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摘要: 概述了氟碳涂料的发展过程,并对不同类型的氟碳涂料在防腐蚀领域的应用作了归纳介绍。总结了化学改性、物理共混、填料改性等方法对氟碳涂料防腐性能的影响。最后指出了氟碳涂料的发展趋势。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3-31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法制备 BaTiO3 纳米颗粒,然后用光还原法在其表面沉积 Au 颗粒,制备出 Au/BaTiO3 复 合光催化剂。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PL)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u 修饰没有改变 BaTiO3 的晶体结构;粒径分布 在5~20 nm的Au纳米颗粒,附着在BaTiO3颗粒表面(平均粒径约为55 nm);Au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吸收效应(SPR)使Au/BaTiO3对~560 nm处的可见光产生较强的吸收;与BaTiO3单体相比,Au/BaTiO3中光生电 子和空穴的复合几率明显降低。同时,提出了 Au 纳米颗粒在 BaTiO3 表面的形成机制。以偶氮染料亚甲基蓝 (MB)作为目标降解物,在模拟太阳光的照射下研究了产物的光催化活性和光催化稳定性。结果表明:适量的 Au 修饰明显提高了 BaTiO3 的光催化降解活性,且使 Au/BaTiO3 具有良好的光催化稳定性。探讨了 Au 纳米颗 粒改善 BaTiO3 模拟太阳光光催化性能的机理。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综述了医用不锈钢的表面改性方法及其腐蚀磨损性能,并对提高医用不锈钢腐蚀磨损性能的表面改性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蒙脱石(MMT)是一种天然的层状硅铝酸盐矿物,具有吸附霉菌毒素、重金属、细菌,修复和保护消化道黏膜,防治腹泻等功效;此外,改性MMT还具有抗菌作用。研究表明,MMT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提升产品品质、改善肠道健康。本文阐述了MMT的理化特性、改性方法、主要作用及机制,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家禽生产中应用MMT的最新研究成果。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蒙脱石(MMT)是一种天然的层状硅铝酸盐矿物,具有吸附霉菌毒素、重金属、细菌,修复和保护消化道黏膜,防治腹泻等功效;此外,改性MMT还具有抗菌作用。研究表明,MMT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提升产品品质、改善肠道健康。本文阐述了MMT的理化特性、改性方法、主要作用及机制,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家禽生产中应用MMT的最新研究成果。
分类: 物理学 >> 核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8-05
摘要: 我们采用双金属化和胺化双重策略对 Zr/Ce-UiO-66-NH2 进行了改性,以从中高效提取铀。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 XPS 显示,材料胺化改性成功。此外,Zr/Ce-UiO-66-NH2 中 Zr 氧原子团簇中的金属 Zr 部分被 Ce 取代。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都具有值得称道的结构稳定性。无论浸没在 6M 强酸或 0.5M 强碱溶液中,Zr/Ce-UiO-66-NH2 的结构完整性都不会受到影响。pH = 6.0 的批量实验表明,Zr/Ce-UiO-66-NH2 对铀的吸附量在 298K 和 328K 时分别达到 376.8mg/g 和 611.33mg/g。这些数值远高于使用双金属改性 Zr/Ce-UiO-66 或胺功能化 UiO-66-NH2 所获得的数值。经过连续五个吸附和解吸循环后,该材料的铀去除率仍保持在 80% 以上,证明了其出色的再生性能。Zr/Ce-UiO-66-NH2 对铀(VI)的吸附动力学模型表明,化学吸附主导了铀的快速吸附率。我们提出了可能的吸附机制,包括三种相互作用:内球表面复合、化学吸附和静电作用。这项研究表明,双金属化和胺化的双重策略可有效提高水中铀(VI)的萃取率。这种方法有望应用于铀吸附剂的结构设计。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硅烷掺杂(改性)防护性聚合物涂层是制备新型环保涂层的一种新方法。这种“超级涂层”摒弃了传统涂层的环境毒性和高成本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超级涂层”的制备方法及硅烷促进聚合物涂层抗蚀性能的作用原理。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区块链技术最早被应用于比特币交易,本质上是一个拥有"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其快速发展突破了货币领域,在大数据、通信、教育等领域均有应用,目前已进入区块链3.0时代。当该技术适用于新闻业,可以有效防止虚假新闻的产生,并重塑新闻生产与分发环节,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数字时代,用户数据痕迹及数据被窃取引发的侵权问题,与用户数据自主权之间存在冲突。区块链技术特性如不可篡改性会抑制用户被遗忘权的权利主张,与被遗忘权之间产生对冲。技术使用和权利主张的主体始终是人,技术进步的终极目的是增权予人,秉持技术向善的理念才能在被遗忘权与区块链技术之间寻求平衡,使区块链技术在科学可控的条件下为新闻业的融合改革提供助力。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选用了正硅酸四乙酯和硅烷偶联剂KH-550两种材料对铜锌合金粉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扫描电镜、热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等仪器表征其抗氧化性和红外消光能力。结果表明,铜锌合金粉及其改性物的氧化放热峰温(Tp)分别为332.2,330.1和302.3℃,增重率分别为16.5%,13.7%和14.6%。在3~5μm,两种改性物的质量消光系数(αλ)分别为0.82和0.63m2/g;在8~14μm,αλ值分别为0.69和0.53m2/g。与纯铜锌合金粉相比,改性物的红外消光能力下降有限,抗氧化性提高。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8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用去离子水超声、浓硝酸浸泡、浓硝酸超声等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 研究了表面处理对碳纤维的微结构、表面化学组成、相结构、复丝拉伸强度、以及改性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硝酸氧化和超声处理对碳纤维表面进行了有效改性, 其中硝酸处理使碳纤维表面粗糙度和含氧官能团数量显著增大, 超声处理使碳纤维获得良好的分散性并使碳纤维比表面积和含氧官能团增加。硝酸氧化与超声空化相结合强化了碳纤维表面的氧化和刻蚀作用, 从而增强了碳纤维与树脂基体界面之间的“机械锚定”和化学键合作用, 使碳纤维与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得以有效提高, 从而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8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使用浓硝酸和硅烷偶联剂(hk550)对PAN基碳纤维(3K)进行表面改性, 以酚醛树脂为基体制备复合材料,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研究了碳纤维的结构和表面特性。用拉伸试验机测量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用微纳米力学综合测试系统(UNMT-1)测量了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 用浓硝酸和偶联剂处理可提高碳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和化学活性, 可改善碳纤维与酚醛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 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磨损率降低。
分类: 能源科学 >> 能源(综合) 提交时间: 2022-10-26 合作期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摘要: 气凝胶具有高孔隙率和低热导率,能够吸收太阳光并转换为热能加热液态水,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驱动水蒸 发领域,可以实现高效的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为了提高气凝胶的水蒸发速率,选择吸水性好的聚丙烯酰胺(PAM)为基 底,聚多巴胺(PDA)为亲水改性材料,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PAM-PDA-PEG(PG-PAM)改性气 凝胶。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水接触角和拉曼 光谱(Raman)对改性气凝胶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光学性质、亲水性及水状态进行了表征。还利用模拟蒸发系统测试了 PAM-PDA-PEG的光热转换性能。结果表明,纯PAM的光热转换性能较弱,但经过改性后的PAM-PDA-PEG气凝胶不仅 具有良好的吸光性和亲水性,还蕴含大量的中间水,可以有效地降低蒸发所需要的能量。经过测试,PAM-PDA-PEG在 1 kWm-2的光强下蒸发速率达到2.40 kgm-2h-1,是纯PAM 的5倍。此外,脱盐和染料去除实验证明了PAM-PDAPEG 实际应用能力。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8-09-0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新疆农田土壤及周边河湖沉积物中酞酸酯污染非常严重,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现有微生物修复技术往往难以适用治理新疆地膜造成的酞酸酯污染。因此,迫切需要研发酞酸酯污染土壤及水体的修复技术及材料。基于应用材料表面的强疏水性对酞酸酯的优异吸附性能的原理,采用多巴胺聚合将3种纳米颗粒(BN、SiO2、Fe3O4)改性得到疏水性良好的材料,并通过SEM-EDS、ATR-FTIR光谱、Raman光谱、N2吸附脱附曲线等对改性材料进行表征。以新疆地膜污染土壤中常见的酞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为目标污染物进行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发的改性材料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平衡吸附量可达218.63 mg·g-1;吸附可以在22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与Freundlich模型均能良好的拟合,后者的相关性更好;并在pH(2~12)与氯化钠盐度 (高达4%)下,材料就能保持良好的吸附效果。该材料在修复干旱区酞酸酯污染土壤、沉积物及水体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软件 提交时间: 2025-01-07
摘要: 本文的目的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讨论逻辑控制类软件系统的可修改性问题。本文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提出为了实现系统的可修改性,计算机科学对世界的抽象叙述应该是:“世界是由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所组成的。”本文说明基于这一抽象的SEA(State Event Analysis状态事件分析)方法能够实现逻辑控制类系统的可修改性。本文以群梯建模的实例说明了SEA方法是如何通过利用并保持系统的可修改性而进行复杂逻辑控制系统建模的。本文内容有助于探索复杂制造系统建模的新的路径。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以不同种类的偶联剂对空心玻璃微球表面改性,改性后的微球填充酚醛树脂制备了酚醛复合泡沫塑料。研究了空心微球改性前后的表面性能和酚醛复合泡沫塑料的弯曲强度、断裂韧性以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偶联剂处理后的空心微球,降低了空心微球之间的团聚,增加了表面疏水性,改善了与基体间的相容性和界面性能,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不同种类偶联剂中,钛酸酯偶联剂以物理缠结的方式同酚醛基体聚合物链连接,硅氧烷偶联剂除部分与甲阶酚醛中的羟甲基有化学键合作用,大部分仍以物理缠结为主,戊二醛和硅氧烷协同改性通过形成缩醛结构将微球与基体连接起来,因此,在酚醛基复合材料中以戊二醛和硅氧烷偶联剂协同改性的效果最为明显。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8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以水为反应介质, 用马来酸酐对磷虾蛋白进行活化后再与丙烯腈共聚, 得到磷虾蛋白马来酸酐酯接枝聚丙烯腈共聚物(AKPM-g-PAN), 然后用湿法纺丝制备AKPM-g-PAN纤维并研究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 制备AKPM-g-PAN的最佳配方和条件是: AKP、马来酸酐与PAN的配比为2∶2∶12.5, 引发剂的质量为PAN质量的10%, 反应温度为60℃。按照最佳工艺条件进行接枝聚合反应, 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为15.8 万。AKPM-g-PAN纤维的断裂强度随着纺丝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着凝固浴浓度和凝固浴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而AKP的加入导致复合纤维的保水率提高, 但是影响聚丙烯腈原有的分子链规整性并失去了部分结晶能力。
分类: 工程与技术科学 >> 工程与技术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11-10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纳米材料可有效改善水泥基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为探索纳米SiO2、Fe2O3对混凝土材料的增强机理,研制力学性能更优的混凝土,制备了0%~2.0%掺量范围内单掺纳米SiO2、纳米Fe2O3、复掺纳米SiO2和纳米Fe2O3的混凝土试件,对养护龄期为7 d及28 d的混凝土力学性能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材料总掺量为1.5%且纳米SiO2掺量为1.0%、纳米Fe2O3掺量为0.5%时改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该复掺比例改性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及同掺量的单掺改性混凝土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采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对纳米改性混凝土内部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并借助能量分散谱仪分析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掺入的纳米SiO2及纳米Fe2O3会发生晶核作用并与Ca(OH)2晶粒发生化学反应,在混凝土内部分别生成珊瑚状、球状水化产物C-S-H凝胶及C-F-H凝胶,晶核的高活性吸附凝胶在其表面聚集,减少Ca(OH)2晶粒的数量,并互补填充形成密实的水化产物,使混凝土结构更加紧实致密。研究成果可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发提供参考。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8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采用常压空气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 分别对PBO、Armos 和Twaron 3 种高性能连续纤维进行了在线改性处理。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单丝拉伸强度(SFTS)和层间剪切强度(ILSS)等手段对比分析了纤维化学组成、物理形貌与粗糙度、拉伸性能以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 DBD改性后3 种纤维表面的氧、氮元素含量以及粗糙程度均增加, 其增强的复合材料ILSS分别提高了18.6%, 10.2%和24.8%。但是3 种纤维的表面氧、氮含量增加程度以及受刻蚀程度却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与纤维的分子构成和耐热性能有一定的关系, 综合影响了DBD对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能的改善。同时, 在纤维表面及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明显改善的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下, 纤维的SFTS没有明显的下降。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08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研究了含量分别为0%、1%、3%和5%的硅烷偶联剂改性前后的纳米TiO2对涂覆在45#碳钢上的聚氨酯涂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场发射电镜(FESEM)测试结果表明,未改性纳米TiO2在涂层中以团聚体的状态存在,经过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后的纳米TiO2在涂层中均匀分散,其中含量为3%的涂层结构最为致密。采用电化学阻抗(EIS)技术研究了纳米TiO2/聚氨酯复合涂层在3.5%NaCl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的阻抗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TiO2可明显提高聚氨酯涂层的耐腐蚀性,其中含3%改性纳米TiO2的涂层在浸泡过程中,始终呈现一个时间常数特征,在浸泡至2880h后,涂层电阻仍然为2.6×108 Ω·cm2,明显高于其他组分的涂层电阻,表明该涂层具有最好的耐腐蚀性。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8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作为生物活性酶催化剂在芳纶纤维纤维表面上进行接枝反应, 生成一层带有活性官能团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包覆层, 研究了生物酶催化接枝反应对芳纶纤维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物酶能有效地催化纤维上的接枝反应, 酶的浓度影响单体在纤维上的接枝率。随着酶浓度的提高有更多的单体接枝到纤维上, 使表面极性官能团含量、表面自由能和表面粗糙度大幅度地提高, 使纤维与树脂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增强。同时, 与原有的纤维改性方法相比, 生物酶催化接枝法基本保持了芳纶纤维的优异热学和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