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速铁路背景下西北地区铁路可达性与空间相互作用格 局变化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西北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境内外重要结合点。通过考虑各城市铁路交通流的异 质性,以西北各市(州)主要城市为研究单元,重要高铁线路开通时间为断面,以 2011、2015 年和 2019 年为时间节点,利用列车频次可达性测度方法与标准引力模型,采用列车频次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以及经济联系总量和经济联系强度等指标,对其铁路可达性及城市空间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1)铁路可达性及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整体上提升明显,高铁沿线更为显著,受列车频 次的影响较大。(2)全区铁路可达性总体上东西梯度差异显著,向西北方向逐渐递减。各省(自治 区)局部表现为以省会城市为中心,以铁路枢纽城市为次中心的圈层结构。(3)全区空间相互作用由传统的“极核式”转变为以枢纽城市为节点,以陇海线、宝兰线、兰新线等主干铁路为轴线纵向延伸的“点轴式”,进而初步形成一定的“网络式”格局。各省(自治区)内部“区域中心城市—外围城 市—边缘城市”经济联系总量梯度结构明显。深入剖析地区可达性及经济联系分布格局,建议应 该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尤其是扩大边缘地区铁路网覆盖面,统筹东西梯度发展,非高铁沿线城市 需要加强与沿线城市的交通接驳建设,积极主动融入高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