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郭长春
  • 播栽方式与施氮量对杂交籼稻氮肥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 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 主区为毯苗机插(机插)、湿润精量穴直播(直播)和人工移栽 3种播栽方式, 副区为施氮量0 kghm2、90 kghm2、135 kghm2和180 kghm2, 研究杂交籼稻在不同处理下水稻氮素积累与运转、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氮素利用率。播栽方式与施氮量对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积累量、运转及产量具显著影响及互作效应。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氮积累总量人工移栽>机插>直播; 播种—拔节期和抽穗—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速率直播>机插>人工移栽, 拔节—抽穗期氮素积累速率人工移栽>机插>直播, 不同播栽方式下均在拔节—抽穗期氮积累速率达最大; 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表现为人工移栽>机插>直播; 百千克籽粒需氮量为直播>人工移栽>机插; 人工移栽稻的产量与机插稻差异不显著, 与人工移栽稻相比, 直播稻平均减产13.04%。植株氮素积累量和穗部氮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而叶片氮素对穗部的贡献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播栽方式和施氮量对氮素利用率产生较大影响, 机插稻氮素农学利用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直播、人工移栽的水稻氮素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氮素回收利用率在人工移栽和机插下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呈二次曲线关系, 直播则随施氮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均随氮肥的增加而降低, 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综合而言, 直播稻施氮量在135 kghm2, 机插和人工移栽在135~180 kghm2时既能获得稳定的产量,也能维持较高氮素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