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孙予罕
  • 以二氧化碳规模化利用技术为核心的碳减排方案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碳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时代的基石。人类大量使用含碳资源产生的二氧化碳(CO2)不应给人类社会带来威胁,更不应是碳资源利用的终结者,而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善加利用的资源。文章在国内CO2利用技术研发取得了可喜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未来可能适合于中国的以CO2规模化利用技术为核心的碳减排方案,包括化石能源耦合CO2的转化利用技术、零碳能源耦合CO2的转化利用技术以及温和条件下CO2直接转化利用技术等。基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短中期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以及可再生能源日新月异的发展,化石能源的易获取性和低成本使得其耦合CO2的转化利用技术方案近年来飞速发展,并可能将在近期带来巨大碳减排潜力和经济效益;零碳能源发电技术的突飞猛进有利于核能/可再生能源发电耦合CO2生产燃料化学品技术的发展,成为中期最具竞争力的CO2大规模利用技术;远期来说太阳能驱动的CO2温和转化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碳循环,是远期最有前景的CO2还原技术。

  • 进化与未进化小球藻响应苯酚的转录组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7-2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苯酚是工业废水中典型的环境污染物。小球藻(Chlorella sp.)由于其生长快、抗逆性强,可以有效利用废水中的酚类化合物,是最有潜力的含酚废水处理藻株。但是高浓度苯酚产生的氧化压力会造成小球藻细胞的氧化损伤。通过实验室适应性进化已经得到了可以耐受500 mg/L苯酚的小球藻藻株(L5)。本研究通过无参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在基因组尺度上考察了未进化小球藻(L3)和L5对高浓度苯酚的响应差异。无参比较转录组学结果表明进化后小球藻能够耐受并降解高浓度苯酚是多个代谢途径整体调控的结果。相比于原始小球藻(L3),进化后小球藻(L5)在500mg/L苯酚浓度下对苯酚氧化胁迫的响应增强,主要体现在细胞信号转导、ABC转运蛋白、热休克蛋白、氮代谢和三羧酸循环(TCA)等相关的转录水平明显上调。进化后小球藻通过这些响应降低高浓度苯酚产生的氧化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