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刘演
  • 广西植物名录补遗(IX)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报道了广西西北部维管植物11 个新记录种,即红秆凤尾蕨(Pteris amoena Blume) 、川黔肠蕨 Diplaziopsis cavaleriana (Christ) C. Chr. 、南川短肠蕨 Diplazium nanchuanicum (W. M. Chu) Z. R. He 、树形针毛蕨 Macrothelypteris ornata (Wall. ex J. Sm.) Ching 、秦氏贯众(Cyrtomium chingianum P. S. Wang)、邢氏贯众(C. shingianum H. S. Kung et P. S. Wang)、变叶锥 Castanopsis diversifolia (Kurz) King ex Hook.f. 、粗穗柯 Lithocarpus elegans (Blume) Hatus. ex Soepadmo 、镰叶茜草(Rubia falciformis H. S. Lo)、高艾纳香 Blumea repanda (Roxb.) Hand.-Mazz. 、腺毛合耳菊 Synotis saluenensis (Diels) C. Jeffrey et Y. L. Chen ,这些新 记录种的发现为广西植物区系地理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对植物资源创新利用以及植物多样性 保护等具有重大意义。文中还提供了各种的主要形态特征描述、标本引证、彩色照片以及地 理分布等。

  • 广西景天科景天属(Sedum)植物小志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基于文献考证、馆藏标本鉴定及野外调查,对广西景天属(Sedum L.)植物进 行了系统的梳理,对景天属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概述,确定目前分布有 17 种,其中 6 个新 记录种。该文先对广西景天属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概述,然后对藓状景天(S. polytrichoides Hemsl.)进行订正,随后分别对 6 个新记录种:钝萼景天(S. leblancae Hamet.)、黎平景天 (S. lipingense R. B. Zhang, D. Tan & R. X. Wei)、龙泉景天(S. lungtsuanense S. H. Fu)、 圆叶景天(S. makinoi Maxim.)、细小景天(S. subtile Miq.)、土佐景天(S. tosaense Makino) 进行简述,并提供其形态特征集要与彩色照片。此外,还对广西景天属植物的多样性以及资 源潜在利用价值等进行了讨论,并附有分种检索表和各个分类群在广西的分布情况,以期为 该属后续的研究与利用提供本底资料。

  • 广西姑婆山及邻近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2-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姑婆山紧邻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了解该区大型真 菌物种多样性,采用随机踏查法对广西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姑婆山)及邻近 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采集,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 (1)该区共发现348 种大型真菌,隶属于2 门6 纲17 目69 科175 属,其中包含食用菌40 种、 药用菌42 种、毒菌7 种。(2)对该区域的物种组成分析表明,优势科为蘑菇科(Agaricaceae)、 牛肝菌科(Boletaceae)、粉褶蕈科(Entolomataceae)和锈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等9 科;优 势属为鹅膏属(Amanita)、靴耳属(Crepidotus)、毛皮伞属(Crinipellis)和粉褶蕈属(Entoloma)等 11 属。(3)共发现2 个中国特有属,即脆孔菌属(Fragiliporia)和臧氏牛肝菌属(Zangia);11 个 中国特有种,即厚集毛菌(Coltricia crassa)、魏氏集毛菌(Coltricia weii)、丛生粉褶蕈(Entoloma caespitosum)、极细粉褶蕈(Entoloma praegracile)、近薄囊粉褶蕈(Entoloma subtenuicystidiatum)、 薄管层卧孔菌(Fomitiporia tenuitubus) 、香榧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torreyae) 、脆孔菌 (Fragiliporia fragilis)、南岭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nanlingensis)、亚白灰孢多年卧孔菌 (Perenniporia subtephropora)以及脑形银耳(Tremella cerebriformis)。(4)研究区域大型真菌科 级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世界广布成分(66.67%)、泛热带成分(17.39%)以及北温带成分 (15.94%);属级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7 类,主要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61.71%),其次为泛热 带成分(20.57%)和北温带成分(13.71%)。丰富的物种数据为姑婆山及邻近地区大型真菌物种 多样性评估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 广西莎草科薹草属植物小志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9-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薹草属(Carex L.)是广西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大属,目前记录的物种达 100 种,但是 广西薹草属植物资源仍然不清楚,缺乏系统的调查与研究。本文基于馆藏薹草属植物标本鉴 定,文献收集整理和野外调查等基础上,对广西薹草属植物的前期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 期为该属后续的研究与利用提供本底资料。本文首先对广西薹草属植物物种编目简况进行了 概述;另外,广西薹草属植物特有性高,通过对 16 个模式标本采自广西的类群进行系统梳 理,考证其模式产地准确性,补充分布信息,确定目前广西特有薹草属植物共 8 种;报道了 广西薹草属植物 8 个新记录种,即禾状薹草(C. alopecuroides D. Don)、仲氏薹草(C. chungii Z. P. Wang)、糙毛囊薹草(C. hirtiutriculata L. K. Dai)、秆叶薹草(C. insignis Boott)、 云雾薹草(C. nubigena D. Don)、仙台薹草(C. sendaica Franch.)、伴生薹草(C. sociata Boott)、 横果薹草(C. transversa Boott),并提供其形态特征集要与凭证标本照片。最后还对广西薹 草属植物的多样性、特有性、地理分布以及资源潜在利用价值等进行了讨论。

  • 广西植物名录补遗(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8-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报道广西维管植物 14 个新记录种,即钝叶酸模(Rumex obtusifolius L.)、多脉凤仙 花(Impatiens polyneura K. M. Liu)、厚叶冷水花(Pilea sinocrassifolia C. J. Chen)、褐柄合耳菊 [Synotis fulvipes (Y. Ling) C. Jeffrey Y. L. Chen]、微小报春苣苔(Primulina minor F. Wen Y. G. Wei)、出蕊四轮香(Hanceola exserta Y. Z. Sun ex C. Y. Wu)、长管香茶菜[Isodon longitubus (Miq.) Kud]、南方香简草(Keiskea australis C. Y. Wu H. W. Li)、多枝霉草(Sciaphila ramosa Fukuy. T. Suzuki)、长苞谷精草(Eriocaulon decemflorum Maxim.)、渥丹(Lilium concolor Salisb.)、鄂西南星(Arisaema silvestrii Pamp.)、盲蛛石豆兰(Bulbophyllum tipula Aver.)、刺毛柳 叶箬(Isachne sylvestris Ridl.),并列出每个种的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这些新物种在广西的发 现不仅为广西植物区系地理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也对精准实施本土植物全覆盖保护行动具重 要现实意义。

  • 广西植物标本馆馆藏模式标本现状与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6-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模式标本是植物分类和命名的依据和凭证,也是植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重要基本资料。为提 高模式标本的管理水平,促进其充分利用和互惠共享,该文对广西植物标本馆(IBK)馆藏模式标本的种 类组成、采集地、采集年代及采集人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本馆完成信息数字化的 模式标本共计4 645 号,5 736 份,隶属170 科619 属2 128 种(含种下等级),馆藏模式标本收集的优势 科有樟科、苦苣苔科、茜草科、山茶科、兰科、荨麻科、百合科、猕猴桃科、大戟科、柿科和杜鹃花科等, 优势属有秋海棠属、蜘蛛抱蛋属、马兜铃属、紫金牛属和冬青属等;(2)模式标本分别采自中国的20 个 省(区、市)以及其它2 个国家,模式标本采集较多的省份有广西(48.19%)、海南(24.14%)和广东(11.63%); (3)历年模式标本采集高峰期在上世纪30 年代和50 年代,模式标本命名高峰期在上世纪80 年代,与我 国植物分类学的兴起,以及开展《中国植物志》编研等有关,模式标本的橱柜时间(标本采集到命名的时 间间隔)平均为21 年,橱柜时间最长为82 年。该文还对模式标本的馆藏现状及数字化工作进行了讨论和 展望。

  •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滇黔桂植物区和华南植物区的交错地带,也是古 北极与古热带两大植物区系交接过渡的中心地带,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中占据着不可 替代的地位。为摸清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该文基于历史文献整理、 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对该保护区维管束植物物种多样性组成及其特 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维管束植物 1 735 种,包括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18 种,种子植物 1 517 种,具有较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多样性组成以及较复杂的植物区系成分。 (2)该区共有中国特有植物 486 种,广西特有植物 56 种,岩溶特有植物 262 种,具有显著 的植物特有性。(3)该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68 种,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153 种,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4 种,受威胁植物 108 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 约》(CITES)附录植物 144 种,具有较高程度的植物珍稀濒危性。综上结果,该区是我国 重要的岩溶植物基因库,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该研究结果将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植物保护和利用以及其他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 广西植物名录补遗Ⅵ——兰科4 新记录属和13 新记录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气候湿润,生境复杂,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该文 报道广西兰科植物 13 个新记录种, 即旗唇兰[Kuhlhasseltia yakushimensis (Yamamoto) Ormerod]、紫茎兰(Risleya atropurpurea King & Pantl.)、指柱兰(Stigmatodactylus sikokianus Maxim. ex Makino)、二尾兰(Vrydagzynea nuda Bl.)、深圳拟兰(Apostasia shenzhenica Z. J. Liu & L. J. Chen)、拟泰国卷瓣兰(Bulbophyllum nipondhii Seidenf.)、南岭叠鞘兰(Chamaegastrodia nanlingensis H. Z. Tian & F. W. Xing)、垂叶斑叶兰(Goodyera pendula Maxim.)、四腺翻唇兰 (Hetaeria anomala Lindl.) 、褐花羊耳蒜(Liparis brunnea Ormerod) 、聚叶钗子股(Luisia appressifolia Aver.)、峨眉竹茎兰(Tropidia emeishanica K. Y. Lang)、芳线柱兰[Zeuxine nervosa (Lindl.) Trimen],其中,旗唇兰属(Kuhlhasseltia J. J. Smith)、紫茎兰属(Risleya King & Pantl.)、 指柱兰属(Stigmatodactylus Maxim. ex Makino)、二尾兰属(Vrydagzynea Bl.)为广西新记录属, 广西兰科植物至此记载到 128 属 469 种 4 变种。文中提供了新记录物种的引证标本、地理分 布和特征照片。

  • 湖南蓝山县端午药市的瑶药调查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1-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端午药市”流传至今,体现了民族医药的独具特色及其深远影响。为了解瑶族端午药市交易现状和发掘民族医药传统知识,采用民族植物学等方法对湖南省蓝山县端午药市进行调查,完成包括基原、地方名、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出现频度等内容的药用植物编目。结果表明:蓝山县端午药市药用植物种类丰富,收集并鉴定了共计103 科222 属262 种,药用植物种类广泛分布于各科和属中,其中种类较多的科有五加科(11 种)、茜草科(11 种)、菊科(11 种)、百合科(10 种)、唇形科(9 种)、蝶形花科(8 种)、芸香科(7 种)。药市药浴植物畅销且种类多样,达94 种,占总数35.9%,体现瑶族在治疗疾病上以预防保健为主的理念。经统计药市上均未被国家药典和地方标准收录的药用植物有131 种,占总数50.2%,成为发掘新药源、新用途的潜在资源。该研究还对端午药市售药者年龄进行调查,发现售药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59 岁间,占总人数67%,40 岁以下的仅占总人数3%,可见民族药用传统知识的传承存在传承人老龄化、潜在传承人数量锐减的现象。该文还对药市交易药用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民族药用特色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端午药市对药用传统知识保护与传承的影响,并对蓝山端午药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 中国大陆天麻属(兰科)一新记录种——乌来天麻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报道了在广西七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中国大陆兰科(Orchidaceae)天麻属(Gastrodia R. Brown)一新记录种——乌来天麻(G. uraiensis T. C. Hsu & C. M. Kuo)。乌来天麻形态较近似于春天麻(G. fontinalis T. P. Lin),但前者花序、花被筒较短,唇盘中部具4条纵向脊,脊向舌状先端延伸、合并成更高的2条,易与后者相区别。该文描述了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讨论了该发现的生物地理学意义,并提供了彩色图版。

  • 《广西植物志》秋海棠属(Begonia L.)增订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秋海棠属(Begonia L.)隶属于葫芦目(Cucurbitales)秋海棠科(Begoniaceae),包括约 2 000 种,是世界第 5 大属,主要分布于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亦可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等。我国有秋海棠属植物近 200 种,主要分布于云南和广西等长江以南地区,其中云南有秋海棠属植物 100 余种。近年来,随着广西地区秋海棠属植物野外调查的不断深入,陆续发现并发表了大量秋海棠属新类群,使得广西产秋海棠属植物数目已远超出 1991 年《广西植物志》第一卷收录的 19 种,因此,亟需对发表于不同期刊中的类群进行系统地整理和汇总。鉴于此,该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考证标本信息,整理并汇总了广西产秋海棠属植物共 84 种,包括 2 个变种、11 个亚种和 46 个特有种,新增 72 种《广西植物志》第一卷中未收录的类群,补充了这些类群的特征集要、凭证标本信息和属下分组概况,为今后开展秋海棠属植物的分类修订、系统学、进化生物学及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