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张海红
  • 行距配置方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确定黄淮南部夏玉米产区机械化生产适宜的行距配置方式, 2012—2013 年同时在河南省方城县和辉县两个试验点设置大田试验, 以高、中、低3 种株高类型的玉米杂交种‘先玉335’、‘郑单958’和‘512-4’为材 料, 设置2 个种植密度(低: 60 000 株·hm2; 高: 75 000 株·hm2)、5 个行距配置方式(50 cm、60 cm、70 cm、80 cm 等行距和80 cm+40 cm 宽窄行距), 研究了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条件下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低密度种植条件下, 高秆的‘XY335’和矮秆的‘512-4’均以60 cm 等行距处理产量优势明显; 中秆的‘ZD958’在辉县和方城分别以60 cm 和70 cm 等行距产量最高。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高秆的‘XY335’和中秆的‘ZD958’均以60 cm 等行距处理产量最高; 而矮秆的‘512-4’则以50 cm 等行距种植产量优势明显, 但与60 cm 等行距处理差异不显著。植株氮积累量随行距的扩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以60cm 等行距的氮积累量较大, 低密度时显著高于80 cm 等行距和80 cm+40 cm 宽窄行距处理, 而高密度下与各行距处理差异不显著; 不同品种植株氮积累量对行距反应不同, 高秆品种在行距间差异不显著, 中秆品种80cm 等行距最低且与其余行距处理差异显著, 矮秆品种50 cm 和60 cm 等行距氮积累量最高且与其余行距差异显著。两个密度种植条件下, 籽粒氮积累量和氮素收获指数均随行距的扩大先升高后降低, 在60 cm 等行距处理达到最大值, 并且均显著高于其他行距处理; 氮肥偏生产力随行距的扩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60 cm等行距处理较高, 但在低密度下与其他行距处理差异不显著, 高密度时与80 cm 等行距处理差异显著。与其他行距处理相比, 60 cm 等行距处理具有相对较高的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产量, 能够较好地协调玉米土壤与植株的氮素吸收利用关系, 兼顾不同株高类型玉米品种在一定密度范围内获得高产, 可作为目前黄淮南部地区夏玉米统一的行距配置方式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