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应用植物学
  • 华南沿海贝克喜盐草种子库与有性繁殖的时空格局及其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是全球具有灭绝风险的海草种类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列为了易危(VL)种。为深入了解华南沿海贝克喜盐草海草床土壤种子库与有性繁殖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 贝克喜盐草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管理及恢复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华南沿海贝克喜盐草为研究对象, 研究各采样点雄花、雌花和土壤种子库密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雄花密度和雌花 密度主要表现为义丰溪和诏安较高,其他地方较低;雄花和雌花密度随季节变化较大,总体表现为春季或 秋季较高。(2)土壤种子库密度表现为花场湾最高,其次是洋浦,其他地方较低;各采样点土壤种子库密度 随季节变化具有较高异质性。(3)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贝克喜盐草土壤种子库密度与雄花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P0.05)。(4)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季节变化是影响贝克喜盐草土壤 种子库密度最关键的因素且季节变化对贝克喜盐草土壤种子库密度影响的直接效应(0.16)大于间接效应 (0.008)。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贝克喜盐草种群的建立、更新和繁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天门冬科一新记录种——紫花蜘蛛抱蛋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首次报道中国天门冬科蜘蛛抱蛋属一新记录种—— 紫花蜘蛛抱蛋( Aspidistra xuansonensis var. violiflora N. Vislobokov)。其与石山蜘蛛抱蛋(A. saxicola Y. Wan)相似,但前者的 雄蕊生于花被筒下部,柱头形状多变,上表面白色,边缘不规则波状可与后者区别。此前报道该变 种及其原变种春山蜘蛛抱蛋(A. xuansonensis N. Vislobokov)均仅产于越南富寿省春山国家公园(Phu Tho, Xuan Son National Park),本次报道的紫花蜘蛛抱蛋被发现于中国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喀斯 特地区。该发现丰富了中国蜘蛛抱蛋属植物多样性,对研究中越边境地区蜘蛛抱蛋属植物具有一定 的生物地理学意义,也为该属的园林园艺开发提供潜在资源。文中还提供了相关的形态学描述、孢 粉信息和彩色解剖图版以利辨识,并对蜘蛛抱蛋属的花色变化进行了探讨。

  • 马尾松PmWRKY2 和PmWRKY6 基因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WRKY 家族是高等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WRKY 家族基因在马 尾松响应虫害、生长发育、干旱胁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WRKY 家族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和响应外源激素情况,该研究对PmWRKY2 和PmWRKY6 基因生物信息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qPCR 技 术对其在ABA、SA、MeJA 和GA 等外源激素和钙离子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PmWRKY2 和PmWRKY6 蛋白分别编码667 和575 个氨基酸,亚细胞均定位于细胞核,两个基因N 端均 含有高度保守的WRKYGQK 七肽结构,C 端含有锌指结构,属于WRKY 转录因子家族。(2)在进化关 系上,PmWRKY2 和PmWRKY6 蛋白与同为裸子植物油松的PtXG20020.1 和Pt2G29990.1 蛋白关系最近。 (3)与CK 相比,四种激素处理和相应添加Ca2+处理均能显著诱导PmWRKY2 和PmWRKY6 基因表达, 其表达量均在处理后期达到峰值;在单独Ca2+处理下,两个基因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表达趋势,其中 Ca2+处理前期能显著诱导PmWRKY2 基因表达,处理后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PmWRKY6 基因的表达量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显著高于对照。上述结果表明, PmWRKY2 和PmWRKY6 基因均能响应不同外源信 号物质,但表达模式存在差异。

  • 广西红树林放线菌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33510 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广西红树林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33510 的次级代谢产物 及其抗菌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ODS 反相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 该菌株的放线菌2 号培养基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与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单体 化合物结构,并采用滤纸片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从Streptomyces sporoverrucosus 33510 中共分离得到10 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L-异亮氨酸-L-脯氨 酸-L-亮氨酸-L-脯氨酸)(1)、matsudipeptide B(2)、环(L-亮氨酸-L-脯氨酸)(3)、环(亮 -异亮)二肽(4)、N-乙酰基酪胺(5)、异亮氨酸(6)、对羟基苯甲酸(7)、异香草酸(8)、 2-吡咯甲酸(9)、邻羟基苯甲醛(10),其中化合物1、2、4、5、7、8、10 均为首次从该菌 中分离得到。(2)化合物6 在0.2 mmol·L-1 浓度时对板栗疫病菌的抑菌效果为高敏,其效果 优于阳性对照组,该化合物抗板栗疫病菌活性为首次报道。上述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广西红树 林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明确了菌株33510 抗植物病原菌成分,为后续抗菌农药 的研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桑树桑黄总三萜的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优化桑树桑黄总三萜的提取工艺,分析其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该研究采用 响应面法优化桑树桑黄总三萜的提取工艺,经D101 型大孔树脂和Sephadex LH-20 层析联用纯化总三萜, 结合UHPLC-ESI-MS 技术分析三萜成分、并通过CCK8 法、DPPH 法和ABTS 法对其进行抗肿瘤和抗氧 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55 min、提取温度45 ℃、乙醇浓度75%、液料 比35∶1(mL·g-1),此条件下总三萜含量为10.34 mg·g-1。(2)纯化后的Fraction a(Fa)组分纯度为 47.98%,提高了3.8 倍;从Fa 中检测出8 种三萜成分,即甘草次酸、黄柏酮、熊果酸、大戟醇、24,25- 二氢羊毛甾醇、大豆皂苷B、羊毛甾醇、山楂酸。(3)200 μg·mL-1 时Fa 对肿瘤细胞PC3 的抑制率为 68.65%,高于5-氟尿嘧啶66.3%;Fa 对DPPH 和ABTS 自由基均有较高的清除能力,半数清除率分别为 42.76、66.24 μg·mL-1。该研究为桑树桑黄总三萜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 滇牡丹花瓣色斑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滇牡丹花瓣色斑形成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以滇牡丹有色斑和无斑的黄色花瓣 为试验材料,利用Illumina 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和UPLC 系统进行代谢组分析,筛选影响滇 牡丹色斑生成的关键差异基因和转录因子,为制定高效的滇牡丹育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 果表明:(1)转录组测序共获得63 981 条Unigene,平均长度为805 bp,注释出来Unigene 占比68.24%。筛选出来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9 496 个基因,其中有41 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 类黄酮生物合成,筛选出差异显著的DFR、CHS 和CHI 3 条结构基因。在得到的37 个MYB 转录因子中,筛选到1 个R2R3 MYB 转录因子PdMYB30 在促进色斑生成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2)通过UPLC-MS/MS 平台靶向测定检测到44 种花青素化合物。(3)通过验证RNA-seq 中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变化趋势与qRT-PCR 结果一致。综上表明,滇牡丹色斑的形成主要受 花青素的影响,转录因子PdMYB30 与结构基因CHS、CHI 和DFR 在B-S1 阶段由于相似的 高表达而呈正相关,预测PdMYB30 可能是在类黄酮生物合成中促进色斑形成的正调节因子, 可以提高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中结构基因的表达量,从而促进植物中花青素的积累。

  • 氮钙不同配比施肥对濒危植物蚬木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同时也是濒危(EN)物 种。为了更好地促进蚬木幼苗的培育繁殖,缓解蚬木的濒危状况,该文以两年生蚬木扦插幼 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的试验设计方法,通过对其进行氮钙不同配比施肥试验,探索氮 钙不同配比对蚬木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蚬木的高效栽培与养护提供科学依据。结 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对蚬木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 T5(N2Ca2)处理组蚬木幼苗的苗高和地径增量最高,表明中氮中钙的施肥处理有利于促进 蚬木幼苗的生长发育。(2)T5 处理组蚬木幼苗的胞间CO2 浓度(Ci)、蒸腾速率(Tr)、净光合 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总叶绿素(Chl)和类胡 萝卜素(Car)含量均处于最高值,表明中氮中钙的施肥处理有利于促进蚬木幼苗光合产物 的运转和积累,并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3)T5 处理组蚬木幼苗的可溶性糖(SS)、可溶 性蛋白(SP)含量及SOD 活性均处于最高位置,T8 处理组蚬木幼苗的游离脯氨酸(Pro)、 丙二醛(MDA)含量最低。综合考虑蚬木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隶属函数分析可知, T5(N2Ca2)氮钙协同处理组(即N、Ca 的用量分别为每株16、24g)蚬木幼苗的生长表现 最佳,为本试验的最佳施肥组合。

  • 小麦Tae-miR167 克隆及抗旱功能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miR167 家族是植物界中一类保守的miRNA 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响 应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为了明确小麦Tae-miR167 在逆境胁迫中的功能,该文对小麦 Tae-miR167 家族序列进行了鉴定及序列分析,通过qRT-PCR 方法分析Tae-miR167 成熟体 在小麦不同器官差异性表达和逆境胁迫表达情况;克隆Tae-miR167c 前体序列,构建过表达 载体转化拟南芥,研究过表达Tae-miR167c 株系对干旱胁迫响应的功能。结果表明:(1) Tae-miR167 家族共18 个序列,成熟序列有3 种,二级结构都有典型茎环结构。(2)Tae-miR167 三种成熟体在小麦多数器官都有表达,其相对表达量在根、叶和种子中较高;成熟体 Tae-miR167b 和Tae-miR167c 可分别响应低温和PEG 胁迫处理,表达上调。(3)过表达 Tae-miR167c 前体的拟南芥株系干旱胁迫下发芽率和根长明显提高;转基因幼苗耐旱性增 强,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4)靶基因预测显示Tae-miR167c 可 以与F-box 蛋白结合,参与调控逆境胁迫响应。综上结果表明,小麦Tae-miR167c 干旱胁迫 下显著上调,过表达Tae-miR167c 的转基因株系增强了干旱胁迫耐受性。该研究结果丰富了 Tae-miR167 的功能研究,可为小麦种质创新提供新的基因资源。

  • 水稻OCPI2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在水稻抵御植食性昆虫为害中的功能,该研究以水稻品种 ‘中花11’为材料,克隆了水稻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OCPI2 编码区序列,并通过生物 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 术探究了该基因在植食性昆虫取食和植物激素诱导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1)水稻 OCPI2 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219 bp,编码72 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7.72 kDa,理论 等电点为5.21,不含信号肽,无跨膜结构。(2)OCPI2 蛋白与乌拉尔图小麦(Triticum urartu, EMS61613.1)同源蛋白亲缘关系较近。(3)OCPI2 基因具有1 个potato_inhibit 保守结构域, 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4)二化螟、褐飞虱取食、机械损伤以及水杨酸甲酯处理 均能诱导OCPI2 基因的表达,茉莉酸甲酯处理则持续抑制OCPI2 表达。以上研究结果表 明OCPI2 基因可能参与了水稻对植食性昆虫的诱导防御反应,为深入研究OCPI2 在水稻 抗虫防御反应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 杜氏盐藻的基础生物学和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杜氏盐藻是一种绿色耐盐单细胞微藻,可以大量积累类胡萝卜素、多不饱和脂肪酸 和蛋白质等高附加值产物,在医药、食品和生物能源等方面具有很大应用潜力。该文首先 综述了杜氏盐藻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包括杜氏盐藻的基本特征,光照、温度、pH 值、盐度、 营养元素、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对杜氏盐藻生长和物质积累的影响过程,概述了与杜氏盐 藻有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为杜氏盐藻的规模化养殖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 参考。该文还系统综述了杜氏盐藻及其生物活性成分在医药、食品和生物能源领域的应用 研究,展现了杜氏盐藻的应用价值,为杜氏盐藻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该文最后展望 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即通过养殖模式创新、培养条件优化、生产工艺优化、 基因工程育种和加强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降本增效,通过安全性、药理药效和临床研究推动 杜氏盐藻在高附加值的医药健康领域应用。

  • 间作林木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探究豫南地区不同间作林木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该研究以河南信阳地 区间种板栗、茅栗、杉树的茶园土壤为试验对象,采用室内化学实验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 析了不同间作模式下茶园土壤化学性质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特点。结果表 明:(1)间作茅栗和杉树的茶园土壤真菌物种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间作板栗的茶园,并且 三者间真菌群落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2)在真菌群落结构上,间作茅栗和杉树的茶园具有 较高的相似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是3 种间作茶园土壤的主要真菌门类。 其中,间作板栗和杉树的茶园土壤担子菌门相对丰度较高,而间作茅栗的茶园则以子囊菌门 为主。在属的分类水平上,间作板栗的茶园土壤中红菇属和被孢霉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其 他两种间作类型。(3)研究还发现茶园土壤化学性质与真菌群落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间作不同林木的茶园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些差异进一步影响了真菌 群落的分布和结构。(4)在真菌营养类型方面,间作板栗和杉树的茶园土壤真菌以外生菌根 真菌为主,而间作茅栗的茶园则以未定义腐生真菌为主。综上所述,豫南地区间作不同林木 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产生了显著影响。这些发现为茶园间作树种的选择 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优化茶园生态环境和提高茶叶品质。

  •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植物物种地理分布变化趋势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分析气候变化对植物地理分布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适应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该文基 于2010 年以来发表的220 篇文献,总结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植物地理分布变化的研究进 展,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1)自2010 年以来,我国学者对未来 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1 058 种植物地理分布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其中地理分布变化信息明确的仅有 636 种。(2)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518 种被子植物地理分布范围呈现增加趋势的有195 种、呈现减 少趋势的有245 种;57 种裸子植物地理分布范围呈现增加趋势的有12 种、呈现减少趋势的有38 种; 1 种蕨类植物分布范围呈增加趋势; 60 种苔藓植物地理分布范围呈现增加趋势的有7 种、呈现减少趋 势的有53 种。(3)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植物地理分布格局明确呈现向西北、华北或东北迁移的有 137 种、同时向高纬度和高海拔迁移的有19 种、仅向高纬度迁移的有125 种。(4)未来气候变化情 景下,在概率大于0.6,约有32 种被子植物、42 种裸子植物和48 种苔藓植物地理分布范围将面临完 全丧失的风险,而不考虑概率下约有57 种被子植物和96 种裸子植物地理分布范围将面临丧失的风险。 研究不足包括(1)研究植物种数较少,(2)选择气候变化情景和模型单一,(3)缺乏对气候和其 他环境因子综合考虑与多模型的对比研究,(4)缺少系统分析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植物地理分布范 围丧失风险等。未来在丰富研究植物种数的同时,需要加强利用多种气候变化情景,发展适合中国区 域特色的生态位模型,开展多种气候变化情景下不同植物地理分布变化的对比研究,并且也需要加强 气候变化情景下植物地理分布范围丧失风险的分析等。

  • 河南省自然林草本层植物群落β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对反映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的时空差异或变化的β多样性及其组分开展研究,有 助于提高对群落结构及其维持机制的理解和认识。森林草本层是森林群落和森林生态系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对林下草本层植物群落β多样性已有一些相关研究,但关于β多样性 的组分(如物种周转和嵌套组分)的相对比例、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等方面仍缺乏统一 认识。该研究基于河南省168 个自然林样地草本层植物群落调查数据资料,通过Jaccard 相异性指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河南省自然林草本层植物群落β多样性格局,并量化空 间距离、环境因素和物种丰富度等影响因素对其β多样性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1)河 南省的自然林草本层植物群落总β多样性的Jaccard 相异性指数为0.94,主要来源于物种周 转组分(占总β多样性的96.8%)。(2)自然林草本层植物群落总β多样性及物种周转组分 随空间距离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嵌套组分随空间距离增加呈显著减少趋势。(3)Mantel 检验显示空间距离、环境因素和物种丰富度对自然林草本层植物群落总β多样性均具有显 著影响,其中环境因素影响最大,空间距离影响次之,物种丰富度影响最小;方差分解结 果进一步显示空间距离、环境因素和物种丰富度共解释了总β多样性及其周转组分27.14%、 20.35%的变异,其中环境因素可以单独解释的变异最多(分别占总β多样性的10.62%和周 转组分的9.35%)。该研究有助于增强对自然林草本层植物组成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 认识,进而为森林植被保护管理和生态修复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 阿蒂莫耶番荔枝心皮愈合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阿蒂莫耶番荔枝(Annona × atemoya)是重要的热带经济水果,心皮愈合是其果实 发育的重要阶段。为了研究阿蒂莫耶番荔枝心皮愈合的器官发生特征,该文以授粉后不同发 育时期的幼果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阿蒂 莫耶番荔枝幼果心皮愈合的时间为授粉后1 个月左右,花托顶端的心皮愈合先于底端心皮, 相邻心皮愈合时,先在心皮底端靠近花托的位置发生愈合,再逐渐向花柱方向延伸,最终在 柱头处发生愈合。(2)心皮愈合过程中,心皮表皮细胞的分化有两种:一是在花柱端的心 皮表皮细胞分化形成薄壁细胞,心皮两两融合,无明显的边界痕迹;二是在子房端,相邻心 皮的表皮细胞去分化后分裂成4 层排列紧密的类薄壁细胞,在原有的表皮部位形成一段边界 痕迹。这是一种新的不完全的后发性心皮愈合类型。该研究丰富了心皮愈合的类型,增加了 阿蒂莫耶番荔枝果实发育早期特征的认识,也为揭示番荔枝属心皮愈合的过程和特征提供了 参考。

  • 细胞质雄性不育表型及不育机制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内特殊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导致植物不产 生雄配子或产生的雄配子无法正常受精,这种现象被称为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cale sterility, CMS)。CMS 材料雄配子稳定败育的特性使其在杂交种商业化生产中一直扮演着重 要角色,有效降低了制种成本,提高了杂交种纯度。随着对CMS 现象研究的深入,新的CMS 材料通过各种手段被不断创制出来,相关的不育基因也逐渐被定位和克隆。该文首先概述了 目前对CMS 基因进化的研究和常用CMS 材料及其相关CMS 基因的挖掘情况,随后总结了 CMS 材料在物质能量代谢、激素水平等方面的表型特点。同时整合了当前对CMS 分子机制 的几种假说,并结合实验证据提出对CMS 分子机制的观点。以期在总结当前细胞质雄性不 育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更加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提供帮助。

  • 增补无性系对湿地松种子园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对于建园无性系较少或缺株较多的种子园增补无性系是种子园科学管理的重要措 施。该研究以南宁市林科所湿地松无性系种子园为研究对象,分析增补无性系对该园遗传 多样性的影响作用,以期为种子园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建议。采用16 对SSR 标记对该园增 补无性系前后的遗传多样性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构建指纹图谱和遗传聚类分析解析建园 材料的遗传特异性与近缘性。结果表明:(1)通过将该无性系由18 个增补至50 个,遗传 位点多态信息含量提高了2.24%、平均等位基因数提高了14.2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提 高了1.19%、Shannon 指数提高了3.84%。(2)采用11 对SSR 标记即可鉴定全部50 个建 园无性系,并以此构建50 份湿地松无性系的指纹图谱。(3)50 个无性系间遗传距离为 0.018~0.670,UPGMA 聚类图以0.251 为阈值,可将50 个无性系分为7 组。基于上述研究 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补充无性系可以提高湿地松种子园遗传多样性,但提升幅度有限; 通过构建指纹图谱可为湿地松优良无性系鉴定及种子园子代亲本分析提供可靠工具;建园 无性系遗传聚类结果可为湿地松杂交试验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能够有效避免近交发 生。

  • 基于流式细胞仪分析的欧洲云杉原胚团细胞核提取液筛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细胞核悬液是开展多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为高效制备欧洲云杉(Picea abies)原 胚团(proembryogenic masses,PEM)细胞核悬液,该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NA 含量,对 LB01、Otto’s、Galbraith’s、GPB、WPB 和Tris·MgCl2 6 种细胞核提取液提取的欧洲云杉胚性细胞系 PaVIII、PI3、PI5PEM 细胞核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估,筛选最适提取液,并对最适提取液稳定性、细 胞核完整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与其他提取液相比,欧洲云杉PEM 经LB01 提取获得的细胞 核数量最多、细胞碎片少。(2)PEM 经LB01 提取获得的细胞核G0/G1、G2/M 核变异系数均小于 5%,变异系数小。(3)不同欧洲云杉细胞系PEM 经LB01 提取的细胞核数量及细胞碎片无显著差异, 稳定性高。(4)显微观测显示,LB01 提取欧洲云杉PEM 获得的细胞核膜保持较高的完整性。综上 认为,LB01 提取欧洲云杉PEM 细胞核能表现出更好的核质量,可作为欧洲云杉首选细胞核提取液。 该研究为裸子植物细胞核的提取提供了参考。

  • 秋茄新生小枝生长性状季节动态规律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3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新生小枝是植物分支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对光照、温度等生境变化的响应最为敏 感。分析植物新生小枝茎叶性状差异和评价其生长状况,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生存策略和 适应性机制极为关键。秋茄作为常绿阔叶小乔木,其冠层在一年内不同季节都会产生一定 数量新生小枝,为深入了解秋茄新生小枝生长状况及季节动态规律,该研究通过对新生小 枝茎叶生长性状的调查与测定,结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综合 评价不同季节秋茄新生小枝生长表现,探究以秋茄为代表的红树植物生长生存策略。结果 表明:(1)表征秋茄新生小枝生长状况的14 个性状指标具有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处于 13.856%~56.469%,平均变异系数为35.627%;并且指标间具有较强相关性。(2)秋茄新生 小枝生长性状在不同季节存在显著差异(P5 月>3 月>10 月。(3) 秋茄新生小枝生长性状重要性排序为叶性状(55.050%)>生物量(35.480%)>茎构型 (9.470%);叶密度、叶茎生物量比、叶数量、叶生物量、大叶面积、茎长、叶面积比7 个 性状指标总权重占比为87.146%,是表征秋茄新生小枝生长状况的关键指标。综上认为, 秋茄新生小枝生长状况反映了树体对资源水平的适应策略,外因光照和温度及内因生长策 略共同影响着新生小枝生长状况。该研究结果揭示了秋茄新生小枝对不同生长季节环境变 化的响应,为秋茄种群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 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QTL 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3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小麦是世界三大主粮之一,重要农艺性状的QTL 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有利于高产稳 产新品种培育。本研究选用小麦品种蜀麦969 与蜀麦830 构建了包含89 个株系的重组自交 系(F7)群体,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进行了基因分型,结合农 艺性状表型数据,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方法鉴定了控制株高、穗下节长、芒长、穗长、旗叶长、 旗叶宽、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和千粒重、粒长、粒宽、籽粒表面积的QTL 位点。结果表明: (1)鉴定到了27 个农艺性状相关的QTL,分布在13 个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3.74%~26.7%。其中7B 染色体608.58~609.12 Mb 区间的QTL 位点同时控制株高和穗下节 长度,这一位点在2 个年份均检测到。5A 染色体519.94~528.83 Mb 区间的QTL 同时控制 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而5D 染色体437.38~439.30 Mb 区间的QTL 同时控制千粒重和籽粒 表面积。7 个QTL 位点与前人报道的位置相同。(2)在QTL 定位区间开展功能基因预测, 成功预测2 个株高、4 个分蘖和3 个千粒重的候选基因。2 个株高候选基因分别是编码富含 亮氨酸重复序列受体样蛋白激酶家族蛋白和赤霉素2-氧化酶的基因。4 个分蘖候选基因分别 是编码生长素反应蛋白、RING/U-box 超家族蛋白和两个F-box 蛋白的基因。3 个千粒重候 选基因分别是编码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受体样蛋白激酶家族蛋白、蛋白激酶家族蛋白和叶绿 素a-b 结合蛋白的基因。该研究鉴定的小麦重要农艺性状QTL 位点,为候选基因精细定位 及克隆提供依据,助力小麦新品种培育。

  • 马缨杜鹃RdNAC72 基因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3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NAC 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马缨杜鹃RdNAC72 基因是否参与调控高温胁迫响应的机制尚未见报道。为了研究RdNAC72 基因与高温胁迫的 相关性及其潜在的调控机制,该研究对马缨杜鹃RdNAC72 基因CDS 序列进行引物设计,通 过PCR 技术克隆RdNAC72 基因全长编码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蛋白 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对该基因在高温胁迫下 的时空表达特征及在ABA 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基因全长1 005 bp,编码334 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37.415 kDa。亚细胞定位显示RdNAC72 蛋白定位于 细胞核。(2)多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RdNAC72 与圆叶杜鹃的RwNAC72 亲缘关 系最近,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该基因启动子区具有参与激素、光响应、厌氧响应、低温和 热应激响应元件。(3)高温胁迫可诱导RdNAC72 表达且具有时空表达特异性,高温胁迫 处理3 d 时叶片中的RdNAC72 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了31.16 倍,但茎和根中该基因没有显 著变化,高温胁迫处理6 d 时,根、茎、叶中的RdNAC72 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其中叶 片最高,显著上调了61.56 倍,其次是茎,显著上调了50.14 倍,根中则显著上调了17.42 倍;此外,还发现ABA 可诱导RdNAC72 表达。(4)RT-qPCR 结果显示RdHSP17.2 与RdNAC72 基因有协同的表达模式,且RdHSP17.2 启动子区含有多个NAC 识别基序CATGTG 和核心 结合序列CACG,推测RdHSP17.2 可能是RdNAC72 的下游靶基因。该研究丰富了逆境胁迫 下NAC 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并可为今后该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