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社会统计学
  • 欧盟贯通科学仪器创新价值链的项目资助模式研究及启示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是推进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石和保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研发建设催生诸多具有产业应用前景的科学仪器及相关技术,但转移转化尚任重道远。欧盟基于“开放科 学、开放创新与向世界开放”理念设立ATTRACT项目,尝试加速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探测和成像相关的 实验技术产品化与市场化,构建基于科学仪器创新价值链的创新生态系统。文章围绕国内科学仪器项目组织 现状与管理特点,深入剖析ATTRACT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以期为我国加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技术转 化,优化科学仪器创新资源配置,突破高端科学仪器研发与转化瓶颈提供支撑和参考。

  •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员收益分配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对中国科学院15家院属单位调研为基础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下简称“转移转化”) 作为实现科技向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 科技创新体系运转效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促进转移转化的政策内容不断充实、覆盖 范围愈加全面,但产学研用衔接难、技术转化比例与效率双低、知识产权运营及转移转化服务专业度不够等 直接影响转移转化的难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一个重要原因是转移转化人员的收益分配模式不能有效匹配 相关人员的工作属性和贡献,从而导致未能充分发挥转移转化人员的专业积极性。本研究从分析现有收益分 配模式的问题入手,调研了15 家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转移转化收益分配情况,对比国外成功案例与中国科学 院案例收益分配模式的异同,分析造成收益分配模式不合理的学术和实践原因,提出工作建议,为转移转化 工作的提质增效提供新思路。

  • “技术—组织—环境”视域下数字经济赋能低碳转型发展的路径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深入推进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管理和制度手段,但我国现阶段仍存在 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有限、数字人才供给能力不足、数字治理体系亟待健全等问题,制约了数字经济对于低碳 转型发展的赋能作用。文章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 框架,探讨数字经济对低碳转型发展影响的 技术迭代路径、管理变革路径及制度优化路径,阐述数字经济在低碳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发 展数字经济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出政策建议。

  •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中国氢能政策数据挖掘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氢能作为绿色 低碳的二次能源,在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推动交通领域能源替代、加快工业领域深度脱碳等方 面具有应用前景,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绿色解决方 案。为全面系统研究我国氢能政策体系,文章调研621 份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发布的氢能政策文件,基于政 策信息学,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挖掘氢能政策要素信息和结构化数据指标,结合文本分析、定量分析和数 据可视化分析研究氢能政策发展演化轨迹、产业区域格局及产业链布局等特征,该研究框架及分析方法有利 于提高研究氢能政策的系统性和时效性。基于上述研究,文章最后针对我国氢能产业的薄弱环节提出加速发 展的政策建议。

  • 构建数字时代产业变革的工程生态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数字文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引领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国参与国际治理 和重构国际秩序的重要政策工具,更是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摆脱周期约束的重要法宝。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和 科技自立自强为重要成果体现的崛起模式,还能有力提升国际治理中国方案的可行性和认可度。与此同时, 数字时代的科技创新越来越强调以工程化思维促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产业的有机化合,工程生态范式提供了一 个分析研究产业变革的演变过程及产业变革中的产业创新机制的全新框架,有助于我们理解产业变革的激 励、创造新兴产业的机会、适应变革和转型,以及推动有关政策认识和政策制定的过程和机制,从而能加速 数字时代的产业原创、产业衍生、产业升级。进入新时代,要进一步培育催生产业变革的工程生态新范式, 不断孕育引领下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动能。

  • 数实融合塑造发展新优势:人机物三元融合新形态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当今时代,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下简称 “数实融合”) 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破解社会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数实融合以人机物三元融合为纽带,带 来生产要素的增加和不确定性的减少,全过程、全链条渗透于实体经济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协同融合、供 给服务等各环节,孕育实体经济系统性变革。着眼未来,数实融合将朝着以人为本的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新形 态发展,推动经济向协同化、服务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文章建议深化人机物数实融合的理论方法研究、应 用示范探索及伦理规范建设,加快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实融合新形态。

  • 数字技术赋能黄河流域创新发展治理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数字技术应用是创新传统发展模式、实现生产力跃迁的核心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黄 河及其流域创新发展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生态多个方面,数字技术深度赋能 是其关键驱动力。文章通过聚焦数字技术赋能黄河及其流域创新发展治理,深入剖析其从“数字黄河”到 “数字孪生黄河”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面临的问题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黄河及其 流域创新治理仍面临数字创新生态建设、数字治理体系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安全风险防范4 个方 面的挑战。文章围绕当下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黄河及其流域创新发展治理的建议,即构建黄河 科技创新生态、健全敏捷数字治理体系、强化黄河创新要素价值开发和增强黄河数字安全屏障能力,以助推 黄河及其流域创新发展目标的实现。

  • 黄河流域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实现有效的跨区域创新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黄河流域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而且对推进西部大开发 战略,实现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与跃迁至关重要。黄河流域各类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构成的横跨各区域的创 新合作网络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帮助各省级行政区及其所属城市在开放的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中充分实 现信息共享。文章构建了黄河流域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中各省级行政区间的内部创新合作关系,以及流域内 与流域外省级行政区间的外部创新合作关系,研究了内、外部创新合作关系网络反映出来的黄河流域科技创 新合作的现状。结果显示,内部创新合作网络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不均衡分布格局,但密度 近年有所增加;外部创新合作网络起初在空间分布上也不均衡,但近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大幅提升。研究表 明,黄河流域科技创新合作仍存在诸多障碍:(1) 黄河流域内部创新合作不足,大规模、整体性的创新合作 网络尚不健全;(2) 黄河流域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缺乏全方位、多层次的跨区域制度协 同运作机制。鉴于此,文章提出应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完善创新协同合作体系,遵循“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合作网络—增强合作意识—协调地区法规—组建跨区域联盟—营造协同创新生态—挖掘创新合作机 会”的优化思路建设黄河流域科创走廊。

  • 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产业合理有序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文章分别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 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入手,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厘清了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的关键 问题与发展方向。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链条短、能耗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 育水平差、匹配度低,以及未来产业整体规划较缺乏等关键问题。为此,黄河流域亟须系统布局优化产业结 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全局视野统筹规划未来产业发展 领域,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增强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 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比较分析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黄河流域各省份科技创新竞争力的评估与比较有助于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文章结合科技创新赋能黄河流域获得竞争优势的现实特征,横向上考虑“科技创新投 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业条件-科技创新收益-科技创新影响”5 个维度,纵向上考虑“实力-效力”2 类指 标,构建了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多维度、兼顾规模和效率指标差异性的黄河流域 科技创新竞争力测度分析。基于此,文章深入剖析了2012—2021 年黄河流域9 个省份的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演 化趋势与现状,并进一步比较了黄河流域省份间科技创新竞争力在不同维度的差异。研究发现:(1) 黄河流 域9 个省份形成了科技创新竞争力水平差距显著的3 个梯队,上游省份科技创新竞争力显著落后。(2) 横向5 个维度评价结果显示,科技创业条件与科技创新收益水平低下是目前制约黄河流域所有省份科技创新竞争力 的关键因素。(3) 纵向“实力-效力”评价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处于第一梯队的山东省应着重 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竞争效力,而处于第三梯队的省份(内蒙古、青海、甘肃、山西、宁夏) 则应优化其科 技创新竞争实力。最后,文章提出了提升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 黄河流域创新发展现状、需求与对策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黄河贯穿我国东中西部9 个省级行政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 带。黄河流域创新发展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及黄河流域生态 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但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差、产业发展“倚能倚重”特征明 显、民生保障能力不足,制约了黄河流域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速度和质量。黄河流域必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转型,强化宏观统筹、协同推进与深化改革,加快部署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战略,系统谋划建设黄 河流域科技创新大走廊,推动形成创新引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基于此,文章从生态保 护、产业发展、社会发展3 个方面系统分析黄河流域创新发展现状与需求,提出黄河流域实现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从加强生态领域科技创新合作、推动科技赋能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推进科技赋能社会服务提质增 效、强化重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统筹推进全流域科技体制改革5 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科技现代化:意蕴、特色和路径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文章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科技现代化的内涵,梳理了中国科技现代化经历的萌芽与探索、恢复与加 速、赶超与引领等发展阶段,概括了中国科技现代化的特色与经验,最后围绕水平、观念、文化、体系、组 织、治理、选题、队伍、保障等9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初步思考。

  • 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机制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颠覆性技术是推动人类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纷纷进行相关战略规划和 部署,期望占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作为资源集聚的有效方式,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机制的构建逐渐上升为 国家的战略需求,相关研究也日益得到国家的重视。文章首次以创新过程视角开展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机制 研究。从创新理论出发,深入创新过程,系统分析了技术成长特性,明确了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机制内涵, 并以案例研究为支撑,解析投入实践,总结投入模式,链接创新机理,实现了从创新机理到创新实践的颠覆 性技术多元投入机制的系统构建。

  • 打赢新兴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基于“863”计划相关项目的启示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新兴科技领域已成为当今大国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关键核心技术已成为塑造国际竞争优势的国之重 器。文章在国家战略视角下深刻认识打赢新兴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基础上,从“863”计划 的实施背景与现实比较入手,系统归纳了有关项目开展新兴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宝贵经验,基于此提出 了新型举国体制下打赢新兴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思考与建议。

  • 深空探测科技制高点上的新焦点:月球水资源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深空探测已经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中国探月工程用20 年的时间圆满完成“绕、落、回”并升级形 成“勘、建、用”的新构想;同时,世界各国的月球探测发展已呈现出常态化和商业化的趋向。月球水资源 的探测研究利用引发了各国和航天机构之间的广泛兴趣和激烈竞赛,成为科技制高点上的新焦点。月球水能 够帮助揭示地月系统乃至太阳系形成演化的关键过程,是行星科学研究的前沿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月 球水资源的开发能够为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提供燃料和保障人类在月球上长期生存,是各国各机构扩展深化 国际合作、共同利用地外资源造福人类的必然选择。文章结合月球水资源的探测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我国深空探测工程和行星科学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立足我国国情提出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对策与 建议。

  • 技术创新是未来空间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空间科学是我国航天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是以科学发现为任务目标的航天计划,但是随着 技术的发展和所到即所得类型的任务越来越少,空间科学任务对实现其目标的技术创新度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文章首先回顾了自空间科学诞生以来科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然后分析了具有技术创新的空间科学任 务的培育过程,以及领导这类任务的首席科学家的职责,最后分析和讨论了和空间科学相关的几个重要的技 术创新领域。分析表明,在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未来空间科学任务能否取得科学突破并得到可持续 发展的最为关键性的因素,将存在于任务所采用的获取数据的技术手段是否具有独特创新性,以及能否突破 已有的探测地点的限制,创造出自己的第1次。

  • 对我国重力学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重力学与地震学、地质学、基础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水文学、海洋学和天文 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并蓬勃发展,是服务国家测绘基准、资源勘探、军事安全及灾害监测等战略需求和基 础地球科学问题研究的关键学科,因此掌握重力学的核心技术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文章在分析我 国重力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力学学科未来发展方向与重点思考内容, 涉及海陆天空一体化的立体重力观测技术,海陆天空统一的大地测量重力基准网,地球系统质量迁移与青藏 高原动力学问题研究,面向国防安全与太空的重力学,以及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重力学研究中的应 用等。

  • 构建海洋生态分类分区体系,推动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国当前的海洋生态分类分区工作通过全 面梳理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和自然地理特征,将我国近海按照不同尺度划分为若干等级的生态空间单元,有效 刻画了海洋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的地理分布特征,对于支撑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 析了海洋生态分类分区的现实意义,回顾了国内外海洋生态分类分区研究和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海洋生态 分类分区的实践经验和应用前景,并对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实现路径提出建议。

  • 数据驱动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生命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伴随着大量实验技术的更新,生物大数据逐渐产生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扮演 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首先,生物大数据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基因组数据、表观基因组数据、蛋白质组 数据等多种类型。这些数据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背后的规律。其次,数据 驱动的生命科学新发展和应用涵盖了基因编辑、精准医疗、药物研发等诸多领域,为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提 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然而,生命科学研究大数据时代也面临着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共享、隐私保护等多 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靠的科学发现等挑战。文章简要概括了生物数据推动生命科学的 发展规律,梳理了生物大数据组成、特点及来源,阐述并讨论了数据驱动的生命科学研究新范式下的共性问 题和我国面临的挑战。

  • 合成生物学赋能:从学科发展到产业转化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合成生物学通过引入工程科学“自下而上”认识生命体系的理念,在生命科学研究中采用“设计—构 建—测试—学习”迭代的研究范式,并在基因组和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构建工程化的新生命体系,为生命 科学提供了“从创造到理解”的新途径,不仅颠覆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格物致知—还原论”的传统研究策 略,还开启了理解生命本质的“建物致知”新文化。同时,合成生物学将生物技术由“模拟自然过程”和 “遗传工程改造”上升至“定量理性设计”和“标准化构建测试”的高度,推动生物工程和代谢工程朝着对 标生命过程的高效率、普适性的工程化“重编程”,甚至是“从头构建”的新高度,以实现“建物致用”的 目标。文章梳理了合成生物学近年来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建物致知”方面的重要进展,列举了其在化 工、医药、食品、环境等应用领域中“建物致用”的具体案例,展现了合成生物学对人类社会全面发展正在 发挥的重大影响,强调了为确保合成生物学的健康、快速发展,构建会聚生态系统与治理体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