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创新链、产业链空间协同配置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正逐步由传统生产要素投入、出口拉动等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科技创新 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我国需要抓紧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等难点问题,以及资源配置重 复、科研力量分散等突出问题,在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下进一步优化创新链、产业链空间协同配置,推动区 域经济合理和科学布局。文章从空间布局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创新链、产业链区域差异日益扩大的空间格局与 发展趋势,发现我国科技支撑能力和创新型产业布局在国土空间上存在错位,创新链内部链条衔接不够紧 密,部分产业链资源调配距离长、链条短,以及西部地区难以完全承接融入东部产业链。针对这些特征与问 题,文章提出了“抓两头、放中间”的总体布局策略,力求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空间协同配置引导全国经 济空间发展的整体优化。

  • “十五五”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探索、战略创新与路径选择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扶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等举措,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 良好。“十五五”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着全球资源环境供给短缺、我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消费增长 缓慢疲软、发达国家多方打压、发展中国家凭借成本低廉优势不断追赶的巨大挑战。文章首先提出了空间发 展均衡理论、流空间经济网络节点源汇空间组织理论、创新链—产业链空间收敛理论等新的学术思想,在进 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明确了营造发达地区发展新动能和培育欠发达地区发展增长极并重、更应把区域协调 发展作为近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途径的战略要点。研究认为:重视科技创新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主导 作用,因地制宜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新质生产力布局”的区域模式、形成综合功能区的新发展格局、推进资源利用型产业布局重心西移、重视培育关键地带的增长极功能应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路径。最后,文 章还就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区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