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临床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在临床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孕妇920例,先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实验组),对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高风险和中等风险者再行羊水或脐血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照组)。两组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妇,出生后进行随访,确定是否有无漏诊。通过两组阳性结果的比较及出生后的观察随访J晴况来衡量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检查胎)[非整倍体疾病的准确率,再来判断其!陆床应用价值。结果实施无创产前基因检查920例,阳性结果为5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为3例,18三体综合征为1例,13三体综合征为1例,阴性为915例;阳性结果以羊水或脐血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结果对照,21三体综合征有1例假阳性,18三体综合征与13三体综合征无假阳性。检查结果阴性的孕妇,经产后随访无漏诊率。结论无创产前胎)[非整倍体基因检测可提高产前诊断效率,减少患儿的出生。该项技术具有最佳检测时间、无创取样、无流产风险、高灵敏度及准确度的特点,更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 孕激素受体及 Ki-67 组合在激素受体阳性中分化早期乳腺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18-10-26 合作期刊: 《协和医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孕激素受体(PR)及 Ki-67 指数组合在激素受体阳性腋窝淋巴结阴性中分化乳腺癌的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389 例行 21 基因检测的中分化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 21 基因复发风险评分(RS)将患者分为低危组(247 例)、中危组(115 例)和高危组(27 例),分析 PR 及 Ki-67 指数组合与 21 基因 RS 的相关性,比较两者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结果 按照 PR 表达及 Ki-67 指数将 389 例患者分为 PK 低危组(PR≥10%且 ki-67≤20%)248 例(63.8%),PK 中危组(非高危及低危组) 125 例(32.1%)及PK 高危组(PR<10%且 ki-67>20%)16 例(4.1%)。PK 组合对 RS 低危组和高危组的预测敏感性分别为 75.3%和 37.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75.0%和 62.5%,不一致性为 0.4%和 6.3%。中位随访 40 个月的结果显示,PK 低危、中危及高危组的总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3.6%、7.2%和12.5%,RS 低、中、高危组的总事件发生率为 3.2%、8.7%及 7.4%,两者 具有可比性。 结论 针对激素受体阳性腋窝淋巴结阴性中分化乳腺癌的 PR 与 Ki-67 组合具有与 21 基因 RS 相当的预后评估价值。

  • 儿童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遗传病因及死亡危险因素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8-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儿童心源性猝死和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不同病因与DCM患儿的预后显著相关,但目前缺乏精准病因诊断及有效的危险分层方案。其中原发性DCM的占比最高且预后相对较差,特别是与遗传因素相关的患儿预后更差。因此基于遗传背景下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将有利于DCM患儿的精准预后评估及危险分层。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DCM的遗传病因占比、遗传学特征及预后不良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7月2022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并完成基因检测的42例原发性DCM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出院后定期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门诊随访。以患儿死亡时间或2022-12-31为随访终点,根据随访结局将患儿分为死亡组(9例)与存活组(33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儿的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儿中位首诊年龄12(7,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9,36)个月。死亡组患儿中位随访时长8(0,11)个月,存活组中位随访时长30(12,3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T)杂合变异,致病分类为临床意义未明。绘制患儿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基因突变阴性患儿生存率高于基因突变阳性患儿(2=18.1,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突变〔HR=23.91,95%CI=(1.80~317.21),P=0.016〕、心功能分级Ⅲ/Ⅳ级〔HR=11.29,95%CI(1.13~112.68),P=0.039〕为DCM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38.1%的原发性DCM患儿与遗传病因相关,诊断后第1年内是DCM患儿死亡的高发期,基因突变阳性的患儿预后更差。存在致病基因突变、首诊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是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不明原因发育迟缓/精神发育迟缓儿童93例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提交时间: 2022-08-2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发育迟缓(development delay,DD)/精神发育迟缓(mental retardation,MR)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异质性强,因此该类患儿的早期精准诊断十分困难,目前国内鲜有大样本分析该类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为明确的病因、评估预后提供咨询。 目的 分析DD/MR患儿基因检测结果,以确定遗传学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患儿预后。 方法 选取于2017年09月-2021年09月期间至昆明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的93例DD/MR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和拷贝数变异检测,明确与患儿临床表现相关的致病性基因突变位点和拷贝数变异特点,并使用Sanger测序法进行先证者验证,分析基因突变检出情况。 结果 (1)93例患儿均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智力低下或全面性发育落后,发育水平落后于正常发育里程碑;(2)检出遗传变异74例,检出率为79.5%,40例(43.1%)为致病基因突变,13例(13.9%)为基因拷贝数变异,21例患儿为突变意义未明;(3)涉及50余种基因,所致疾病中SMN1基因突变引起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所占比例最高(4/40),其次为COL6A2基因突变引起的Bethlem综合征1型(3/40)及CSPP1基因突变所致的Joubert综合征21型(2/40)。 结论 致病基因突变和拷贝数变异可能是导致DD/MR的主要病因,采用WES结合CNV的方法对明确DD/MR的病因提供依据,特别是对诊断表型和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儿十分重要。

  • 动态监测肺癌患者基因变化规律及其预后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2-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疾病进展前后的基因突变特征差异,分析动态监测肺癌患者基因规律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获取肺癌进展前后组织样本或外周血ctDNA进行基因检测,比较不同基因突变类型分组内的临床特征,随访患者治疗及生存预后数据,并对入组患者进行生存回归分析。结果  筛选入组并成功随访至临床终点的肺癌患者共217名,全部接受基因测序分析。进展前后组织样本总基因突变分布显示,野生型由70例(32.3%)变化为95例(43.78%),突变型由147例(67.7%)到122例(56.22%),19DEL突变由64例(29.49%)到67例(19.82%),21 L858R突变由74例(34.10%)到64例(23.96%),T790M突变由2例(0.92%)到45例(20.74%),TP53等少见突变或合并少见突变由20例(9.2%)到84例(38.71%),以上基因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

  • 动态监测肺癌患者基因变化规律及其预后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5-0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以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为代表的靶向治疗显著延长了 EGFR 突变患者的生存期,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已成为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首选治疗方式。以基因检测的方式动态监测 NSCLC 患者治疗进展及进展后的基因突变规律,将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切实有效、更长期稳定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指导。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疾病进展前后的基因突变特征差异,分析动态监测肺癌患者基因规律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本研究收集 2007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及肺癌中心门诊或住院进行基因检测的 NSCLC 患者数据,建立肺癌基因检测数据库,记录患者进展前后基因检测的数目和结果。根据基因清除情况分为基因清除型组与非基因清除型组,比较两组的基线特征、生存情况。结果 筛选入组并成功随访至临床终点患者共 217 例。进展前后组织样本总基因突变分布,野生型由 70 例(32.3%)变化为 95 例(43.8%),突变型由 147 例(67.7%)到 122 例(56.2%),19DEL 突变由 64 例(29.5%)到 67 例(19.8%),21 L858R 突变由 74 例(34.1%)到 64 例(24.0%),T790M 突变由 2 例(0.9%)到 45 例(20.7%),TP53 等少见突变或合并少见突变由 20 例(9.2%)到 84 例(38.7%)。217 例 NSCLC 患者基因清除型 67 例,非基因清除型 150 例。基因清除型与非基因清除型患者除肺病史(P=0.032)及靶向治疗史(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清除型组与非基因清除型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 9.8 个月和 11.8 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9,95%CI(0.66,1.20),P=0.310〕。134例晚期患者基因清除型与非基因清除型中位 PFS 分别为 8.1 个月和 9.8 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3,95%CI(0.58,1.19),P=0.359〕。基因清除型组与非基因清除型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 50.5 个月和 28.5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56,95%CI(0.41,0.78),P<0.000 1〕。134 例晚期 NSCLC 患者基因清除型与非基因清除型中位 OS分别为 45.5 个月和 24.9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55,95%CI(0.37,0.81),P=0.000 2〕。结论 NSCLC 患者疾病进展前后基因突变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肺癌进展后患者野生型较突变型显著上升,且经典突变比例下降;伴随突变比例上升。19DEL 突变患者进展后出现 T790M 比例更高。监测基因清除对 PFS 的预测能力不足,但基因清除型可能预示更长的 OS 获益。动态监测基因状态的变化有助于及时指导治疗,以达到最佳临床获益。

  • RRM2B基因突变致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两例不同类型(8A和8B)的临床特点和基因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2-0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RRM2B 基因突变相关疾病根据遗传方式和临床表型可分为线粒体 DNA 耗竭综合征 8A 型(MTDPS8A),线粒体 DNA 耗竭综合征 8B 型(MTDPS8B),锥杆营养不良、感音神经性耳聋和范可尼型肾功能障碍(RCDFRD),常染色体显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伴线粒体 DNA 缺失 5 型(PEOA5)这 4 种类型。其中 MTDPS8A、MTDPS8B 均属于线粒体 DNA 耗竭综合征,遗传方式相同,在疾病早期临床表型复杂且具有异质性,难以鉴别。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分析2例分别确诊 MTDPS8A、MTDPS8B 患儿的临床特点、基因检测结果、诊治经过等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来总结这两型的遗传学特点,为今后遇到疑似病例提供诊断思路,进一步提高 RRM2B 基因突变相关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诊断率,也有助于评估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