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动物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外泌体是指不同类型细胞分泌的由磷脂双分子层膜包裹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形成的囊泡结构,能够在细胞间转运蛋白质、脂质和核酸,是介导细胞间通讯的有力载体。外泌体天然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如血液、尿液、唾液、脑脊液和乳汁,为其广泛调控机体生理病理过程提供了基础。目前,外泌体在人类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已非常广泛,但其对动物生理病理调控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近期研究表明,外泌体大量存在于各种哺乳动物的乳中,通过其内含miRNAs为幼畜提供免疫保护。因此,本文综述了外泌体的生成和来源、生物学功能及分离鉴定的方法,以期为其在畜牧学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小黄花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分析及抑菌活性初筛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小黄花茶内生真菌种类和种群分布规律以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该研 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小黄花茶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 结合统计学分析评价其多样性,再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 (1)从小黄花茶 324 份组织块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 261 株,隶属于 1 门 5 纲 9 目 22 属,其 中优势属包括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间座壳属(Diaporthe)、拟盘多毛孢属 (Pestalotiopsis),分离频率分别为 21.84%、16.86%、10.34%。(2)研究发现小黄花茶内 生真菌在不同季节分布不同,冬季分离出的菌株数量最多,为 72 株,占 27.59%,分属于16 个属;春季 62 株,分属于 13 个属;夏季 59 株,分属于 15 个属;秋季 68 株,分属于 13个 属;冬季的香农-维纳指数(H′)、辛普森指数(D)、均匀度指数(E)和丰富度指数(M)最 高,春季与冬季内生真菌种类相似性较高,夏季与秋季内生真菌种类相似性较高。(3)小 黄花茶内生真菌不同部位分布不同,茎中内生真菌的分布最多,有 102 株,占 39.08%,分 属于 15 个属;根 61 株,分属于 10 个属;叶 98 株,分属于 15 个属;茎的香农-维纳指数、 辛普森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最高,叶部与茎部内生真菌种类最为相似。(4)平 板对峙结果显示,在35 株供试内生真菌中,有26 株内生真菌至少对1 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 制作用,占74.29%,其中CJ-II-2、XY-V-3、QY-II-4、QJ-III-2、DJ-I-2 对8 种植物病原真菌 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XY-V-3 对8 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抑菌率均高于50%, XY-V-3 和QJ-III-2 对2 株小黄花茶病原真菌的抑菌率高于50%,具备防治小黄花茶自身病 害的潜力。小黄花茶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部分菌株表现出较好地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 为生物防治产品的研发和小黄花茶病害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 民族药刺梨根茎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1-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民族药刺梨根茎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为验证该民族药化学成分的抗炎功活性。该文以民族药新鲜刺梨根茎为原料,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其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作为炎症模型,考察刺梨根茎化学成分对巨噬细胞经LPS刺激后产生的NO炎症因子的影响,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1)从刺梨根茎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获得15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刺梨苷(1)、野蔷薇苷(2)、蔷薇酸(3)、β-D-glucopyranosyl-(2a→1b)-2a-O-β-L-arabinopyranosyl-(2b→1c)-2b-O-β-L- arabinopyranosyl-(2c→1d)-2c-O-β-L-arabinopyranosyl-(2d→1e)-2d-O-β-L-arabinopyranosyl-(2e→1f)-2e-O-β-L-arabinopyranoside(4)、儿茶素(5)、3-O-methylellagic acid-4´-O-β-D- xylopyranoside(6)、3-O-methylellagic acid-4´-O-α-L-rhamnopyranoside(7)、委陵菜酸(8)、桦木酸(9)、spinosic acid(10)、arjunic acid(11)、β-谷甾醇(12)、β-胡萝卜苷(13)、α-tocopherol(14)、正二十六烷(15)。其中化合物4、6、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对其中的化合物1-7进行体外抗炎活性实验,结果发现化合物1-7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的NO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化合物1-7在抗炎作用上表现出较好活性,其IC50分别为25.07、24.56、17.65、9.80、16.67、40.83、34.98 μmol·L-1 (阳性对照地塞米松22.46μmol·L-1 ),其中化合物3、4、5的活性优于地塞米松。实验结果阐明了刺梨根茎中的三萜类、鞣花酸类、黄酮类和寡糖类化合物是其抗炎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和验证了刺梨根茎的民间抗炎功效。

  • 岩黄连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研究岩黄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该文采用硅胶、MCI、SephadexLH-20、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对岩黄连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高分辨质谱(HR-MS)等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此外,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筛选模型,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从岩黄连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黄连碱(1)、盐酸小檗碱(2)、文殊兰新碱(3)、甲基小檗碱(4)、脱氢卡维丁(5)、左旋四氢巴马汀(6)、药根碱(7)、紫堇定(8)、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9)、对苯二甲酸二丁酯(10)、山奈酚(11)、异地芰普内酯(12)、地芰普内酯(13)。其中化合物3、4、8-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4、9和11对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炎症因子NO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18.8 ± 0.2)、(29.1 ± 0.3)和(18.0 ± 0.1)μmol·L-1,优于阳性对照吲哚美辛,在抗炎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上表现出良好发展潜力。该研究旨在明确岩黄连的抗炎物质基础,为其进一步深度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理论依据。

  • 杏叶防风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9-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杏叶防风(Pimpinella candolleana)为贵州苗族习用草药,用于黄疸型肝炎、急性 胆囊炎等病症的治疗。为研究杏叶防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该文采用硅胶、凝胶、 ODS 等色谱技术对杏叶防风全草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 等波谱数 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 巨噬细胞作为炎症模型,评价 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1)从杏叶防风中分离并鉴定了20 个化合物,分别为 香草醛(1)、芝麻素(2)、2-甲基-2-羟基-5-甲氧基苯并[d] 氢化呋喃-3-酮(3)、原儿茶醛(4)、 1,5-dihydroxy-2,3-dimethoxyxanthone (5)、异鼠李素(6)、山奈酚(7)、8-羟基-2-甲基色原酮 (8)、木犀草素(9)、槲皮素(10)、1-O--D-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棕榈酰胺]- 8-十八烯-1,3,4-三醇(11)、异鼠李素-3-O--D-半乳糖苷(12)、异槲皮苷(13)、去甲当药醇苷 (14)、木犀草素-6-C--L-阿拉伯糖苷(15)、山奈酚-3-O--D-半乳糖苷(16)、山奈酚-7-O-- D-葡萄糖苷(17)、木犀草素-7-O--D-葡萄糖苷(18)、异牡荆苷(19)、芦丁(20)。其中化合 物1、3、4、6、7、10、13、16、18、20 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抗炎结果显示, 化合物2-10、12、18、19 均可显著抑制LPS 诱导RAW264.7 细胞NO 释放量(P<0.05, P<0.01),其中化合物4、7、10、18 在浓度为25 molL-1 时,抑制率分别为57.37%, 83.60%,68.16%、81.14%。该研究丰富了杏叶防风的化学成分,明确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发 挥抗炎功效的活性成分,为杏叶防风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发现研究及规模化生产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7-15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人体脐带组织,具有自我复制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是一种具有许多优势的干细胞类型,可用于治疗老年性退变、帕金森、血管缺血、小儿自闭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神经硬化症、糖尿病、各种创伤、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常规治疗方法难以治愈的疾病,并且治疗效果明确。本文介绍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发现历程,临床应用价值,分离制备和检测鉴定方法,生物学特性以及规模化生产技术。需要强调的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比其他一些干细胞(如脐带造血干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没有的优势,材料来源广泛,细胞增殖能力强,没有伦理问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产和应用应遵循政府或机构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 植烟土壤中微生物特性及氨化、亚硝化菌分离鉴定与活性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1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针对烤烟生产中施用有机肥后植烟土壤有机态氮素分解速率不易调控的问题, 并为配制有机氮分解微生物菌剂提供优良菌株, 本研究以化肥、牛粪、玉米秸秆、油枯处理下的烤烟根区土壤为材料, 分离筛选出高活性氨化、亚硝化土著菌, 并分别测定其对有机氮降解及氨氮分解的效果。结果表明: 在烤烟生长旺长期,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菌数量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 在烤烟成熟期, 施用有机肥处理, 烤烟根区土壤氨化菌、亚硝化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单施化肥。通过各类菌株的土样来源分析, 氨化作用强度较高的优势菌株均来源于有机肥处理的土样, 植烟土壤施用有机肥较单施化肥能够获得较高活性的氨化细菌。各类菌活性研究显示, 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巨大芽孢菌(B. megaterium)培养液有机氮含量降幅最大, 较初始有机氮含量分别降低84.74%、92.74%、79.52%; 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兼具有亚硝化作用及硝化作用, 培养7 d 后, 培养液中硝态氮含量增加了0.617 mg·L1; 嗜麦芽寡单胞菌(S. maltophilia)亚硝化作用最强, 培养7 d 后, 培养液中亚硝态氮含量为0.518 mg·L1。氨化菌培养48 h 后有机氮分解速率降低, 具有亚硝化及硝化作用的菌株培养到第7 d 活性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 试验分离出的不同功能细菌在配制解氮复合微生物菌剂时需在不同时间加入菌株进行发酵, 以获得高活性微生物菌剂。根据分解有机氮、解氨试验及相关文献中各菌株作用功能分析, 筛选出纳西杆菌(Naxibacter sp.)、寡养单胞菌、短小芽孢杆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同温层芽孢杆菌(B. stratosphericus)、纤维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高地芽孢杆菌(B. altitudinis)和巨大芽孢菌8 株高效氮素功能菌株用于有机 氮分解微生物菌剂的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