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2-15
摘要: 采用经典的“学习-再认”范式,在测验阶段设置了目标探测的干扰任务,通过比较目标探测和分心拒绝是否会对记忆提取产生不同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提取干扰与再认记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无论对目标进行显性(实验1)还是隐性(实验2)的探测反应,目标探测下旧词的再认反应均要比分心拒绝下更优,表明外显记忆的提取也会受到注意资源的调节。但更为重要的是,在辨别力指数(d′)及判断标准(C)上的差异分析发现,目标探测并没有提高被试的再认水平,而是降低了被试的判断标准,使得被试在目标探测条件下更容易对词做出“旧”反应。这种反应倾向与目标探测的动作反应方式无关,也不受词汇的编码加工水平深浅的调节。由此可见,外显记忆提取并非完全的“自动化加工”,仍会受到注意资源的调节。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2-20
摘要: 记忆巩固通常在记忆编码后的休息或睡眠期间缓慢发生。然而,在应激状态下,记忆 有可能被快速巩固。鉴于长期以来缺乏对人类记忆巩固期神经活动的量化方法,应激状态下 记忆快速巩固的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拟采用计算神经科学手段,详细刻画应激状态下人类 情景记忆巩固期的神经重放过程。此外,我们还将整合认知心理学、脑成像技术、机器学习、 神经内分泌调控、应激诱发及生理生化检测等跨学科方法,来验证应激对神经重放的“双刃 剑”效应假说:尽管应激可能会加快神经重放的速度,促进记忆巩固,但它同时也可能会降 低神经重放的准确性并干扰其顺序。本研究将:(1)比较应激和非应激状态下神经重放的多 维特征差异;(2)探寻应激状态下神经重放与记忆提取和编码的交互作用;(3)尝试利用神 经内分泌和环境策略来调控人类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神经重放。本研究能够有助于确定促 进记忆巩固的理想大脑状态,并整合人类和动物的神经重放研究。同时,本研究还可能为保 护应激状态下的情景记忆功能,以及干预应激类精神疾病中的记忆障碍提供全新策略。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8-04
摘要: 研究发现,相比语词任务(VT),动作操作任务(SPT)可以促进随后的记忆,此现象被称为SPT效应或操作效应。以往关于动作操作促进记忆的证据多集中在项目记忆,最近的研究首次发现动作操作也能促进动作与物体的联结记忆。本研究拟综合使用ERP、眼动和两者同步技术,结合线索再认、联结再认与情景启动范式,考察SPT与VT条件下动作与物体的联结记忆的行为、眼动和神经活动差异,以期探究动作操作促进联结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本研究将深化动作记忆SPT效应和整合对联结记忆的作用的认识,推动联结记忆、动作记忆等领域的研究,为改善人类学习与记忆特别是联结记忆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8-09-13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情绪记忆增强效应在负性情绪记忆研究中被反复证实。尽管厌恶和恐惧同属负性情绪, 提示威胁的存在, 但由于它们的进化意义和生理功能不同, 可能导致它们对记忆的编码、保持、提取三个阶段不同的调节方向或调节强度。本文采用延迟再认任务,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考察健康成年被试对唤醒度和效价相当的恐惧和厌恶面孔的记忆编码、保持和提取。结果显示, 1)在记忆编码的早期, 被试主要加强了对恐惧面孔的注意(P1)和结构编码(N170), 而厌恶信息的加工受到了抑制; 2)从记忆编码晚期到记忆保持的整个阶段, 被试对厌恶信息的精细评估(编码阶段P3)和复述保持(保持阶段的负走向慢波)均强于恐惧信息; 3)相比于恐惧面孔, 厌恶面孔可能在工作记忆系统形成了更强的表征, 从而使被试在记忆提取时可回忆起更多的细节, 对记忆提取的信心更足(提取阶段P3)。这后两条发现是导致行为层面上厌恶情绪记忆优于恐惧情绪记忆的原因。本研究为“厌恶比恐惧具有更强的记忆增强效应”提供了高时间分辨率的脑活动层面的证据, 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负性情绪增强记忆的认知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7-09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采用Think/No-Think(TNT)范式结合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限制饮食者食物记忆提取抑制及其奖赏贬值效应的认知机制和脑基础。 [方法] 40名女性大学生被试(21名限制性饮食者,19名非限制性饮食者)参与实验。被试完成以食物图片和非食物图片为材料的 Think/No-Think(TNT)范式,其中TNT阶段在核磁共振扫描仪中进行,在TNT范式前后进行主观奖赏价值的测量。 [结果] 行为结果中并未观察到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记忆提取抑制能力的降低或损伤,但提取抑制的奖赏贬值效应随限制性进食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脑成像结果显示,限制性饮食者在抑制食物关联的记忆时,表现出更强的dlPFC的激活和更弱的奖赏和记忆脑区的激活。此外,dlPFC与记忆和奖赏脑区的连接强度随限制性进食得分的升高而减弱。进一步的分析表明,dlPFC和丘脑的功能连接强度介导了限制性进食得分与奖赏贬值效应的负性变化关系。 [局限] 本研究的被试均为健康大学生。在年龄上,执行功能处于整个年龄段的高峰阶段,因此可能出现天花板效应。 [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限制性饮食者进行食物奖赏调控的抑制控制缺陷,为理解限制性饮食者自我调控失败而导致过强的食物奖赏动机和过度进食行为提供了支持目标冲突模型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