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郜红建
  • 麦秆还田下钾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我国土壤缺钾程度日益加重, 作物秸秆中钾素含量较高, 还田后可替代部分化学钾肥, 缓解土壤钾素不足。为研究秸秆还田替代钾肥的效果,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 以常规施钾[135 kg(K2O)∙hm2]处理为对照, 研究了在秸秆粉碎翻压还田(6 000 kg∙hm2)条件下钾肥减量10%、20%、30%和40%对水稻钾素吸收累积量、水稻产量、钾肥偏生产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 水稻植株的钾素含量和累积量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减少而降低。钾肥施用量减少10%~40%, 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略有降低, 水稻产量和产值有所下降, 钾肥减量10%、20%和30%时, 对水稻产量和产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钾肥偏生产力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减少而提高, 钾肥减量10%、20%、30%和40%处理的水稻钾肥偏生产力比不减钾处理分别提高8.4%、18.9%、33.8%和44.4%。总体而言, 在常规施钾条件下, 秸秆还田后随着减钾量(10%~40%)的增加, 水稻钾素累积量、产量和产值均呈下降趋势, 而钾肥偏生产力呈增加趋势; 减钾30%以内可显著提高水稻钾肥偏生产力(P<0.05), 对水稻产量及产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

  • 不同基因型水稻苗期氮营养特性差异及综合评价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氮肥过量施用, 不仅造成氮肥大量流失, 还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筛选氮高效基因型水稻品种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营养液培养方法, 研究 了55 个水稻品种(系)在相同供氮水平(40 mg·L1)、不同供氮形态(NH4+-N 和NO3 – -N)条件下苗期吸收与积累氮素的差异。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将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 基于氮效率综合值, 运用分层聚类热图分析, 进行55 个水稻品种氮效率类型的划分, 为氮高效水稻品种的筛选提供依据。在NH4+-N 和NO3 – -N 培养下, 不同水稻品种的整株生物量、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根系氮含量、茎叶氮累积量差异性显著, 变异系数分别在0.69~0.80和0.57~0.74 之间。通过因子分析发现, 在NH4+-N 和NO3 – -N 培养条件下的主成分情况相同, 第1 主成分由整株生物量、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整株氮累积量、茎叶氮累积量、根系氮累积量决定, 主要为反映植株的生物量及氮素累积量指标; 第2 主成分由不同器官的氮含量决定。综合水稻苗期氮素吸收累积变异特征及因子分析, 将整株生物量、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茎叶氮累积量作为水稻苗期氮高效综合评价指标。根据隶属函数法计算出的氮效率综合值和采用欧氏距离平方拟合的分层聚类热图, 55 个供试水稻品种可分为氮高效型、氮中效型、氮低效型3 大类, 分别占供试品种总数的10.91%、27.27%、61.82%。在NH4+-N 和NO3 – -N供应条件下, 初步确定‘广两优3905’、‘甬优9 号’、‘中籼2503’、‘Ⅱ优602’、‘两优766’和‘深两优1813’为氮高效型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