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noErrors.js
  • 利用杂交水稻开花比例鉴定耐高温性的方法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1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选用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强的品种, 是缓解极端自然高温导致大幅减产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改进水稻品种耐高温性的鉴定技术, 2013 年和2014 年以4 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 用钵栽方法, 分别在开花前后不同时间将钵栽水稻移至人工气候室38.0 ℃高温下处理5 h, 以室外常温(穗层日最高气温31.2~32.8 ℃)处理为对照, 研究极端高温时段对结实率的影响。2015 年和2016 年以40 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进行5 个分期播种试验, 于水稻穗层温度达35 ℃以上时期, 从5 个播种期中选择20 个同期开始抽穗、生长整齐的稻穗挂牌标记,观察不同时段开花比例, 以研究品种间开花期耐高温能力与不同时间开花比例关系。结果表明, 杂交水稻开花期高温下11:30 前的开花比例、常温下12:00 前开花比例分别与耐高温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耐高温品种主要通过提高高温下的结实率而间接增强其耐高温指数, 而高温下的结实率则直接影响耐高温指数。高温下开花早的品种在常温下开花也早, 杂交水稻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9:30—12:30, 品种间在不同时刻开花的比例各异。开花后2 h 遇高温对结实率影响不明显; 穗层气温34 ℃、35 ℃且频率达80%以上的最早出现时间分别在13:30 和15:30, 选择日最高温度≥34 ℃或35 ℃出现前2 h 开花比例高的品种, 能有效地避开高温伤害。基于以上分析分别建立了利用开花期高温下11:30 前开花比例、常温下12:00 前开花比例和高温下结实率3 个指标预测鉴定耐高温指数回归模型, 准确率(预测值/实测值)高达92.29%~102.73%。为水稻品种开花期耐高温性鉴定提供了科学适用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