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流域城市创新能力测度及空间分异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20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创新在全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据核心地位,城市是创新活动开展的主体区域,科学测度城市创新能力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及制定创新战略具有重要价值。以黄河流经区域中的48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人才培养能力、科技研发能力、经济支撑能力和环境服务能力4个维度构建了城市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Jenks Natural Breaks分类法、基尼系数、Moran’s I 等数据分析方法,测度了黄河流域城市创新能力,分析了黄河流域城市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异及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整体创新能力不高,少数高值城市与其余城市之间得分差距显著,创新能力呈现上、中、下游阶梯式递增趋势。(2)以朔州—陇南为线,城市创新能力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状态,且各维度的空间分布与总创新能力趋于一致。(3)黄河流域城市创新能力分布处于较不均衡状态,空间集聚特征表现为正向的空间关联,主要属于低值集聚的空间模式。(4)科技研发能力与人才培养能力对黄河流域城市创新能力的提高影响程度较大,其中有效发明数是各城市共同的障碍指标。

  • 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林、牧、渔业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5-15 合作期刊: 《智慧农业(中英文)》

    摘要: 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需求量呈不断增长态势,同时 也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为满足未来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中国冷链行业高质量健康发 展的新特征与新方向,但前提基础是精确认知低碳冷链物流发展状况。鉴于此,本文首先从能源转型、技术创新、 经济效益、国家政策四个层面构建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评价体系,并针对不同指标进行权重以及障碍度分析, 探究不同指标对低碳冷链物流发展的影响度;其次,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 评价模型对中国2017至2021年低碳冷链物流发展情况进行评分,确定中国低 碳冷链物流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指标中,绿色包装材料使用增长率、低碳技术论文发表数、科研人 员占比、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量增长率、氢氯氟烃制冷剂缩减率权重占比分别达到0.1243、0.1074、0.1066、 0.0982、0.0716,对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影响较大;2017 至2021 年间,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分从 0.1498到0.2359,同比增长约57.5%;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虽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依旧处于发展阶段。

  • 内蒙古入境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空间格局特征 与影响因素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19-03-0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入境旅游作为我国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对于我国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不可或缺;以内蒙古89个县域为研究对象,从资源吸引力、产业实力、接待组织能力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函数模型法、ArcGIS Voronoi图分析、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对入境旅游竞争力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研究区入境旅游资源吸引力与产业实力呈现出西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中部的空间格局,组织接待能力空间呈现破碎化特征。(2)竞争力呈现西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中部的空间格局,且竞争力较强的县域多分布在内蒙古边缘区。(3)强竞争力与较强竞争力县域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和赤峰、通辽、锡林浩特形成两大竞争力集聚区。(4)准则层中障碍度指数由大到小排名为:旅游资源吸引力、产业实力、接待能力;指标层障碍度来看,位于前5名的单项指标分别是:旅游资源质量,旅游外汇收入,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数量,国际旅行社数。(5)旅游资源吸引力与旅游组织接待能力相差悬殊是造成内蒙古入境旅游目的地旅游竞争力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旅游产业实力差异加剧了竞争力的差异化。

  • 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的耦合协调 关系及障碍因子诊断 ——以山西省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29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在构建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定量分析山西省11个地级市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关系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各地级市乡村旅游水平、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的区域差距较大,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2)晋中、临汾和运城为中度耦合协调级乡村旅游领先型,晋城、长治和吕梁为中度耦合协调级同步型,太原和阳泉为中度耦合协调级乡村旅游滞后型,忻州和大同为勉强耦合协调级同步型,朔州为初级耦合协调级乡村旅游滞后型。(3)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机构是限制山西省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障碍因子,且7个维度的障碍分布状况差异较大,各地级市的关键障碍因子并不一致。(4)山西省今后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优化乡村旅游供给,并结合各区域的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状况,采取合理措施推动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兰州市土地利用 多功能性评价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3-0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本文运用改进TOPSIS法对兰州市1995—2015年土地利用多功能及功能障碍度进行评价,以阐明基于可持续利用的兰州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时序变化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1)兰州市土地利用总功能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功能协调性经历先下降后上升,功能日趋多元化,功能重心由社会功能变为经济功能。(2)经济和社会功能均进入快速提升阶段,而生态功能经历不断下降后缓慢上升过程。(3)经济和社会功能障碍度随时间均在下降,而生态功能障碍度不断上升,并且成为障碍度最大的土地功能。兰州市今后应重点提升生态功能,关注经济、社会功能中的短板单项功能——农业生产和文化休闲功能,提高土地利用功能间协调性,实现土地多功能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 基于IUPCE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1-05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明确江西省2000—2015年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障碍因素, 本研究基于农业生产投入-利用-产出-消费-效应(IUPCE)过程, 选取2001-2016年统计年鉴的5类20个评价指标数据, 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运用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障碍度3个指标对其障碍因素进行诊断。结果表明: (1) 2000—2016年间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利用指标、产出指标、消费指标和效应指标发展水平在总体上都呈现出上升趋势, 且上升幅度产出指标>效应指标>消费指标>利用指标, 投入指标呈现下降趋势; (2) 2000—2015年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增长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年均增长率为3.43%, 增长较为缓慢; (3) 2000—2008年影响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有化肥有效利用系数、化肥使用强度、人均耕地、森林覆盖率、农民人均纯收入; 2009—2015年影响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化肥使用强度、复种指数、有效灌溉系数、农作物播种面积; (4) 2000—2015年投入指标和利用指标是影响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且投入指标和利用指标的障碍度值呈逐渐增大趋势, 产出指标、消费指标和效应指标的障碍度值在总体上呈减小趋势。

  • 黄河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协调性 及障碍因素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8-09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关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与城市化耦合协调互动关系,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文章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城市化与ESV的耦合协调关系及主导障碍因素。结果表明(: 1)19952018年,黄河流域ESV发生了很大的改善,整体增加了33.05109元,且以调节服务为主导,草地、林地、耕地服务价值对总ESV贡献率较高。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PE)呈现南高北低、中游高上下游低的空间格局。(2)PE 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CCD)逐渐改善,轻度耦合协调增加了27.12%,严重失调类型减少了45.46%,耦合亚型从城市化滞后型转变为ESV滞后型;从空间上看,CCD呈现南高北低、中游优于上游和下游的空间格局,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高-高和低-低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ESV高且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中游和下游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ESV较低的上游地区。(3)19952018年主导障碍因素未发生明显改变,ESV系统以调节服务为主,而城市化系统以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为主。基于此,应厘清ESV和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关注城市化进程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和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实现流域整体优质协调发展。

  • 黄河上游生态脆弱区复合生态系统韧性时空分异 ——以宁夏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提升生态脆弱区抗扰动和恢复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基于经济、社会、自然多维视角的 复合生态系统韧性评估模型,利用熵值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20102020年宁夏复合生态系统韧性进行时空差 异性分析,借助耦合协调模型、相关性分析和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生态韧性提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宁夏 复合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呈上升态势,但整体水平较低,经济韧性增速最快。高经济韧性北部密集分布,高社会韧性 以市区为中心成片分布,高自然韧性主要连片分布在东、南、西、北四角,北部复合生态系统韧性高于中部和南部。 (2)宁夏复合生态系统的耦合度较高、但协调度偏低,研究时段内耦合协调度提升缓慢,大部分区县仍处于严重失 调和中等失调状态。(3)经济结构与经济潜力、基础设施、民生改善、自然环境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准则层中人 口数量、环境压力、经济活力对复合生态系统韧性提升产生较大影响,指标层中综合能源消耗量和交通仓储邮政人 员数对大部分区县韧性提升有较大影响。今后需积极发挥各影响因素的正向协同效应,快速提升宁夏复合生态系 统韧性,以有效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先行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