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30
摘要:本研究采用四类别交叉重叠结构,探索了不同学习方式(集中、交错、随机和自主)对基于规则和信息整合类别学习的影响,通过计算模型的数据分析方法对265名被试的学习策略进行了模型拟合。结果发现,在基于规则和信息整合任务中,自主学习者均能较多地使用最优策略,自主学习的分类正确率均显著高于集中学习的分类正确率。并没有出现前人发现的规则学习的集中学习优势和信息整合学习的交错学习优势。结果表明,自主学习存在学习效率上的优势而集中学习存在劣势,可能是因为交叉重叠类别结构对自主学习的影响相对少于对集中学习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3-05-27
摘要:检验移动阿格纽关系问卷中文版(mARM-C) 的信、效度。采用mARM-C及效标问卷测量574名近期使用过冥想APP的大学生,两周后抽取102名重测。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及网络分析发现,该问卷包括5因子共19个条目;验证性因子分析也表明模型拟合良好,且效标关联效度、聚敛效度、区分效度良及内部一致性信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因此,mARM-C信效度良好,可用来测量在线自助干预中用户与程序间的数字治疗联盟。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12
摘要:身体经验和条件关乎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幸福体验,然而以往研究在COVID-19对消极身体意象的影响上尚未达成一致。为了探究COVID-19与消极身体意象的真实关系,本研究构建了消极身体意象词典,从海量微博数据中获取2010年1月至2022年5月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身体意象面板数据,比较了疫情前后不同年份间消极身体意象水平的差异,并探究了疫情严重程度对消极身体意象的影响关系。结果发现,疫情爆发后,消极身体形象水平显著下降,并在两年内保持稳定。且在控制区域效应和时间效应后,新冠疫情的严重程度能够负向预测消极身体意象水平。本研究表明,在封锁期间,群众可能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更容易接纳身体外观。研究结果对从宏观层面理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的大众身体意象的变化有重要意义。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21
摘要:四项行为实验与一项脑成像实验一致证实,增加产品的传统文化载荷能够提升消费者对产品品牌地位的感知评价。赋予产品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能够激活消费者的社会认知脑区以及奖赏脑区,提升消费者的社会价值感知,进而影响其对产品品牌的地位感知评价。产品类型调节产品传统文化载荷对品牌地位的影响,传统文化载荷对品牌地位的赋能作用更适用于实用型产品,对享乐型产品品牌地位感知的影响并不明显。该研究发现拓展了文化营销的研究范畴,并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赋能品牌地位的认知神经机制,同时对实用型产品生产企业如何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品牌地位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四项行为实验与一项脑成像实验一致证实,增加产品的传统文化载荷能够提升消费者对产品品牌地位的感知评价。赋予产品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能够激活消费者的社会认知脑区以及奖赏脑区,提升消费者的社会价值感知,进而影响其对产品品牌的地位感知评价。产品类型调节产品传统文化载荷对品牌地位的影响,传统文化载荷对品牌地位的赋能作用更适用于实用型产品,对享乐型产品品牌地位感知的影响并不明显。该研究发现拓展了文化营销的研究范畴,并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赋能品牌地位的认知神经机制,同时对实用型产品生产企业如何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品牌地位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 提交时间: 2023-04-03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的迅猛发展,AI聊天机器人可模拟人类指导以改善在线自助干预(Internet-based Self-help Interventions, ISIs)中用户的参与度及疗效。然而,学界对聊天机器人作用机制的探索尚处初期阶段。因此,为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性认识,文章基于人机关系的视角提出了适应ISIs情境的理论模型:聊天机器人可与用户经历拟人归因、功利性价值判断、发展依恋关系、建立数字治疗联盟(Digital Therapeutic Alliance, DTA)这4个阶段来逐步发展人与聊天机器人关系(Human–Chatbot Relationships, HCRs),并通过HCRs提高用户参与度。未来研究可继续丰富HCRs的相关理论并检验其内在机制,基于HCRs理论来设计聊天机器人,深入考察影响HCRs的额外变量,统一参与度的操作定义并开发适合的参与度测量工具。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闪动技术(Flash Technique, FT)是一种低侵入性、经济、快速、耐受性高的心理治疗方法, 能够用于治疗非器质性损伤的心理问题, 其治疗重点是在不需暴露创伤的前提下, 处理大脑信息加工系统中的创伤记忆。在临床应用中, FT既能处理创伤记忆和体验, 减轻来访者的主观痛苦感觉, 也能帮助来访者获得更健康的心理状态。然而, 目前有关FT的研究为数不多, 在取样、方法上也存在不足。未来研究应采用fMRI、ERP、眼动追踪技术等多样化的测量方式和研究方法, 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通过更严谨的研究设计, 延长随访期,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验证FT干预的临床效果; 深入探索其应用领域, 并形成标准化、可推广的干预方案。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3
光照作为最重要的授时因子,对机体的昼夜节律与睡眠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已有研究发现日间更多的光照暴露,特别是晨间高强度光照会显著促进个体的夜间睡眠,但这一优化效果会受到光照参数和个体特征等的调节。日间光照可以通过前置或延迟机体的生物节律进而对睡眠产生间接影响;而日光暴露是否会通过调节睡眠内稳态压力直接影响睡眠尚不明晰。未来研究可探究日光水平与时间对睡眠的交互影响,面向特定人群如长期室内办公者、轮班工作人员或睡眠障碍群体构建健康人因照明模式。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17
既往研究积累了无损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NIBS)技术干预情绪调节以改善负性情绪的大量证据。总结NIBS的情绪调节干预效果和适用范围,对于丰富情绪调节理论、促进转化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文献可发现NIBS能有效影响相关脑区(例如前额叶)的活动,从而干预外显与内隐情绪调节过程;通过改善情绪调节功能,NIBS具有改善精神障碍症状的潜在可能性。此领域尚需解决的问题如下:首先,研究间异质性太强导致结果不一;其次,情绪调节干预过程的脑神经环路机制仍不明确,情绪调节的衡量指标单一。此外,以往NIBS方案存在定位精度不高、单时段效果微弱、现有方案难以满足新需要,以及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等问题。据此,未来有必要全面定量总结现有文献,结合神经导航技术确定最优靶点,考察干预状态下外显/内隐情绪调节的脑神经环路改变,并从主观体验-生理指标-神经特征多层面评估NIBS干预效果。未来还可采用多靶点NIBS方案,或结合超扫描、神经反馈等技术以提高研究效度,为相关的转化研究和临床提供启示。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05
基于心理语言学与前事实思维、前瞻性情绪等理论, 本研究以条件限制与物质激励组合呈现出的条件句式为切入点, 通过探索前瞻性情绪发生的认知前情, 正性前瞻性情绪的占优机制, 条件性与激励性促销词汇在诱发前瞻性情绪上的分工机制, 辅助性促销词汇在诱发前瞻性情绪上的强化机制, 复杂折扣句子的表层与深层结构在影响前瞻性情绪上的框定机制, 以及多种促销诱因组合在影响前瞻性情绪上的效用衰减机制, 在丰富现有理论的同时, 总结大型网络聚集促销的传播设计原理及其在诱发前瞻性情绪上的心理语言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03
错失焦虑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职场的负性心理,已逐渐引起管理领域学者的关注。现有关于职场错失焦虑的研究主要基于西方情境探讨个体对于职场关系和工作信息错失产生的焦虑。然而,在中国“差序格局”“人情与面子”“潜规则”的文化情境中,职场错失焦虑还包含着本土特征。因此,本研究考虑基于中国文化情境,探究职场错失焦虑的结构测量、多维效应与形成机制。首先,阐明职场错失焦虑的本土构念,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测量量表;其次,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究职场错失焦虑对个体工作领域、家庭领域与健康方面的作用结果;最后,结合社会比较理论和不确定管理理论,探究上行社会比较对职场错失焦虑的作用机制,以及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对职场错失焦虑的干预机制。本研究将增进学术界对职场错失焦虑心理的本土洞见,并进一步指导个体和组织如何有效地识别潜在的职场错失焦虑,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干预。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27
摘要:环境心理与行为领域的代际传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主要包括亲环境态度和亲环境行为两方面的代际传递。亲环境态度代际传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价值观、环境关心、可持续消费态度;亲环境行为代际传递的研究主要关注节能行为、回收再利用行为、绿色消费行为等。其代际传递涉及三个社会化过程:(1)父母直接或间接传递给子女,即正向代际传递,通过榜样学习、家庭沟通及亲子参与的方式;(2)从子女向父母的反向代际传递,即代际反哺的过程;(3)父母与子女受到共享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即文化濡化的过程。未来需要加强我国文化背景下亲环境态度和行为的代际传递效应研究,并深入探讨其内在机制,以便揭示亲环境态度和行为如何实现代代相传。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24
摘要:控制居民的储蓄行为已经成为国人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了了解储蓄行为,许多国家都对居民的储蓄动机进行了研究,因为储蓄动机是促使人们进行这种储蓄行为的目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首先回顾了以前关于储蓄动机的研究,然后将其分为四类。这四类动机分别是预防型储蓄动机、享乐型储蓄动机、个人内部因素和个人外部因素。然后,我们将建立我们自己的关于储蓄动机的分类模型。我们的模型由两个轴组成,第一个轴是个体内部-个体外部轴,另一个是保护-促进轴。本模型的意义在于,以前关于储蓄动机的研究是较为分散,相互之间不够关联的,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模型能够在储蓄动机领域提供一个更清晰、更综合的视角,并对模型进行了群体差异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16
合理且充分利用用户数据是互联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数据采集不可避免会涉及到用户隐私,需要获得用户授权,这就是用户隐私披露。目前对于隐私披露的相关研究缺乏基于客观和群体层面的视角,而且在隐私授权的决策机制上也不清晰。本项目以调节定向理论为基础,在个体和群体两个层次上,将结合行为实验、眼动测量和数据挖掘方法系统探究调节定向和调节匹配对隐私披露不同阶段的影响机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理解隐私授权过程中调节定向的作用机制,也将在隐私授权的助推设计中发挥潜在的应用价值。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01
摘要:医患共享决策对医患双方均可产生积极效果,但已有研究多限于综述其影响因素而未探究背后的心理路径。文章从内隐原型的理论视角,提出医患对自身和对对方的共享决策内隐原型,并据此阐明医患个体特征影响共享决策的内隐原型心理路径(医患心理特征→医患心理状态→医患共享决策内隐原型→医患共享决策行为)。以此为划分标准,文章建构医患共享决策的内隐原型研究框架,整理总结以往医患共享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提出发掘影响共享决策的医患个体特征、探究医患个体特征可能影响的心理状态、检验医患共享决策内隐原型的作用、关注医患个体特征发挥作用的调节变量等潜在的研究主题。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31
垃圾急剧增长严重污染环境,亟需垃圾分类和减量,没有桶前志愿者监管,垃圾混放污染率居高不下。而居民不配合志愿者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促进居民与志愿者合作?基于声誉关注和社会距离理论,为解决垃圾分类困境,本研究实施3个情境实验和1个质性访谈调研,考察对志愿者的熟悉度(高/低/陌生)、志愿者年龄(小学生/年轻人/老年人)如何影响不同年龄的居民(中青年和老年人)的合作性,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人们对志愿者熟悉度越高,合作性越高;在低熟悉条件下,对老年志愿者合作性更高(实验1和实验2)。同中青年被试相比,老年被试对老年志愿者的合作性更高,但同陌生志愿者的合作性低于中青年被试(实验2)。社会距离和声誉关注可作为熟悉度促进合作的心理机制,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实验3)。多元回归分析和质性调研结果表明,社区里居民熟悉的志愿者监管引导,及居民自身的亲社会性,在垃圾分类推广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重要发现为垃圾分类的推行及降低成本提供了参考价值和科学支撑。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13
媒体多任务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结果间存在着差异,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表现两方面对其关系进行梳理,并基于多视角展开解释:从执行功能的视角看待媒体多任务与发散思维的正向关系,发现完成媒体多任务所需的认知灵活性增强等因素与发散思维提升有关;从注意风格的视角解释媒体多任务与聚合思维的关系,发现媒体多任务所需的更大注意广度有利于促进聚合思维,但个体认知坚持性的减弱也让其关系更加复杂;而对于媒体多任务与创造性行为表现的正向关系也有来自情绪激活和认知整合的证据。未来研究可以在明确二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其内在机制,并探索媒体多任务激发创造力的有效方式。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02
如何处理概率、时间、距离这类“虚构”信息以达成风险、跨期、空间决策或是人类在与其他物种竞争中胜出的独有能力。我们设计了两个研究探究人们是采用三种领域独特性的决策策略,还是统一采用一种连贯的、领域一般性的决策策略做出选择。研究1借助眼动追踪技术,在整体层面发现个体在三种决策领域(风险、跨期、空间)中均表现出主要基于维度的眼跳模式;在个体层面发现绝大多数参与者被划分为基于维度的决策者,且我们构建的维度间注视时长差值和维度间眼跳次数的差值可以显著预测选择结果的变化,为维度性的选择策略提供了支持性证据。研究2借助“直观模拟天平”发现,个体在三种领域中均通过齐当别理论所假设的“维度间差异比较”策略来达成选择。两个研究表明“以虚对实”(不同量纲比较)策略比“化虚为实”(加权求和)策略能更好地预测人们的选择结果,因此也更像是人们在三种不同决策领域中所使用的统一连贯策略。本研究的结果抑或能为今后三种决策领域的统一数学建模提供理论基础。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2-12-06
目的 简化健康素养量表并在中国人群中进行心理测量学检验。 方法 纳入居民7449人进行量表的测评,并将数据随机生成2个数据集,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应用经典测量理论(CTT)以及项目反应理论(IRT)中的Mokken模型进行条目筛选,并对精简后的量表进行信效度等的验证性分析。 结果 使用经典测量理论和Mokken模型分别简化出一个9条目版本的量表(HLS-SF9)和一个4条目版本的量表(HLS-SF4)。简化后的健康素养量表HLS-SF9与HLS-SF4均无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二者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3和0.842,HLS-SF4经探索性因素分析(EFA)检验出一个公因子,HLS-SF9经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结果显示其三维模型的各适配指标均优秀,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与家庭健康量表为校标量表,HLS-SF9与HLS-SF4均有显著的正相关(r=0.367, p<0.001;r=0.292, p<0.001)(r=0.340, p<0.001;r=0.266, p<0.001),表明实证效度良好。同时HLS-SF9、HLS-SF4与原量表所测量的内容有高度一致性。 结论 简化后的健康素养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快速测评中国人群健康素养的可靠且有效工具。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04
摘要:数字“0”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性(最小的自然数和不可作为被除数),当其与商品的价格维度和属性维度相结合时会对消费者的决策产生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商品的零价格和零属性会对消费决策产生影响,即零价格效应和零比较效应。情绪和社会规范是零价格效应产生的心理机制,参照依赖则是零比较效应产生的心理机制。商品价格、商品类型和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是零价格效应的边界条件;而选项的数量是零比较效应的边界条件。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不同商品类型、不同社会规范、“价格-损失”与“价格-质量”、注意等角度对零价格效应进行深入研究;也可以从结构匹配模型和齐当别模型的角度进一步探索零比较效应的“比较”机制;可以探讨价格是否能被视为商品的“坏属性”,进而讨论零价格效应和零比较效应二者之间的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 提交时间: 2022-10-22
摘要:近年来,研究者们将“治疗联盟”(TA)的概念与在线自助干预(ISIs)相结合,以解决ISIs中用户参与度较低的问题。这种在数字环境中形成的TA,被称之为“数字治疗联盟”(DTA)。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聊天机器人可模拟人类指导,相对于传统ISIs程序更易于与用户建立关系,可通过友好、尊重、倾听、鼓励、真诚、理解、信任这几个关系线索来促进DTA的发展,为解决用户低参与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未来的研究可从影响因素、ISIs技术迭代、测量规范、实验操纵等方面对DTA作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