌(EC)是具有侵袭性的胃肠道癌症之一。晚期食管癌主要与吞咽困难有关。对于重度梗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因其多合并基础性疾病,不能耐受麻醉及有创治疗,而短期内吞咽困难无法改善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预后。目的 探索局部麻醉下图像引导的光动力治疗(IGPDT)短期改善老年重度梗阻食管癌患者梗阻及营养状况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自身对照研究,选取 2020 年 3 月—2021 年 12 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 24 例重度梗阻老年食管癌患者进行 IGPDT。治疗前通过内镜确定病变上界并用金属组织夹标记,通过 CT 三维重建及造影确定病变下界,激光治疗光纤在 X 线透视引导下送达病变部位进行治疗。术前、术后 1 周和 1 个月评估患者 Stooler 吞咽困难评分。术前及术后 2 个月通过营养风险筛查评分 2002(NRS 2002)、血红蛋白、BMI、白蛋白、前白蛋白变化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患者术后 1 个月疗效评价均达部分缓解(PR)。患者术后 1 周、1 个月 Stooler 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01)。患者术后 2 个月 BMI、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患者术后 2 个月 SWAL-QOL 维度心理负担、食欲、进食时间、进食恐惧、吞咽障碍的评分及总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92%(22/24)的患者出现 1~2 级的轻度发热,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83%(20/24)的患者食管治疗部位会在术后 1~2 d 出现 1~2 级疼痛但可自行缓解。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未发生食管瘘,也未发生 3 级及以上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IGPDT 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短期内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作为内镜无法通过的重度梗阻性老年食管癌患者光动力治疗的新方法。

  •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外疾病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5-27

    摘要: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它主要存在于胃上皮细胞表面和黏液中,与胃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有关。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可能诱发或加重某些胃外疾病,近日还有研究报道了幽门螺杆菌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关;其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因子或交叉免疫反应间接或直接的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此外幽门螺杆菌还可进入念珠菌内,释放毒素参与胃外疾病并躲避免疫系统和药物作用。本文总结近几年国外对幽门螺杆菌相关胃外疾病的研究报道,旨在引起临床工作者对幽门螺杆菌相关胃外疾病的重视、普及其相关学科知识,避免幽门螺杆菌加重或诱发其他疾病。/t/n【关 键 词】幽门螺杆菌;胃外疾病;交叉免疫反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GPC3 and PEG10 polypeptides associated with placental gp96 elicit specific T cell immunity agains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5-22

    摘要:Songdong MENG conceived of the project. Huaqin TIAN, Ying JU supervised the project. Lijuan QIN, Fang CHENG, and Jiuru WANG performed the experiments and  analyzed the data. Lijuan QIN edited the original draft. Yongai LIU, Han ZHANG, Huaguo ZHENG, Baifeng WANG, Zhentao LIANG, and Haoyu WANG assisted with performing the experiments. Songdong MENG, Lijuan QIN, and Ying JU wrote the manuscript.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报告结局测评工具研究现状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5-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与睡眠相关的呼吸障碍疾病,易诱发或加重多种疾病,常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不同程度下降。患者报告结局(PRO)测评工具可为生存质量评估及临床疗效评价提供有效途径。现有的OSA-PRO测评工具数量较多,多为国外研制,主要涉及症状、日常活动、社会活动、心理情感等领域,条目数为1~84,应答尺度多采用Likert形式,其研制与评价采用经典测量理论。建议未来可开展OSA-PRO测评工具测量学特性及方法学质量评价研究;联合经典测量理论与现代测量理论研制、修订及评价OSA-PRO测评工具;加强OSA-PRO测评工具最小临床重要差值研究;研制凸显中医临床疗效特点的OSA-PRO测评工具。

  • 单个率Meta分析中率的不同转换方法应用现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分类: 数学 >> 统计和概率 提交时间: 2023-04-19

    摘要:目的 考察当前单个率Meta分析的文献中对率的数据转换的实际使用情况。方法 在PubMed中检索2017年发表的单个率Meta分析的文献,从481条记录中筛选出145篇纳入分析。结果 在有全文的123篇文献中只有33篇(26.8%)文献交代了率的转换方法的使用,其中双重反正弦法20篇,logit转换8篇,平方根反正弦法3篇,对数转换1篇,直接使用原始率1篇。在这33篇文献中,率的转换方法的使用与汇总率的大小无关(P=0.217)。结论 单个率的Meta分析中率的转换方法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但各种转换方法的优劣尚无定论,发表的文献应加强对于率的数据转换等方法的说明。
     

  • 单个率Meta分析中率的不同转换方法的比较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分类: 数学 >> 统计和概率 提交时间: 2023-04-19

    摘要:目的 在单个率Meta分析中对率的不同转换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构造两套模拟数据进行单个率的Meta分析,考察5种数据转换方法(不转换、对数转换、logit转换、平方根反正弦转换及双重反正弦转换)下的结果,兼顾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及事件数为零时增加不同的固定值。计算汇总的率的均值(Mean),偏倚值(Bias)、偏倚率(Proportion Bias)、误差均方(Mean Squared Error, MSE)、误差均方百分比(Proportion MSE)及95%可信区间的覆盖率(Coverage)。结果 对基于二项分布的单个率进行Meta分析时,平方根反正弦转换总体表现最佳。当事件数为零时,增加不同的固定值对结果影响较大,但这种校正对不转换的策略没有帮助,甚至有损;对于对数转换和logit转换的改善也非常有限。总体率<0.05时,单个率Meta分析汇总的率偏倚较大。结论 单个率的Meta分析中平方根反正弦转换表现最佳。总体率<0.05时使用Meta分析宜谨慎。

  • 单样本率比较(单组目标值法)的样本量计算确切概率法及R语言实现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分类: 数学 >> 统计和概率 提交时间: 2023-04-19

    摘要:单样本率比较(单组目标值法)的样本量计算常见的方法为正态近似法,有时伴相应的数据转换如平方根反正弦转换,而确切概率法通常需要商业统计软件寻值或编程实现。本文利用免费软件R语言编程实现单样本率比较确切概率法计算样本量,并且考虑到了确切概率法计算时检验效能与样本量非单调递增的关系,直接给出计算结果,也可作图直观显示检验效能与样本量的关系,希望能有助于这类研究的有效开展。

  • B超联合肿瘤标志物对卵巢黏液性肿瘤恶变的预测价值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4-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卵巢黏液性肿瘤(MOT)根据病理结果可分为良性如黏液性囊腺瘤(MCA)、交界性如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BT)及恶性如黏液性囊腺癌(MC),术前常难以区分,最终确诊需依靠手术病理,术前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提高术前诊断效能对于医生的诊断及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目的  探讨MOT恶变的高危因素,评估B超联合肿瘤标志物对MOT恶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0—2020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14例MO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分为三组:MCA组305例,MBT组79例和MC组30例。收集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B超表现(卵巢肿瘤大小、性质、是否有乳头、是否可探及血流信号、是否为多房肿瘤)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和D-二聚体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OT恶变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B超联合肿瘤标志物对MOT恶变的预测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结果  三患者B超表现及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OT患者卵巢肿瘤最大径≥10cm〔OR=1.947,95%CI(1.066,3.556),P=0.030〕,肿瘤内有实性成分〔OR=9.862,95%CI(4.465,21.782),P<0.001〕、乳头〔OR=2.320,95%CI(1.100,4.893),P=0.027〕、血流信号〔OR=2.289,95%CI(1.104,4.747),P=0.026〕,肿瘤表现为多房〔OR=5.722,95%CI(3.034,10.789),P<0.001〕及CA125≥35.0U/ml〔OR=4.307,95%CI(1.963,9.452),P<0.001〕、CA199≥39.0U/ml〔OR=2.227,95%CI(1.030,4.816),P=0.042〕是MOT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B超联合肿瘤标志物预测MOT恶变的AUC为0.868〔95%CI(0.825,0.912),P<0.001〕,最佳截断值为0.354,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90.8%。结论  当卵巢肿瘤最大径≥10cm,B超提示肿瘤内有实性成分、乳头、血流信号,肿瘤表现为多房及患者CA125≥35.0U/ml、CA199≥39.0U/ml时,需警惕MOT恶变的可能;B超联合肿瘤标志物对MOT恶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脂联素抑制AKT信号拮抗砷诱导肝细胞脂质沉积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3-05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脂联素(adiponectin, APN)对砷诱导肝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干预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亚砷酸钠(SA)染毒组、rAPN干预+SA染毒组、蛋白激酶B(AKT)抑制剂(GSK690693)干预+SA染毒组,分别对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进行处理,通过细胞涂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质沉积特征,应用生物化学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线粒体肉碱棕榈酰转移酶 1(CPT-1)活性、游离脂肪酸(FFAs)和APN含量,免疫印迹检测磷酸化AKT(p-AKT)、线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K1(GSTK1)和炎症因子半胱天冬酶1(Caspase-1)水平。 结果 相比对照组,SA染毒组显示细胞内脂质沉积,ΔΨm、CPT-1活性、GSTK1和APN水平下降,而FFAs、p-AKT和Caspase-1水平上调。相比SA染毒组,重组人APN干预后显示细胞脂质沉积程度减轻,ΔΨm、CPT-1活性、GSTK1和APN水平升高,而FFAs、p-AKT和Caspase-1水平下调。类似地,GSK690693干预后亦显示细胞脂质沉积程度减轻,ΔΨm、CPT-1活性、GSTK1水平升高,p-AKT和Caspase-1水平下调。 结论 砷诱导HepG-2细胞脂质沉积与AKT信号激活有关,脂联素可通过抑制AKT信号拮抗砷诱导肝细胞脂质代谢障碍及脂质沉积发生。
     

  • Nanoparticles for Biological and Medical Imaging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物理学 分类: 材料科学 >> 生物材料 分类: 化学 >> 化学生物学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2-09

    摘要:

    Nanotechnology has provided considerable promise for the biological and medical fields, especially in the subjects of biological and medical imaging for the last two decades. Here, we outline different nanoparticles to contribute to biological and medical imaging disciplines. These concerned nanoparticles are soft nanoparticles, which are based on biomacromolecule/polymer or organic molecule components, hard nanoparticles that are derived from various inorganic components and hard-soft nanoparticles that are based on both inorganic components and biomacromolecule/polymer or organic molecule ones. We also discuss the imaging modaliti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that various nanoparticles became involved in are: (1) optical imaging (OI), (2) computed tomography (CT), (3)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4) ultrasonography (USG), (5)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We will also describe various nanoparticles to serve for one/some of those five modaliti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imaging in this review paper.

  • METTL16在泛癌中的综合分析:一种潜在的预后和免疫学生物标志物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1-24

    摘要: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 METTL16在泛癌中的诊断价值及肿瘤预后评估的作用。

    [方法]  从多个相关数据库中获取各个肿瘤及正常组织中的基因数据,分析了METTL16在不同癌症中的表达的表达水平,其中包括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    (CCLE)、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项目(GTEx)。采用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分析来评估METTL16表达水平高低与肿瘤预后之间的关系。使用肿瘤免疫评估资源 (TIMER) 来评估METTL16与癌症中的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同时,还分别分析了METTL16的表达水平与常见的免疫调节因子、DNA甲基转移酶(DNMTs)、错配修复(MMRs)、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肿瘤突变负荷(TMB)之间的关系。此外,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 (GSEA) 来识别癌症中的关键通路。

    [结果]  METTL16在多种癌症中异常表达,生存分析表明其表达水平与许多癌症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METTL16 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COAD)、肾透明细胞癌(KIRC)、肝癌(LIHC) 中的的六种免疫浸润细胞(B细胞、CD4 + T细胞、CD8 + T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此外,METTL16表达与多种癌症中的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MMR、DNA 甲基转移酶水平、TMB 和 MSI 显着相关。同时,GSEA 还揭示了METTL16参与了肿瘤和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

    [结论]  METTL16与肿瘤预后和肿瘤免疫浸润密切相关,并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METTL16可能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各种肿瘤预后生物标志物,并为未来的肿瘤免疫研究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 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对于新发心肌梗死发病风险影响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2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全球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截止到2019年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12.8亿,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约5970万例。高血压病大大增加了房颤的发生风险,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发生率将高于60%。同时房颤增加了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病及痴呆的发病风险。对于庞大的高血压人群,如果罹患房颤是否增加新发心梗发病风险目前研究尚少,且其风险是否与年龄存在交互作用,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研究分析高血压人群中罹患房颤是否增加新发心肌梗死发病风险。方法 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从2006年6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分批次进行的开滦集团职工健康查体人群中选取中高血压病患者47101人,排除既往罹患心脑血管病史者2443人、恶性肿瘤192人、心电资料缺失者860人、随访期间发生房颤者773人,最终42833人纳入研究。每年随访一次,终点事件是新发心梗。最后随访日期是2019年12月31日,中位数随访13.01年。统计分析高血压人群罹患房颤对新发心梗发病风险是否有影响。结果 (1) 最终42833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按是否罹患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其中房颤组270人,年龄67.24±10.60岁,男性241(89.26%);非房颤组42563人,年龄55.57±11.59岁,男性36132(84.89%)。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在年龄、总胆固醇(TC)、舒张压(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在性别(男性)、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体质量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吸烟、饮酒、糖尿病病史比较,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 房颤组和非房颤组新发心梗的例数及占比分别为15例(5.56%)和1119例(2.63%),两组随访人年数分别为:2737.20人年和547156.40人年,累计发病率分别为:7.06%和2.6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5.48,P<0.01),发病密度为54.80‱和20.50‱;年龄≤60岁人群,房颤组和非房颤组新发心梗的例数及占比分别为6例(8.21%)和612例(2.07%),随访人年数分别为:890.82人年和393762.61人年,累计发病率分别为:9.30%和2.3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5.43,P<0.01),发病密度为67.35‱和15.54‱;年龄>60岁人群,房颤组和非房颤组新发心梗的例数及占比分别为9例(4.57%)和507例(3.86%),随访人年数分别为:1846.38人年和155393.79人年,累计发病率分别为:7.08%和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0,P=0.28),发病密度为48.74‱和33.05‱;(3) 经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进一步校正年龄、性别(男性)、BMI、TC、TG、糖尿病病史、饮酒史、吸烟史等因素后,得出高血压人群罹患房颤是新发心梗危险因素,其HR值为2.89(95%CI:1.74~4.82),相关风险仍然存在(P<0.01)。考虑到年龄与房颤的交互作用,分年龄段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得出:对于年龄≤60岁人群,进一步校正性别(男性)、BMI、TC、TG、糖尿病病史、饮酒史、吸烟史等因素后,得出高血压人群罹患房颤是新发心梗危险因素,其HR值为4.72(95%CI:2.11~10.56),相关风险明显存在(P<0.01);对于年龄>60岁人群,进一步校正性别(男性)、BMI、TC、TG、糖尿病病史、饮酒史、吸烟史等因素后,得出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新发心梗危险因素,其HR值为1.65(95%CI:0.85~3.20),相关风险仍然存在,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14);结论 中国北方高血压人群罹患房颤是新发心梗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年龄≤60岁高血压人群,房颤是新发心梗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的现状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目的:评价目前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随机对照试验选用的结局指标情况,为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4个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3个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按照预先制定的遴选标准筛选出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随机对照试验。初步检索出2743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49个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总结现有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核心结局指标集(Core Outcome Set, COS),与现有的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结局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9个RCTs的结局指标主要分为10类,分别为疼痛类指标、功能障碍指标、复合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日常生活能力指标、安全性指标、患者满意度指标、疾病认知指标、心理状态指标、其他指标。与现有COS相比,均在不同程度上对疼痛、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患者满意度类研究的结局有所关注,但各个COS之间、各个针灸RCT之间在指标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RCT中结局指标与现有COS有一些差异,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以后的针灸研究在设计结局指标时,参照目前已有的COS及常用的测量工具,同时结合研究本身的特点扩展相应的公认的结局指标。

  • 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与社区老年人全死因死亡风险的队列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有关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对社区老年人全死因死亡风险的队列研究报道不足。目的 探讨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与社区老年人群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联,为开展老年人群社区保健提供参考。 方法 从2011年9月至2021年7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和吴忠市5个城市社区1046名55岁及以上居民生存结局进行追踪,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观察到106例死亡案例,十年累计死亡率为10.13%。高年龄组(HR=5.10,P=0.001)、男性(HR=1.97,P=0.006)、独居老年(HR=1.61,P=0.030)、低文化程度(HR=1.72,P=0.011)的老年人群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控制了社会人口学变量后,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危险评分)与老年人全死因死亡风险有统计学关联(HR=3.04,P=0.001),且危险评分越高死亡风险亦越高,P75以上评分组(HR=2.02, P=0.013)显著高于P50以下组高评分组;分层分析发现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与全死因死亡风险有统计学关联(HR=1.83, P=0.042),而65岁以下年龄组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可能是社区老年人群全死因死亡风险独立的危险因素,及时识别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并给予早期干预,可能对降低死亡风险、延长人群寿命有一定的意义。

  • 非侵入性脑刺激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系统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既往研究表明,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疗效不一,且缺乏不同NIBS的疗效比较。目的 系统评价NIBS对ASD的康复疗效,并比较两种不同NIBS的疗效差异。方法 在国内外数据库检索NIBS改善ASD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后,采用RevMan 5.3和R 4.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2篇文献,共6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NIBS可降低ASD患者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评分(MD=-8.80, 95%CI -10.98~-6.62, P<0.05)、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MD=-2.93, 95%CI -3.63~-2.24, P<0.05)、自闭症治疗评估表(ATEC)评分(MD=-9.13, 95%CI -12.79~-5.47, 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MD=-7.20, 95%CI -10.55~-3.85, P<0.05)、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MD=-8.89, 95%CI -13.21~-4.57, P<0.05)和失匹配负波潜伏期(MD=-5.97, 95%CI -9.42~-2.53, P<0.05),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发育商(DQ)评分(MD=5.22, 95%CI 3.41~7.04, P<0.05)和失匹配负波幅值(MD=1.54, 95%CI 0.57~2.51, P<0.05)。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不同NIBS对ASD患者ABC评分影响的最佳概率排序: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 (P=0.93)>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P=0.06)。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NIBS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SD,且tDCS优于rTMS。

  • 基于线粒体探讨间歇性禁食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可能机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伴随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衰老为主要危险因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日渐攀高。间歇性禁食(IF)通过调节代谢途径来预防或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有研究,线粒体参与关键的代谢途径,并且IF可以调节线粒体功能及内环境稳态,而有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是脑老化和神经退行性变的早期特征。这些提示IF、线粒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就IF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改善作用、线粒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IF对线粒体功能的调节以及过量热量摄入对神经元及线粒体的影响,四个方面正反角度进行综述,以期探索IF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可能性,希望能为研究IF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具体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 中文版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动机量表的修订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目的 翻译并修订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动机量表(IMHPCV),考察该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及信效度,并对中国大陆的临终关怀志愿者动机与国外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对国内220名被试进行施测,通过探索性结构方程等方法,进行量表的结构效度和信度检验。另外比较东西方共五国的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动机差异。结果 ①分析结果显示,IMHPCV的结构拟合较好,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9。②中国大陆临终关怀志愿者动机中“利他”因素最为重要,得分介于加拿大、英国和法国、德国之间。结论 IMHPCV量表的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中国被试服务动机的“利他”成分更多,而且更可能受外在因素影响。

  • 空腹血糖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排尿参数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血糖异常也可以引起泌尿系统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但目前针对血糖情况对BPH患者排尿参数的影响效应仍缺乏相关的研究。 目的 探索空腹血糖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患者排尿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1月至12月于我院泌尿外科住院的了95名BPH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他们入院时是否存在空腹血糖升高分为高血糖组(n=11)和正常血糖组(n=84),对比组间一般临床特征、糖尿病情况和主观及客观排尿参数的差异。结果 高血糖组的空腹血糖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8.9±2.1) mmol/L与(5.4±0.7) mmol/L,P<0.001],前者糖尿病的病程更长[(6.0±8.9) 年与(1.8±5.2) 年,P=0.025]。而两组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前列腺解剖学参数及PSA水平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基线可比性。在排尿参数中,IPSS、Qol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最大流率逼尿肌压力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高血糖组的膀胱初始尿意容量 [(147.8±76.9) ml与(100.2±48.0) ml,P=0.014]和储尿期症状评分[(13.7±1.4)与(11.4±3.3),P=0.023]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结论 我们证实空腹血糖受损对BPH患者的主观及客观排尿参数均有显著的不良影响,更易合并膀胱初始尿意容量受损,具有更严重的储尿期症状,并且他们常伴有较长的糖尿病病程。针对合并血糖异常的BPH患者,临床应更加关注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积极的综合性干预对于BPH的症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癌症幸存者久坐行为的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癌症幸存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普遍不佳,而久坐行为在癌症幸存者中高发,且与患者多种不良结局密切相关,亟需关注。本研究综述了癌症幸存者久坐行为的相关理论、评估方法、影响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及干预,指出癌症幸存者久坐行为管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未来应积极开展本土化研究,以改善患者预后。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运动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但目前其相关证据内容广泛且分散,无规范、全面的运动指导方案。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临床顾问,DynaMed、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网、国际指南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美国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英国皇家骨质疏松协会、美国骨质疏松症基金会、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师学院、美国妇产科学院、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网站、医脉通、澳大利亚乔安娜循证研究所、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运动干预的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月。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2篇临床决策,7篇临床实践指南、4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从运动前评估、运动类型、运动强度和时间、健康教育及注意事项5个方面提取了22条证据。结论 运动是维持和提高骨密度水平、预防和延缓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展的有效干预措施,医护人员可参考最佳证据,结合临床实践,考虑患者意见,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运动指导,减少跌倒和骨折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