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2-3
  • 商品市场的可变波动率弹性模型

    分类: 数学 >> 统计和概率 分类: 数学 >> 应用数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摘要: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d study a novel continuous-time model,based on the well-known constant elasticity of variance (CEV) model,to describe the asset price process.The basic idea is that the volatility elasticity of the CEV model can not be treated as a consta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ochastic analysis.To address this issue, we deduce the price process of asse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olatility elasticity,propose the constant volatility elasticity (CVE) model,and further derive a more general variable volatility elasticity (VVE) model.Moreover, our model can describe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volatility and asset pricesexisting in the commodity markets,while CEV model can only describe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Through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financial market,many assets, especially commodities,often show this positive correlation phenomenon in some time periods,which shows that our model has strong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Finally, we provide the explicit pricing formula of European optionsbased on our model.This formula has an elegant form convenient to calculate,which is similarly to the renowned Black-Scholes formulaand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search of derivatives market.

  • 刺桑皮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刺桑(Streblus ilicifolius)皮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刺桑皮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综合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刺桑皮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cariside E5 (1)、裂环异落叶松脂醇-9-O-β-吡喃葡萄糖苷(2)、2,4,6-三甲氧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3)、9-O-β-glucopyranosyl trans-cinnamyl alcohol (4)、3,4,5-三甲氧基苯酚-1-O-β-呋喃芹糖基-(1"→6´)-β-吡喃葡萄糖苷(5)、3-羟基-4,5-二甲氧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6)、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7)、isotachioside (8)、ficuscarpanoside A (9)、uridine (10)、methyl syringate 4-O-β-D-glucopyranoside (11)、3,4,5-三甲氧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12)、木犀草素(13)、人参皂苷Rg1 (14)、(+)-lyonirenisol-3α-O-β-D-glucopyranoside (15)、myricetin 3-neohesperidoside (1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中国水韭属两个四倍体新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水韭属(Isoëtes)是起源最为古老的水生维管植物,全属物种均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通过对全国水韭属植物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的四倍体植株在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形态学、孢粉学和细胞学证据,将分布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地区和怀化地区的四倍体居群分别命名为隆平水韭(Isoëtes longpingii)和湘妃水韭(I. xiangfei),并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隆平水韭形态上与中华水韭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大孢子具小的瘤状或冠状纹饰,叶细长而柔弱,长达60 cm;该种也与六倍体东方水韭(I. orientalis)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染色体44条,大孢子具瘤状或冠状纹饰。湘妃水韭的大孢子纹饰与二倍体云贵水韭(I. yunguiensis)相似,但在小孢子纹饰、孢子囊形状和染色体数目方面不同。隆平水韭仅少数植株生长于湖南省宁乡市一处池塘,完全沉水生长,而湘妃水韭分布于怀化市通道县和会同县的湿地。由于这两个新种的分布区狭窄,野生居群数量和个体数较少,栖息地环境受到人为干扰,根据IUCN红色名录评估标准,将隆平水韭评为极危(CR)等级,湘妃水韭评为易危(VU)等级。编制的中国已知水韭属物种的分种检索表为本属物种的鉴定和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 岩黄连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研究岩黄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该文采用硅胶、MCI、SephadexLH-20、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对岩黄连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高分辨质谱(HR-MS)等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此外,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筛选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从岩黄连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黄连碱(1)、盐酸小檗碱(2)、文殊兰新碱(3)、甲基小檗碱(4)、脱氢卡维丁(5)、左旋四氢巴马汀(6)、药根碱(7)、紫堇定(8)、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9)、对苯二甲酸二丁酯(10)、山奈酚(11)、异地芰普内酯(12)、地芰普内酯(13)。其中化合物3、4、8-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4、9和11对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炎症因子NO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18.8 ± 0.2)、(29.1 ± 0.3)和(18.0 ± 0.1)μmol·L-1,优于阳性对照吲哚美辛,在抗炎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上表现出良好发展潜力。该研究旨在明确岩黄连的抗炎物质基础,为其进一步深度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理论依据。

  • 我国白裤瑶饲料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白裤瑶非常喜欢饲养和食用当地黑猪,对饲料植物的采集和管理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该研究旨在对白裤瑶地区饲料植物及其有关的本土知识进行民族植物学编目,为其传统知识的保存提供数据支撑,为现代新型饲料的开发提供思路。2019 年至􀀁2021年,我们通过关键人物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小组讨论等调查手段,多次前往白裤瑶地区进行了饲料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同时,本研究还通过打分排序和统计植物利用频率筛选出了综合利用价值高的饲料植物。结果表明:(1)白裤瑶传统饲料植物共􀀁104 种,隶属于􀀁42 科􀀁85 属;被引用植物种数最多的科是菊科(16 种,占总种数的􀀁15.38%),其次为荨麻科(13 种,占总种数的􀀁12.5%)。(2)枝叶(56.73%)、全草(26.92%)和叶(8.65%)为当地饲料植物的主要利用部位,大多数饲料植物是草本植物(88.46%),多数饲料植物一年四季都可以采集(占总数的􀀁64.42%),保障了家猪食物来源充足,切碎(打碎)后煮熟饲喂是主要的加工方法。(3)当地被受访者引用最多的物种是玉蜀黍、构树、番薯、桑、金荞麦、稻。(4)根据综合打分排序,在当地具有较高综合评价的饲料植物分别为构树、番薯、桑、金荞麦、南瓜。白裤瑶对饲料植物用于养猪的利用和管理有着丰富的传统知识,十分科学,且保存的较为完善,相关的饲料植物资源也值得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 垫状卷柏SpLEA1基因克隆及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晚期胚胎发育丰富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LEA)与植物抗逆性密切相关,在干旱胁迫下保护植物细胞,减少植物损伤,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是一种在干旱胁迫下生存能力极强的蕨类植物,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为探究垫状卷柏SpLEA1基因在耐旱植物中的分子机制与表达特征,该研究以高耐旱性植物垫状卷柏为实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测序结果,采用RT-PCR技术获得SpLEA1基因cDNA序列,采用HiTail-PCR技术获得启动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序列进行了分析,采用qRT-PCR技术,分析了SpLEA1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垫状卷柏SpLEA1全长为476 bp,开放阅读框(ORF)为279 bp,共编码92个氨基酸,通过在线工具预测到蛋白分子量为9 491.46 Da, 等电点为5.45,蛋白结构预测分析表明该蛋白为亲水性蛋白,含有10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2)预测到SpLEA1蛋白的保守结构域为Lea-5,来源于LEA1家族,基于系统发生树和遗传距离矩阵,发现垫状卷柏SpLEA1与来自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和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的Lea-5蛋白同源性较高。(3)利用在线工具对启动子序列进行顺式作用元件的预测分析发现SpLEA1基因启动子含有5类激素响应元件和与干旱胁迫响应有关的功能元件。(4)在自然干旱处理下SpLEA1基因表达上调并在12 h时达到峰值,在24 h干旱后进行复水处理,表达量显著下调。综上所述,SpLEA1基因在垫状卷柏中很可能参与了干旱胁迫响应机制的相关调控。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垫状卷柏SpLEA1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 中国植物分类及标本采集史简述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其发展也受到了社会历史变革的深刻影响。通过对我国植物分类学研究和发展史进行简要回顾,根据人们对植物分类学科的认识程度以及社会重大历史事件等,将我国植物分类的发展史大体分为原始、古代、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并对各阶段进行了简要说明。植物标本是植物分类研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凭证材料,因此我国的植物标本采集史也见证了植物采集人员在我国植物分类学研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付出的血汗、泪水、甚至生命。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正日益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新时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背景下,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分类研究人员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 木芙蓉三个品种及近缘种的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木芙蓉 (Hibiscus mutabilis) 栽培历史悠久,是原产中国的古老园林树种和药用植物。为探讨木芙蓉品种及近缘种的进化特征,厘清木芙蓉品种间及其与近缘种间的亲缘关系,同时也为探究木芙蓉叶绿体基因组(chloroplast DNA, cp DNA) 的遗传方式,该文选择了一个杂交组合中的3个木芙蓉栽培品种(‘单瓣白’、‘金秋颂’、‘牡丹粉’),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NovaSeq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首次测序。经组装注释后得到3条完整的cp DNA序列,结合本团队已经完成的近缘种台湾芙蓉(H. taiwanensis)和来自基因库的木槿、朱槿的cp DNA,该文对木槿属4种及木芙蓉种下的3个品种进行了cp DNA组成和结构特征的比较分析,并完成了其系统发育树重建。结果表明:(1)‘单瓣白’、‘金秋颂’、‘牡丹粉’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长度分别为160 880、160 879、160 920 bp,基因数目均为130个,其中85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核糖体RNA和37个转运RNA。(2)比较分析表明,木芙蓉的种下3个品种及其近缘种台湾芙蓉在叶绿体基因组上高度保守,反向重复区(IR)均为26 300 bp;木槿和朱槿在IR区发生了收缩,分别为25 745和25 598 bp。(3)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种下3个品种聚成一个单系支,再与台湾芙蓉聚成一个高支持率分支,表明木芙蓉和台湾芙蓉的亲缘关系最近;相较于木槿和朱槿,木芙蓉、台湾芙蓉两种与海滨木槿、黄槿、大麻槿在亲缘关系上更近。(4)木芙蓉3个品种之间能通过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区分开,在大/小单拷贝区(LSC/SSC)长度上,‘单瓣白’、‘金秋颂’、‘牡丹粉’分别为89 355 bp/18 925 bp、89 353 bp/18 926 bp、89 400 bp/18 920 bp,且从重复序列和核苷酸多样性分析中开发出了候选分子标记和DNA条形码,可以作为品种鉴定的分子条码。(5)木芙蓉品种单瓣白与金秋颂叶绿体基因组差异最小,亲缘关系最近,根据两者母本与子代的关系,证明了木芙蓉叶绿体基因组的母系遗传特征。该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3个木芙蓉品种及台湾芙蓉叶绿体基因组的进化特征和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并为木芙蓉品种的准确鉴定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叶绿体基因组方面的基础资料。

  • 新疆阿魏雄性不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新疆阿魏是特产于我国新疆的伞形科阿魏属多年生一次结实草本植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濒危植物。其种群中除了该科植物典型的雄全同株个体以外,还具有一定数量雄性不育的雌株。为了探究新疆阿魏的雄性不育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该文从细胞形态学角度对种群中的雌株以及雌花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测,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功能性雌花雄蕊的花药败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雌株􀀁3 月底萌动、4 月中旬进入花期、5 月底果实成熟;物候期与雄全同株个体相同。(2)植株高度􀀁71.00±10.92 cm、直径􀀁71.67±17.64 cm、一级分支􀀁23.83±2.04;基生叶长􀀁33.41±11.63 cm、宽􀀁24.47±8.60 cm;在植株大小、基生叶大小等方面雌株与雄全同株个体无差异。(3)在雌株上,一级分支和二级分支均为雌花序,均可结实;雌花序的伞幅数(13.22±4.70)、花数/每花序(12.03±2.30)、总花数/每复伞花序(159.08)均高于两性花序;雌株比雄全同株个体产生更多可结实的花、形成更多具有杂种优势的异交后代。(4)雌花序中,花排列紧密,花间距小于两性花序和雄花序;开花时,雌花花瓣微微张开,与两性花、雄花花瓣向下反折的形态明显不同。(5)功能性雌花的花瓣形态、雌蕊形态及大小与两性花/雄花无差异,但是花瓣大小(长􀀁1.79±0.39 mm、宽􀀁1.10±0.21 mm)、雄蕊长度(0.6~1.3 mm)最小,花药退化,无花粉。(6)在雌花退化雄蕊的花药发育过程中,出现了花药壁和雄配子体的异常发育;花药败育发生在造孢细胞时期至小孢子四分体时期。综上所述,新疆阿魏雄性不育植株的营养供给与雄全同株个体相同,但是资源分配模式不同;功能性雌花在形态和功能上明显区别于两性花和雄花,其雄蕊败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药壁结构的异常发育,尤其是绒毡层的缺失导致了小孢子败育。

  • 亚热带植物春季和秋季物候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全球变暖导致的物候变化已经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温带和寒带相比,亚热带物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秋季物候的研究也十分缺乏,不同功能群植物的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否存在差别,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为了研究亚热带植物春季和秋季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不同功能群间的差异性,该研究利用长沙植物园25种木本植物20年的物候观测数据,根据AIC信息标准,先筛选各物种最佳温度和降水模型,再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功能群的物种对温度的响应是否一致。结果表明:(1)大多数物种的春季物候和秋季物候都对温度变化响应显著,展叶与开花的提前速率分别是3.76 d/°C和6.53 d/°C,叶变色与落叶的推迟速率分别是16.66 d/°C和3.50 d/°C。(2)仅部分物种的春季(展叶物候:60%,开花物候:35%)和秋季物候(叶变色物候:25%,落叶物候:13%)对降水显著响应。(3)除了不同落叶性物种(常绿和落叶之间)的展叶物候表现出对气候的响应有显著差异,其他不同功能群的物种对气候的响应均无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说明亚热带地区植物春季物候显著提前,秋季物候显著推迟,且亚热带地区不同功能群的物种对温度的响应大部分无显著差异,表明气候变化对亚热带地区不同功能群的影响程度大部分趋同。

  • 铁皮石斛SPL膜结合(STM)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SPL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胁迫响应等过程。目前没有关于铁皮石斛SPL膜结合(SPL with Transmembrane Motif)转录因子,即STM转录因子的研究。为了探究STM转录因子在铁皮石斛生长发育及胁迫响应等方面的作用,该文在铁皮石斛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出4个STM转录因子,并对DoSTM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又利用逆转录PCR研究了DoSTM在不同组织部位及不同逆境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DoSTM1-4为亲水蛋白,均具有SBP保守结构域和一些激素响应位点。(2)四个DoSTM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DoSTM2在叶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DoSTM1/3/4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3)DoSTM1-4在低温、高温、干旱胁迫下的相对表达水平都有显著变化,DoSTM1/3/4的表达量降低最为明显,故推测DoSTM与植物体内激素响应,温度变化响应及抗旱性有关。这些结论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对铁皮石斛STM转录因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生物炭施用对桂北桉树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探究土壤酶活性对生物炭输入的响应特征,为合理应用桉树枝条生物炭提供理论参考。该研究基于桂北桉树人工林田间试验,以桉树人工林采伐剩余物枝条为原料,在500 ℃条件下厌氧制备生物炭,施用质量分数分别为0(CK)、0.5%(T1)、1%(T2)、2%(T3)、4%(T4)和6%(T5)的桉树枝条生物炭,输入1 a 后,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沿着土层垂直深度,土壤酶含量减小。(2)各土层脲酶、过氧化氢酶、β-葡萄糖苷酶和脱氢酶的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生物炭施用量为6%时含量最高。(3)酸性磷酸酶、蔗糖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纤维二糖苷酶的含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酸性磷酸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在生物炭施用量为2% 时含量最高,蔗糖酶和纤维二糖苷酶则在生物炭施用量4%时含量最高。总体上,桉树枝条生物炭施用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桉树人工林的土壤酶活性。该研究结果可为林业废弃物制备生物炭资源化利用途径及其在桉树人工林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矮化香蕉及其野生型􀀁GA3ox 基因的结构特点和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香蕉的矮化突变是香蕉无性繁殖后代最常见的表型变异,但其变异调控机理尚未研究清楚。内源赤霉素是影响植物株高的重要激素之一,GA3-氧化酶是赤霉素生物合成后期的关键酶。为探究􀀁GA3-氧化酶编码基因对香蕉矮化的分子调控机理,该文以威廉斯􀀁B6 矮化突变体及其野生型亲本为试验材料,通过􀀁RT-PCR 技术克隆得到矮化香蕉及其野生型亲本GA3ox 基因的全长􀀁cDNA 序列,并对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 技术对􀀁GA3ox 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矮化香蕉􀀁GA3ox-A 和野生型香蕉􀀁GA3ox-G 的􀀁ORF 长度均为􀀁864 bp,其推测的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为􀀁287 aa,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两条氨基酸序列之间存在􀀁5 个位点的差异,从而产生了具有不同性质的蛋白质。(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矮化香蕉􀀁GA3ox 的氨基酸序列与油棕、海枣、椰子的同源性最高。(3)qRT-PCR 显示􀀁GA3ox 基因在矮化香蕉叶片和茎秆中的表达水平整体上低于野生型,其中,GA3ox 在野生型茎秆中的表达水平是矮化植株的2.2~32 倍。综上推测,GA3ox 基因可能对香蕉茎杆的矮化变异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 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差异性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建立川乌及制川乌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和主成分含量测定,比较􀀁3 个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的差异成分,为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采用􀀁HPLC 法,Waters SunFire C18 色谱柱(4.6 mm×150 mm, 5 μm),乙腈-冰醋酸(0.2%)水溶液(使用三乙胺调节􀀁pH 值为􀀁6.2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版)计算相似度,并结合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及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 建立了􀀁3 个产地15 批川乌炮制前后的􀀁HPLC 指纹图谱,分别标定了􀀁25 个和􀀁14 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指认出􀀁6 个共有峰,分别为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峰􀀁16)、苯甲酰乌头原碱(峰􀀁17)、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峰􀀁18)、新乌头碱(峰􀀁21)、次乌头碱(峰􀀁22)、乌头碱(峰􀀁23)。(2) 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显示,川乌炮制前后的􀀁30 批样品被明显分为􀀁2 类,15 批川乌被分为􀀁3 类,15 批制川乌被分为􀀁3 类,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等􀀁6 个成分可能是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的潜在差异成分。(3)炮制前后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四川江油所产川乌炮制前后部分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另外两个产地所产川乌。该研究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较好,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含量测定分析,可为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胶瘤菌属和孔生胶瘤菌——中国新记录属、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通过形态特征研究和基于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对采自甘肃省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份形态特殊的胶瘤菌属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标本是孔生胶瘤菌(新拟)(Carcinomyces polyporina),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银耳纲(Tremellomycetes)、银耳目(Tremellales)、胶瘤菌科(新拟)(Carcinomycetaceae)。该物种代表了中国的1个新记录属、种,是该属在东亚地区的首次报道。孔生胶瘤菌寄生于多孔菌类真菌的子实体上,形成胶质状菌瘿,担子纵裂,担孢子常萌发形成分生孢子。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隐花植物标本室,馆藏号为HKAS 115765。

  • 喀斯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恢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C:N:P比值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探究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恢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其C:N:P比值的影响,该文在广西环江县的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观测试验地选取了3种土地利用方式[退化干扰地、牧草地和果树(枇杷)林地]和4种恢复模式(常绿乔木林、落叶乔木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和自然恢复林)为对象,分析4种土壤酶[β-1,4-葡萄糖苷酶(βG)、β-1,4-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和C:N:P比值变化与土壤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恢复模式土壤的四种酶活性均高于土地利用方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牧草地4种酶的活性、C:P和N:P比值高于其他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在不同恢复模式中,落叶乔木林的βG和ALP酶活性显著高于自然恢复林和常绿乔木林,常绿乔木林的NAG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种恢复模式,而落叶乔木林的酶活性C:P比值和常绿落叶混交林的酶活性N:P比值均显著低于其他3种恢复模式。另外,酶活性计量比值矢量角度分析显示,所有土地利用和恢复模式受磷限制。(2)四种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碳(SOC)、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全磷(T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βG酶活性还与速效磷(A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ALP酶活性与全氮(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冗余分析(RDA)显示,土壤TP、NH4+-N、NO3--N和AP含量分别解释了土壤酶活性和C:N:P比值变化的38.3%、9.5%、9.3%和8.0%。综上所述,喀斯特不同土地利用和恢复模式中土壤磷限制普遍存在,意味着土地利用开发和恢复过程中磷的赋存和转化是土壤质量改善的重点。另外,由于牧草地、常绿落叶混交林和落叶乔木林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和恢复模式具有较高的土壤酶活性和C:P比值以及速效磷含量,表明牧草和落叶植物可能对喀斯特土地利用和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改善有积极作用。

  • 喀斯特地区珍贵树种黄枝油杉的种子萌发特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黄枝油杉为中亚热带喀斯特地区珍贵树种,该物种分布范围狭窄,野生种群幼苗数量少,严重限制了其自然更新。为探求该物种濒危的原因,同时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该文对黄枝油杉的种实性状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温度、光照、水分、基质、贮藏温度和时间、不同地理种源等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枝油杉球果平均结种率为7.45%±6.54%,种子有较长种翅(2.27±0.32 cm),种子平均长度为􀀁1.55±0.15 cm(不含种翅),平均宽度为􀀁0.62±0.05 cm,平均厚度为􀀁0.46±0.04 cm,平均千粒重为􀀁214.81±14.76 g,风干种子平均含水量为􀀁15.28%±1.66%。(2)黄枝油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 ℃,在􀀁20 ℃和30 ℃下萌发率显著(P<0.05)降低;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但周期性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显著(P<0.05)高于持续光照和持续黑暗条件;种子在土壤含水量为􀀁10%~30%条件下均能萌发,且能耐一定程度的干旱;适宜萌发基质为质地疏松、透气性好的泥炭土和珍珠岩;种子不耐贮藏,采集后应及时播种;3 个不同地理种源中以桂林恭城县三江乡种群种子萌发率最高。黄枝油杉球果结种率较低,种子萌发对温度要求严格,且种子易失去活力,这可能与其濒危有很大关系。

  • 北部湾海洋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海洋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产生许多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承担多种生理生态功能。北部湾海洋植物物种资源丰富,据统计,海洋植物有3门43种。该文综述了从2002年起北部湾海洋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从11种红树植物和7种共附生微生物中获得59个新化合物和35个已知活性化合物,从3种海草植物中获得3个新化合物和7个已知活性化合物,从6种海藻植物和1种共附生微生物中获得25个新化合物和8个已知活性化合物,主要涉及结构类型有萜类、生物碱、黄酮类、甾醇,多数具有良好的抗菌、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北部湾海洋植物研究方向并提出后续研究建议。该综述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北部湾海洋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提供参考。

  •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摘要: 近年众多研究表明,经皮迷走神经刺激(tVNS)作为一种新型、非侵入式的神经调控技术对个体的抑制控制功能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已有研究发现,tVNS对抑制控制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系统(LC-NE)的活动和神经递质GABA的浓度来实现的。然而,目前对tVNS调控抑制控制的神经机制仍存在诸多尚未明确的问题。未来研究在进一步优化tVNS的刺激参数后,可以从tVNS对抑制控制能力受损群体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如何实现和增强tVNS长期积极效应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 预印本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形态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摘要: [目的]为了系统探究预印本平台构建良好学术交流生态中的作用和实际发挥的价值。[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与实地访谈交流,梳理了国内外近五年预印本的发展近况、预印本在学术交流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和实际应用形态。[结果]结果表明,国内外预印本发展态势良好,预印本的交流功能在学术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也表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契合了科研人员的现实需求。[结论]预印本在未来必会成为营造自由开放、多元共享的学术交流平台的重要一环,成为我国高端交流平台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