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noErrors.js
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2015—2020年宁夏基层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及驱动力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7-2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我国经济与卫生事业协同作用随着发展逐渐凸显。基层卫生健康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最前线,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卫生事业的主要任务。2015—2020 年宁夏农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目的 研究宁夏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及空间分布,并探索其驱动力。方法 通过构建宁夏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对 2015—2020 年宁夏 22 个县(区)203 个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进行研究。结果宁夏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数高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综合评价指数;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序列上呈现上升态势,在空间布局上呈由南向北逐渐下降的分布格局;卫生资源、医疗服务量等因子成为驱动两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子,区域经济因子逐渐弱化。结论宁夏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区域间差异显著,需从加大卫生投入、强化医防融合等方面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逐步强化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动两系统协同发展。

  • 我国村医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健康差异逐渐缩小。但村医作为农村居民健康问题的第一接触点,其医疗服务能力与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仍有差距。目的 调查我国东、中、西部村医医疗服务能力现状,分析其能力特点和主要不足,探讨村医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策略,为农村基层卫生人才能力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8月,课题组采用多阶段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东、中、西部五省份共抽取 3 916 名村医。通过在“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从常见病诊治、危急重症应急处置、规范用械、社区康复指导、医疗协同、医疗文书书写和中医药服务七个方面,对抽取的村医进行医疗服务能力现状线上问卷调查。结果 纳入分析的 3 916 名村医中,2 925 名(74.7%)村医具备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其中中部地区村医能力具备率较高(81.2%),东部次之(79.6%),西部最低(59.1%);2 098 名(53.6%)村医具备危急重症应急处置能力,其中中部地区村医能力具备率较高(61.6%),东部次之(52.3%),西部最低(40.1%);2 081 名(53.1%)具备规范使用医疗器械能力,其中中部地区村医能力具备率较高(62.3%),东部次之(53.8%),西部最低(36.3%);2 073 名(52.9%)具备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其中中部地区村医能力具备率较高(59.7%),东部次之(53.6%),西部最低(40.3%);3 120 名(79.7%)具备医疗文书书写能力,其中中部地区村医能力具备比例较高(82.6%),东部次之(82.0%),西部最低(72.7%);2 190 名(55.9%)具备医疗服务协同能力,其中中部地区村医能力具备比例较高(61.0%),东部次之(57.9%),西部最低(45.3%);2 443 名(62.4%)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其中西部地区村医能力具备率较高(64.8%),中部次之(62.7%),东部最低(58.7%)。结论 村医医疗服务技能具备较好,基本满足农村居民一般医疗服务需要;综合处置能力有待提升,不同地区能力差异显著。需加大村医能力培训力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完善村级医疗服务硬件设施建设与信息化建设,推进基层首诊制度的有效开展。

  • 北京市失能老人上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12-2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老人对上门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对其服务质量的评价是服务高质量实施的有力保证。目的 基于德尔菲法制定北京市失能老人上门医疗服务质量指标体系,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失能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质量评价提供客观标准。方法 根据文献研究和定性研究初步形成指标体系条目池,并设计专家函询表。在北京市地区选择在上门医疗服务和老年综合评估领域富有经验的社区护理、全科医学及管理研究专家21名,在2021年6-10月以邮件形式发出专家函询表,进行三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并统计专家的个人信息及权威程度相关指标,建立北京市失能老人上门医疗服务质量指标体系。结果 三轮专家函询表均全部收回且全部有效,专家积极系数为100%,21位专家权威程度在0.700~1.000,平均为0.927,达到可接受标准。第一轮专家函询的指标重要性、可行性协调系数分别为0.170和0.140(均P<0.001),第二轮分别为0.147和0.175(P<0.001),第三轮分别为0.231和0.208(均P<0.001),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函询结果可靠。最终构建的失能老人上门医疗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包括服务条件、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共3项一级指标及9项二级指标和34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适于评价单次上门医疗服务的实施质量,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相关制度与工作方案提供参考。

  • “互联网+”背景下中医延续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06

    摘要: 本文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中医延续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方法。成立相关护理亚专业学组,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开设中医护理门诊,通过医院与患者间的交互网络平台、患者微信群,依据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开展中医延续护理,同时建立患者健康档案,提供中医延续性护理服务。互联网+背景下中医延续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提供多层次医疗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患者需求。

  • 四川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组织特征及居家开展现状调查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1-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在老龄化日益加重、老年人就医需求多样化以及目前医疗资源紧张的大背景下,使得居家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此,国家大力鼓励发展居家医疗服务,四川省作为老年医疗居家护理服务的试点地区,当前开展主体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主,探讨其组织特征及服务开展现状十分必要。目的 调查四川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组织特征和居家医疗服务开展现状,为进一步促进居家医疗的规范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8-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7个市辖区、62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该机构的一般资料、人力资源、居家医疗开展情况及面临的问题进行资料收集和调查分析。结果 62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全职医务人员规模差异较大,其数量在10-316人之间,中位数为40(26,66);医务人员数量占全职员工数的百分比平均为84.9%11.3%;在所有职称中,初级及以下职称医生占比的中位数为45.5%(32.3%,56.5%),初级及以下职称护士占比的中位数为71.9%(50.7%,84.9%);医护比在0.43-2.63之间,平均为1.440.5。不同所在地和服务区域的机构组织特征进行比较,是否参与等级医院评审、有兼职医护人员、有住院床位、医务人员占比、医护比、医护职称占比等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51所(82.3%)机构已开展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开展慢病管理是开展居家医疗服务的影响因素(P<0.05)。26所(50.9%)机构开展时长<3年,31所(60.8%)机构服务最多的对象为60岁的老年慢病患者,35所(68.7%)工作量1-2天/周,服务形式以家庭医生签约为主(98.0%)。开展居家医疗服务阻碍因素排名前三的是人力资源不足、无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和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不到位。结论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组织特征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服务区域有所差别。居家医疗服务在四川省开展较广泛,但在服务形式、服务时间、工作量等方面还有待提升,建议各机构根据自身情况重视目前开展面临的问题,完善居家医疗服务相关标准和规范,重视慢病管理和机构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居家护理的快速发展。

  • 医联体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7-2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医联体建设是我国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医疗服务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研究显示,医联体建设可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但各整合要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并探究医联体背景下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 年 12 月,采用课题组自行编制的结构化问卷对成都市参与了医联体建设的 381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人员配置、门诊和住院服务、医联体建设情况等,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发放及回收问卷。以在岗职工数、注册全科医生数、床位数、门急诊人次、入院人次、病床使用率 6 项指标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评价指标,采用秩和比法将 381 家机构的服务能力分为 3 档,采用有序 Logistic 回归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381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位在岗职工数为 54(48)人,中位注册全科医生数为 4(8)人,中位床位数为 50(50)张,中位门急诊人次为 49 460(60 317)人次,中位入院人次为 1 440(2 071)人次,中位病床使用率为 68.43%(45.18%)。依据秩和比,服务能力被评价为好、中、差的机构分别有 61 家(16.0%)、260 家(68.3%)、60 家(15.7%)。有序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构建筑面积及与医联体内机构开展教学查房、远程读片情况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分档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四川省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较好,机构建筑面积及医联体帮扶方式中的教学查房、远程读片会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 基于医联体的社区“全 - 专结合”特色建设的实践与展望——以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1-3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社区医疗活动的主体是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新医改背景下,一直在探索适合的发展方式,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把全科医学与专病发展融合为一体的全 - 专结合模式,为中心学科建设的发展、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起了较大的作用。本文对枫林全 - 专结合实践进行总结,以期研究结果为相关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参考与借鉴。

  • 基于半径的中医类医疗机构空间配置及优化研究: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2-1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随着中国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编码,基层中医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推动中西医融合和优质医疗资源全民覆盖的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布局和服务能力不均衡,导致城市乡镇地区普遍存在医疗资源供需错位问题。目的 了解我国乡镇中医药服务开展状况,科学评价基层中医药诊疗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可及性,为优化基层中医药服务空间资源配置提供新思路并据此提出优化策略。方法 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点状地理空间数据,引入医疗服务半径概念来计算步行模式下不同层级中医类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采用空间核密度指数、空间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揭示中医类医疗服务供需能力的空间公平性。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中医类医疗资源布局优化类型及措施。结果 截至2022年增城区共计医疗机构699家,其中带有病床的中医类医疗机构18家,不同乡镇、街道的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分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中滩镇床位数/千人口为14.31张,在所有街道中排在第一位。永宁街道床位数/千人口排在末位,仅为0.89张。增城区中医类医疗机构呈现出明显的双中心格局,中新镇中部、派潭镇北部和石滩镇西南部居民的中医药服务可获得性较弱。不同乡镇的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差别较大,中医类医疗机构空间分布同城镇居民的整体空间聚集程度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吻合,不同乡镇间的中医药服务半径存在差异。结论 中医药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传统医学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应当采取更为科学的策略将中医药服务同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紧密结合,积极采取增加设施点、资源转移和下沉相结合、跨区域的中医药信息化联合诊疗的差异化策略,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和中西医并重的战略。

  • 基于患者视角的成都市城乡基层质量的差异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供需不匹配,不均衡是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改进城乡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同质化建设,准确了解城乡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差异至关重要。目的 对成都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比较,并分析不同患者特征对医疗服务质量体验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0年1月对成都市22个区(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注册全科医生的已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欧洲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成本(QUALICOPC)患者体验问卷和成都实际情况编制《成都市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患者问卷》,包含患者基本特征及医疗服务可及性、连续性、协调性、综合性4个维度,使用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2153例,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可及性、连续性、协调性、综合性维度得分分别为(0.45±0.26)分、(0.68±0.41)分、(0.48±0.41)分、(0.37±0.40)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维度得分分别为(0.45±0.27)分、(0.69±0.39)分、(0.46±0.42)分、(0.29±0.38)分,乡镇卫生院的综合性维度得分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工作状况(乡镇卫生院:β=-0.031,P=0.00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β=-0.028,P=0.003)、有无签约医生(乡镇卫生院:β=0.128,P<0.00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β=0.169,P<0.001)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综合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成都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PHC质量可及性、协调性、连续性水平较高,乡镇卫生院综合性维度得分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工作状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性服务体验有负向预测作用,有签约医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综合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 美国家庭健康预付费系统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基于文献分析法,系统总结美国家庭健康预付费系统(Home Health Prospective Payment System,HHPPS)发展历程、分组情况和支付模式。美国家庭健康预付费系统从建立之初至今已经发展了三个版本,分组结果更加精细化、科学化,从最初的 80 个家庭健康资源组增长到 432 个家庭健康资源组。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控费,但需要大量的家庭保健数据,需要科学完备的费用结算系统和病案管理系统,在我国现阶段推广实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国应该借鉴美国家庭健康预付费系统,建立一个统一标准化的评估系统,开发和完善居家医疗服务信息收集系统,多方面推动发展居家医疗服务,最终实现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付费模式,让居家医疗服务可持续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