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基于CALIPSO卫星产品的中国区域异质核化冰云比例差异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06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 2012 年 1 月 ~ 2015 年 12 月 CALIPSO 冰云 3 级月平均产(CAL_LID_L3_Ice_ Cloud) 对中国区域异质核化冰云比例进行分析,研究冰云的比例分布与季节变化特征,探究中国区域冰 云分布情况和影响冰云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南北部冰云的比例差异与地面 2 m 温度、地表 长波净辐射通量和来自地面的冰核有关。-40 ~ 0 ℃之间的冰云比例水平分布,中国大陆北部比中 国大陆南部高约 30%,季节性变化规律明显,冬季南北差异大,夏季南北差异小;云箱温度在-30~ 10 ℃之间的冰云,中国大陆北部比例比大陆南部平均高出约 5%,春季、秋季、冬季北部冰云比例 均高于南部,夏季温度在-8 ℃以下,南部的冰云比例超过了北部的冰云比例;在对流层(10 km 以 下),冰云比例分布中国大陆北部比南部高,南北部之间冰云比例差异在 6 km 左右显示出峰值,约 50%,四季冰云比例随高度增加均呈现增大的趋势,且北部冰云比例均高于南部。

  • 基于 WWT 平台的国内天文科普现状及其区域差异表现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11-08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万维天文望远镜(WWT)是一个天文科普教育的利器,文章对 WWT 在国内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实践活动进行详细调查与数据分析,发现十年来国内基于 WWT 平台的天文科普发展进展较快,但是存在区域发展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WWT 人才培训和漫游作品创作等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北京、湖北、广东、重庆等少数省份,让其普惠于大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总结国内运用 WWT 平台发展天文科普教育问题的基础上,从“增强和落实基于科学数据的科普教育意识”、“加强人才培养”、“鼓励基于 WWT 的天文科普作品创作与推广”三大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推广措施与建议,为我国天文科普教育活动特别是中小学天文科普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 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运动健身场所空间差异及 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运动健身场所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推手,探明运动健身场所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对推动运动健身场所的建设、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有重要作用。从省级、城市群以及地级市3个尺度出发,运用总体分异测度指数(Global differentiation index,GDI)、Morans I 指数、热点分析探讨运动健身场所的空间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灰色关联度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运动健身场所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运动健身场所数量与每万人拥有运动健身场所数量主要集中分布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除成都、重庆外,其余省区均分布较少。(2)运动健身场所数量与每万人拥有运动健身场所数量的GDI随着尺度的缩小而扩大,城市群尺度中,优化提升类差异最大,而发展壮大类差异最小。(3)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是运动健身场所集中的重要驱动因素,人口数量与城镇人口占比的交互作用最强。在城市群尺度上,受教育程度和城市规模大小是运动场所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在地级市尺度上,建成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对运动健身场所的影响更为显著。

  •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欠发达地区健康资源 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医疗卫生资源是健康服务体系的基础和保障,高水平、高均衡性的医疗卫生资源是人民健 康的保障。以甘肃省为例,基于卫生资源集聚度和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及分解,分析 2010—2017 年甘肃省 14 个市、州医疗卫生资源水平及均衡性的差异,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影 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7 年甘肃省医疗卫生资源水平及其均衡性整体上升。(2)医疗卫 生资源水平及均衡性分布呈现东南>西北的格局,经济较好的陇中、陇东地区优于其他地区,其中兰 州市资源水平及均衡性最高。(3)甘肃省人均医疗卫生资源水平及均衡性要优于地均医疗卫生资 源,河西地区由于面积广阔、人口集聚度相对较小,人均均衡性明显优于地均均衡性。(4)甘肃省整 体医疗卫生资源水平差异逐渐减小,医疗卫生资源均衡性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同时其区域内差异 减小、区域间差异逐渐增大,且河西地区和陇中地区的内部差异是甘肃省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 者。(5)经济水平是影响医疗卫生资源水平的主导因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老龄化与其他因 子的交互作用的解释力较高,同时自然因素的解释力逐年上升。

  • 1971—2014年青藏高原参考蒸散变化及其归因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研究参考蒸散时空变化格局并辨识其驱动因子,是认识区域水文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途径。基于修正的FAO 56 Penman-Monteith公式和青藏高原75个台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1971—2014年高原参考蒸散变化的转折特征,并探讨转折前后的年际与季节变化趋势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971—1996年青藏高原参考蒸散呈急剧下降态势〔-27.07 mm·(10a)-1〕,而1997—2014年高原参考蒸散增加趋势显著〔40.16 mm·(10a) -1〕,尤以3oN以南区域最为突出。这与影响参考蒸散变化的气候因子变化趋势的年际转折密切相关。其中,风速变小是1971—1996年高原年参考蒸散减少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高原北部;相对湿度降低则极大地促进了1997—2014年高原主体(除高原北缘外)参考蒸散的显著增加。此外,从季节上看,春、秋、冬季参考蒸散变化的最大贡献因子由之前的风速减小转变为1997—2014年的相对湿度下降;影响高原夏季参考蒸散的主导因子是1971—1996年相对湿度的增加,之后则转变为1997—2014年日照时数的增加。

  • 我国三大地区中老年人失能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1-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及重大慢性病问题的加剧,势必会引起失能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社会养老压力增大,政府和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同时,卫生资源配置分配不均衡,将对失能人口的医疗和护理带来更严峻的挑战。目的 探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失能率、失能程度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 于2022-10-052023-01-13对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进行分析,以19 170名45周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日常活动量表(ADL)和工具性日常活动限制量表(IADL)对失能进行判断,将中老年人失能状况和失能程度作为因变量,并根据CHARLS数据调查问卷内容从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评价和生活方式3个方面选取自变量,对东、中、西部中老年人失能状况及失能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分类和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失能率及失能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143.014,P<0.001;2=136.356,P<0.001)。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均以轻度失能为主;东、中、西部地区的轻度和重度失能中老年人的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大地区失能及失能程度的影响因素存在共性和特性。年龄、文化程度、自评健康状况是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发生失能共同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躯体残疾是东部中老年人发生失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女性中老年人失能的发生的风险比男性高86.0%(OR=1.860,95%CI=1.036~3.338)。婚姻状态、患慢性病是中部中老年人发生失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居住地、大脑受损/智力缺陷是西部中老年人发生失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应针对中老年人失能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基层-社区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区域化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指导,以降低中老年人失能水平,严防失能程度的加深,缓解区域间失能差异。

  • 胡杨叶黄期对气候变化的时空响应与区域差异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09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中国绿洲的41个胡杨分布区地面气象站点近57 a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ArcGIS的反距离加权(IDW)插值法、Morlet小波功率谱、Mann-Kendall检验和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中国绿洲胡杨叶黄期的时空特征、区域增暖响应与差异。结果表明:近57 a来,中国绿洲胡杨叶黄起止日均明显推迟、叶黄期呈延长的变化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72 d·(10a)-1、1.39 d·(10a)-1 (α≥0.05) 和0.66 d·(10a)-1;胡杨叶黄起止日均呈自西南向东北逐渐提前的变化规律,其中,柴达木绿洲推迟趋势最明显,新疆南部绿洲不明显。除新疆北部外,叶黄期呈自南向北逐渐缩短的变化规律,空间差异十分明显;且分别存在2.2 a、3.0 a和5.2~5.6 a的短周期,与大气环流2~4 a和厄尔尼诺2~7 a的周期相吻合;胡杨叶黄起止日及叶黄期分别在2003年、1990年、1961年发生了突变,各绿洲区突变不尽相同;研究区胡杨叶黄起止日与叶黄期分别与前期 (6—8月和7—9月) 月平均气温、所在月 (9—11月) 平均气温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3、0.697和0.715 (α≥0.001)。反映了中国绿洲胡杨叶黄期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既敏感又有区域差异。

  • 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及患病种类区域差异与医疗卫生资源的相关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1-0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中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成为主要的健康威胁。同时,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地区间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存在差异。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患病种类区域差异与医疗卫生资源的相关性。方法 于2022年10月2023年3月研究者通过对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CHARLS)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及统计分析,共计纳入19520名45岁的中老年人,并选取《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2020年)中的2018年统计数据作为对应的医疗卫生资源相关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将各省份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财政支出(卫生健康总支出)、卫生机构数(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泰尔指数与各省份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2=57.900,P<0.001)、患慢性病数量(2=11.138,P=0.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东、中、西部慢性地区中老年人在14种慢性病患病类型中,慢性肺部疾病(2=30.906,P<0.001)、肝脏疾病(2=17.871,P<0.001)、脑血管疾病(2=18.313,P<0.001)、肾脏疾病(2=24.383,P<0.001)、消化系统疾病(2=16.973,P<0.001)、记忆相关疾病(2=6.898,P=0.032)、哮喘(2=22.055,P<0.001)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与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乡村医生和卫生财政支出的公平性具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应加强重大慢性病的区域性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的能力,壮大医疗卫生人员队伍,改善医疗卫生资源区域配置均衡性,从而缩短东、中、西部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区域差异。

  • 基于多维评价模型的都市农业多功能发展模式探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城市与都市农业通过功能互补与促进机制形成统一系统, 多功能是都市农业融入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与空间系统之中表现出的显著内涵。但我国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综合实力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 都市农业功能发展的侧重点不同, 因此形成了多样化的都市农业多功能发展模式。评价都市农业多功能发展现状及合理性, 探究适宜我国不同区域城市的都市农业多功能发展模式, 有助于协调城市功能与都市农业功能发展、因地制宜地制定都市农业多功能发展战略。如何协调城市功能与都市农业功能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急需探索的问题。本文应用四维评价模型对我国22 个城市的都市农业生产、经济、社会与生态功能进行定量评价, 并根据四大功能间的不同组合类型, 用系统聚类法把我国都市农业分为10 类多功能发展模式。研究表明: 受我国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东、中、西部地区空间差异影响, 都市农业单项功能发展水平及多功能综合水平在各城市呈现明显的差异, 总体上表现出东、中、西的区域分异现状; 从我国西部城市至中东部城市, 都市农业发展模式逐渐从多功能弱协同模式转向基本协同、协同及强协同发展模式, 从生态优先发展模式转变为社会生态主导发展模式以及以生态为基础的生产(或经济或社会)功能主导的发展模式。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属于生态优先发展模式的城市生态功能发展水平都达到了0.40 以上,属于社会优先发展模式的城市社会功能发展水平都在0.55 以上, 属于经济优先发展模式的城市经济功能发展水平接近0.80, 属于生产优先发展模式的城市生产功能发展水平达到了0.75。

  • 新疆北部地区1961¬—2014年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8-09-0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新疆北部地区(下称北疆)41个气象站1961—2014年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累积距平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基于Matlab的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北疆地区年及季节气温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北疆地区年及季节平均气温出现多次冷暖波动,均呈显著增温趋势。其中,年及春、夏、秋季从20纪90年代以后增温显著,冬季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温显著。② 北疆地区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35 ℃•(10a)-1,增温幅度较大区域主要在准噶尔盆地、塔城地区及富蕴。③ 北疆地区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发生突变。其中,年、春、夏、秋季平均气温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冬季气温突变主要发生在70年代末。④ 北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近54 a存在27 a主周期和14 a次周期,气温冷暖交替,周期表现具有全域性。

  • 旅游援疆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基于三阶段DEA和Tobit模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质学 提交时间: 2023-09-19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援疆政策的深入实施推动旅游援疆效率提升,促进新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和Tobit模型,测度20152019年旅游援疆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环境因素对旅游援疆效率影响较强,旅游援疆综合效率提升空间较大且主要受规模效率影响,效率值变化趋势为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效率,旅游援疆效率呈现北高南低分布格局。(2)地区虚拟变量、投资水平、人均教育投资额、旅游资源吸引力显著正向提升旅游援疆效率。(3)从纵横相合与内外相宜视角归纳由3个时期、3个维度、7个方面构建的旅游援疆效率影响机制,提炼旅游援疆的方式变化与路径演化。研究结果对未来旅游援疆政策的宏观调整和援助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

  • 公平和效率视角的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及其固化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1-15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分别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考察中国省际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可以比较区域碳减排配额分摊中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重要性大小。论文选取1997—2015年中国29个省级地区数据,首先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0SBM模型测算出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并用人均碳排放量来衡量各地区的碳排放公平情况。随后基于Dagum基尼分解方法以及Markov链方法,分别从整体差异程度和内部差异固化两个方面比较了中国碳排放公平和效率的区域差异情况。研究发现:(1) 中国碳排放公平和碳排放效率呈现出不一致的空间非均衡格局。(2) 不管是整体、还是三大地区之间,中国碳排放效率的差异程度都大于碳排放公平,二者差异没有缩小的趋势。(3) 各地区间碳排放效率的差异固化程度也要高于碳排放公平,中国碳排放的区域“长期低效率”固化问题比区域“长期不公平”固化问题更严重。因此,在计算中国区域碳减排潜力以及进行碳减排配额分摊时,效率原则比公平原则更加重要。中央政府也应更加重视区域碳排放效率的差异问题,更多的从碳排放效率上入手,挖掘其存在的更大碳减排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