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田欣彤
  • 1990—2019 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疾病负担及发病预测分析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3-08-2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慢病,且仍是我国乃至全球一个函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目的 探讨 19902019 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预测 20202050 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相关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 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库,提取19902019 年中国及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使用基于 GBD 2019 数据库可公开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以及对应的年龄标准化(简称标化)率来量化心血管疾病的疾病流行情况,使用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早死损失寿命年(YLL)、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量化疾病负担情况,构建 ARIMA 模型预测 20202050 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19902019 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增长了 93.75%、99.75%、57.39%。女性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均高于男性,标化死亡率低于男性。从 2019 年数据上看,中国心血管疾病总体发病率随着年龄升高呈上升趋势,在 95 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最高值。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趋势与总体趋势相似,但略有差异。总体患病率随着年龄升高呈上升趋势,女性高于男性。在 45 岁以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男性的死亡率在各个年龄段上均高于女性。19902019 年男性 YLL 率、YLD 率、DALY 率增长了 36.99%、102.42%、40.78%,女性增长了 2.79%、107.13%、11.50%。从 2019 年数据来看,中国总人群心血管疾病的 YLL 率、YLD 率、DALY 率总体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尚无拐点出现。男性 YLL 率、DALY 率随人口老龄化进展逐渐升高并远高过女性,女性 YLD 率在 55~59 岁年龄组后逐渐升高并远高过男性。19902019 年,全球心血管疾病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及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中国的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患病率仍有所增加,标化死亡率随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全球范围。从全球整体水平上看,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标化 YLL 率、标化 DALY 率随同全球一样呈下降趋势,但 2000 年以后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高于全球整体水平,且标化 YLD 率逐年增加。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吸烟、吸二手烟、饮酒、体力活动少、高空腹血糖、高收缩压、高 BMI、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肾功能不全。从中国及全球相关数据来看,高收缩压(高血压)依然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且死亡人数逐年增加。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脂血症)是全球及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第二因素。20202050 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标化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预计到 2050 年心血管疾病的标化发病率将达到 663.618/10 万。结论 19902019 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疾病负担较为严峻,在未来 50 年尚无拐点出现,疾病流行及负担情况均高于全球范围。预计到 2050 年心血管疾病的标化发病率将达到 663.618/1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