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氮肥配施生化抑制剂对黄泥田土壤钾素淋溶特征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1-05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我国南方黄泥田土壤中养分淋失严重, 尤其是氮(N)和钾(K), 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潜在环境威胁, 还严重制约作物的可持续生产。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培养, 研究尿素(U)和尿素硝铵(UAN)中单独添加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 及两者配合施用对黄泥田土壤中K素淋溶特征的影响, 探讨提高黄泥田供钾能力的施肥技术。不同N肥种类淋溶液中, K+平均浓度大小表现为UAN处理(103.0 mg∙kg-1)高于U处理(93.9 mg∙kg-1), 且抑制剂处理间存在明显差异。培养结束时(第72 d), UAN处理K+淋失量较U处理高6.7%。U各处理淋溶液中K+累积量大小表现为U>U+NBPT>U+NBPT+CP> U+CP>CK, 其中U+NBPT、U+CP和U+NBPT+CP处理较U处理分别降低8.7%、20.2%和14.9%; UAN各处理淋溶液中K+累积量大小表现为UAN> UAN+NBPT> UAN+NBPT+CP> UAN+CP>CK, 其中UAN+NBPT、UAN+CP和UAN+NBPT+CP处理较UAN处理分别降低6.0%、13.8%和9.2%。不同施肥处理K+淋溶率大小表现为UAN>UAN+NBPT>U>UAN+NBPT+CP>UAN+CP>U+NBPT>U+NBPT+CP>U+CP。培养中期(第36 d), U和UAN处理肥际微域中土壤速效K含量显著降低, 而添加CP处理有效维持土壤中较高的速效K含量。与单施NBPT相比, 配施CP可以减少黄泥田土壤中NO3-淋溶, 增加土壤晶格对K+的固定, 减轻K+淋溶风险, 有效时间超过72 d。对各处理淋溶液中K+累积量(y)随NO3-累积量(x)的变化进行拟合, 其中以线性方程(y=ax+b)和Elovich方程(y=alnx+b)的拟合度最高, 且抑制剂处理间a、b值均存在明显差异。总之, 在黄泥田土壤中单施CP, 或与NBPT配施可以有效增加K+吸附, 降低土壤中K+淋溶损失, 减轻养分淋失风险, 提高肥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