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2-06-14
摘要: [目的/意义]对标《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构建评估体系,有利于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现存问题、明确发展方向,为加快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升级提供指引。[方法/过程]通过TF-IDF算法提取《指南》关键词,确定评估要素,构建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结合BCC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字乡村建设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结果/结论]对标《指南》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数字基建、数字经济、数字环境、数字惠民四个维度,可以对数字乡村建设水平进行合理评估;22个地区达到DEA有效,其数字乡村建设重点各有不同;9个地区未达到DEA有效,其数字乡村建设投入和产出存在不合理性;最后分析得出各地区改进提升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的切入点。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目标之一,而公共图书馆区域间均衡发展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和实现手段。以效率动态变化及其收敛为切入点,探讨我国省域公共图书馆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十二五期间我国31个省域公共图书馆的面板数据,以Malmquist-DEA模型中的全要素生产率为衡量指标,首次综合采用收敛和收敛检验方法,探讨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效率差异及收敛问题。[结果/结论]我国公共图书馆效率初步摆脱负增长局面,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全国和三大区域公共图书馆效率整体呈现收敛;公共图书馆效率在全国层面存在绝对和条件收敛,但在西部和东部不存在绝对收敛;三大区域公共图书馆效率均存在条件收敛,公共图书馆效率收敛存在中部洼地现象。影响效率收敛的因素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需要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战略。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 [目的 / 意义]本文以项目评审为例探索专家知识为基础的同行评议判断的有效性。[方法 / 过程]本文采用数据包络 分析测度项目的研发效率,评价模型为经超效率修正的 CCR 模型,并将该效率指标作为同行评议有效性的验证标准。数据源 为国家林业局实施完毕的126 项“948”项目,涵盖 13 项投入与产出评价指标。[结果 / 结论]实验发现:项目同行评议结果 与实际研发效率 DEA 超效率 之间呈现适度的正相关性,Spearman 相关系数 ρ=0.250 渊Sig.<0.01冤。主观评审犯Ⅰ类错误 与Ⅱ类错误的比重分别为 17.5%与 18.2%,有效同行评议决策比重占 64.3%。证实同行评议的确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但不可 避免。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7-0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样本机构的成本测算和绩效评价,探究当量法在一类保障二类管理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以真实数据为原型,结合当量法和DEA法,对比分析当量结果在应用于成本测算、新增项目成本测算、人员与机构效率评价等应用。结果 2020年14家每当量成本平均69.80元,共提供疫情相关服务13.48万当量,成本消耗为103.78万元。14家机构人均负担当量相差较大,综合效率有效的有2家,纯技术效率有效9家,规模效率有效2家。结论 当量法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量考核标准化提供基础,可以快速核算服务成本消耗,为政府分类补偿、精准管理提供抓手,有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特色、高水平发展。样本机构的纯技术效率相对较高,投入的各项资源获得有效利用,但规模技术效率相对较低,呈规模递增,应适当加大投入,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生态效率是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测度,研究新疆区域工业生态效率,对于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01—2015年新疆工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14个地级市(州、地区)工业生态效率及其变化特征进行测评,并选取工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进行Tob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 新疆工业生态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但发展趋势良好,自2001—2015年呈波动式上升趋势,环比增长109.8%;从“十五”期间的0.75非有效状态到“十一五”期间的1.0开始稳定保持在有效生产前沿面以上,一直到“十二五”期间的1.08,工业生态效率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状态;② 新疆各地区间工业生态效率存在不平衡性,最高值为8.97,最低值为0.59,相差15.2倍;③ 工业生态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工业结构、环境规划呈正相关关系,与对外开放度、产业集聚度呈负相关关系。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1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城镇化带来的耕地快速非农化背景下耕地利用效率提高对确保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运用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Malmquist指数和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从县域尺度分析了2000—2015年河北省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动态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2000年以来河北省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处于0.8~1,保持较高水平,其中耕地利用综合效率先由0.9减少到0.8,2003年后波动上升,在2015年其值达到1。从空间上看,区域间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空间变化明显,区域同质性增强。从动态变化看,河北省耕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由1.03波动上升到1.18,其中耕地利用综合提高型主要分布在省域北部,技术进步提高型分布于冀中南部地区,技术变化提高型仅存在于衡水市辖区,综合下降型零散分布在中南部区域。从影响因素看,在一定概率水平下,河北省耕地利用综合效率与农业产值占比和复种指数呈正相关,与高程、坡度、农业人口占比以及非粮占比呈负相关。其中高程、坡度、复种指数和农业人口占比影响较小,农业产值占比和非粮占比影响较为明显,非粮占比影响最为显著,其相关系数为-0.520249。最后从耕地利用影响因素出发依据不同区域情况对如何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出优化建议。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空间视角对其效率进行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方法/过程] 以2007-2016年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单元,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和Markov链模型测度分析公共图书馆效率的基础上,将空间效应引入公共图书馆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估算其影响程度,并分区域、分时段讨论影响因素的分异特征。[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外部环境与随机误差因素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调整后的效率值在区域分布上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表现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小;公共图书馆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在考虑空间要素的条件下,新增馆藏购置费、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与结构、人均图书馆馆舍面积、图书馆活跃度及公平指数等内部因素均对公共图书馆效率产生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质学 提交时间: 2023-09-19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援疆政策的深入实施推动旅游援疆效率提升,促进新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和Tobit模型,测度20152019年旅游援疆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环境因素对旅游援疆效率影响较强,旅游援疆综合效率提升空间较大且主要受规模效率影响,效率值变化趋势为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效率,旅游援疆效率呈现北高南低分布格局。(2)地区虚拟变量、投资水平、人均教育投资额、旅游资源吸引力显著正向提升旅游援疆效率。(3)从纵横相合与内外相宜视角归纳由3个时期、3个维度、7个方面构建的旅游援疆效率影响机制,提炼旅游援疆的方式变化与路径演化。研究结果对未来旅游援疆政策的宏观调整和援助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7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从知识交流效率视角构建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为探索期刊影响力的多维指标评价及优化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运用DEA模型测算图书情报类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基于期刊效率的差异性与DEA方法的原理识别出期刊间的认可关系,构建认可网络并求解各节点的中心度以表示期刊的影响力,运用期刊指标的相对强度值及其分类结果揭示期刊影响力的成因,并测算期刊知识交流的知识来源冗余率和传播及引证不足率。[结果/结论] 图书情报类期刊整体知识交流效率较高,但存在着差异性;期刊依据影响力的大小,分别位于期刊认可网络的中央、核心和边缘位置,受其他期刊的认可总数与认可程度依次递减;期刊分为学术热点、知识扩散、网络传播、国内影响、国际影响和改进型6种类型,国际影响力型的期刊较少;改进型期刊需要减少期刊知识来源冗余率和传播及引证不足率以提升期刊效率;提出提升期刊影响力的建议。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实现数据要素价值转化、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文献研究和实践经验阐释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理论过程,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划分为市场化建设和价值化配置 2 个阶段。文章以理论为基础,应用追加中间投入的网络 DEA 模型,测算 2019—2020 年我国 30 个省(区、市)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进一步,通过 Malmquist 指数分析,研究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发现:(1)2019— 2020 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价值化配置阶段效率较高,市场化建设阶段效率低于价值化配置阶段。因此,未来进一步提高公共数据开放水平、完善数据流通和交易基础设施仍是提高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的工作重点。(2)研究期内,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明显,提高技术进步率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均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作用,且提高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对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为关键。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研究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生态效率,对其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3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客观地测度了各城市2005-2016年生态效率,同时运用ESDA方法全面分析了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生态效率普遍较低,并呈现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热点区域主要以鸟鲁木齐、克拉玛依等为中心,冷点区域主要以平凉、固原等为中心,热点区域数量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N形变动趋势,冷点区域数量则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倒N形变动趋势。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提高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投入产出效率,是推动生态文明建 设、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为此,构建了投入产出效率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 ME-DEA 模型、Mann-Kendall 趋势检验、空间变异系数等方法,对西北地 区 2000—2017 年投入产出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投入产出总 体效率由 0.883 波动上升至 0.975,始终在低水平范围内徘徊,而且整体呈不显著提高态势,仅 43.33%的地级行政单元呈显著提高态势。(2)社会经济效率由 0.984 波动上升至 1.079,由低水平过 渡至中等水平,整体呈显著提高态势,但仅 40.00%的地级行政单元呈显著提高态势。(3)资源环境 效率由 0.807 波动上升至 0.897,始终属于低水平,整体呈不显著提高态势,仅 31.67%的地级行政单 元呈显著提高态势。(4)投入产出总体效率长期呈现低水平和中水平广泛分布而中高和高水平零星分布格局,社会经济效率由低水平广泛分布向各类型基本均衡分布的格局演变,资源环境效率 呈现低水平和中水平占绝对主导而中高水平和高水平偶有出现格局。因此,西北地区应建立社会 经济与资源环境的良性交互耦合机制,重点补足资源环境效率短板,同时因地制宜施策,促进投入 产出效率均衡提升。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供给效率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方法/过程] 以我国30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18年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进行分析,通过ArcGIS深入剖析供给效率的空间趋势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供给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①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综合技术效率总体水平较好,但省(市区)间差距较大,规模效率对综合技术效率牵制能力弱于纯技术效率。②供给效率整体呈空间集聚的态势。其中:综合技术效率呈"南北低中间高,西低东高,南北与东西均较为平缓"的走势;纯技术效率同综合技术效率的走势相近,但在东西方差距较为显著,呈由东向西递减规律;规模效率在南北方上呈“由南往北递增”的态势,东西方上呈倒“U”型分布。③供给效率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教育水平、财政分权、信息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移动互联网建设和网络普及率,且两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大于单一因子的交互作用。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12-23
摘要: 背景 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及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我国基层中医诊疗发展尚不均衡,不同机构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效率差距较大。目的 通过分析 2021 年天津市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情况,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 2021 年,采用全面调查方法收集天津市 16 个行政区域(Dis1~6为市内六区,Dis7~10 为环城四区,Dis11 为滨海新区,Dis12~16 为远郊五区)共计 270 家基层医疗机构的相关数据,并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 BCC、CCR 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SFA)两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机构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效率。通过文献研究将 DEA 模型的投入指标设为中医类执业医师数、中医科床位、中医诊疗设备台数;产出指标设为中医医疗收入、中医诊疗人次数、以中医为主的出院人次数、上门中医药服务人次数。SFA 模型除产出指标增添总收入一项外,余与 DEA 所设指标一致。结果 各区中有 7 个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情况有效,Dis9 DEA 弱有效,8 个区 DEA 为无效。有 8 个区规模报酬呈递增状态,7 个区规模报酬不变,Dis3 呈递减状态。8 个非 DEA 有效的区,各区 3 项投入指标均存在冗余情况,产出指标中各区中医医疗收入项不足现象较为严重。SFA 结果中 Dis1~6 技术效率(0.733~0.838),均为高效区;Dis7~10 技术效率(0.691~0.912),3 个高效区 1 个中效区;Dis11 技术效率 0.885 为高效区;Dis12~16(0.399~0.849)3 个高效区 2 个中效区。DEA 结果与 SFA 结果基本一致,中医类执业医师数对运营效率有正影响。结论 天津市各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服务运营效率总体偏低,但整体发展趋势向好,且有区域特点,整体来看 Dis1~6 优于 Dis7~10,Dis7~10 优于 Dis11~16,各区应根据实际合理规划,避免资源投入过剩以及产出不足情况,尤其要加大对滨海新区及远郊五区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