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芸豆养分及养分吸收、积累和分配特征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研究红芸豆养分限制因子、植株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积累及分配规律, 可为红芸豆合理施肥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大田试验条件下, 以‘英国红’红芸豆为试材, 设置缺素试验, 采集全施肥区植株样品,分析研究红芸豆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量、养分含量及积累量。结果显示, 氮磷钾配合全施显著提高红芸豆产量; 缺氮、缺磷、缺钾处理与全施肥处理相比, 产量分别降低14.2%、8.0%和11.3%, 表明影响红芸豆产量的限制因子为氮>钾>磷。在整个生育期, 红芸豆干物质累积速率先升高后降低; 根、茎、荚皮和豆粒干物质累积量呈上升趋势, 叶干物质在收获期有下降趋势, 收获时不同部位干物质量为豆粒>茎≈荚皮>叶片>根。随生育期推进, 茎、叶和荚皮中氮含量呈递减趋势, 豆粒中氮含量呈递增趋势, 而各器官磷、钾含量呈递减趋势。盛花期到结荚期是养分累积最大期, 其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占整个生育期吸收总量的28.14%、49.22%和56.20%; 不同器官吸收累积氮、磷、钾量不同, 成熟期豆粒、叶、茎和根中均为累积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 荚皮中累积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每生产100 kg 红芸豆需供给N 4.37 kg、P2O5 2.38 kg、K2O 3.53 kg,比例为1∶0.54∶0.81。

  • 高盆樱桃与钟花樱桃的地理分布模拟及生态特征比较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 基于限制程度排序的卢龙县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划定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耕地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先决条件, 也是保障社会安全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耕地总体数量基数大, 但整体的质量水平却很低。为明确耕地整治方向, 针对不同地区进行不同重点的耕地整治, 本文基于秦皇岛卢龙县农用地分等定级, 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得分因子标识法, 确定限制因子组合类型, 引入障碍度模型对限制因子组合进行修正, 对卢龙县进行限制因子重点区域划定。结果显示, 卢龙县15 981个耕地地块都存在高限制因子, 汇总95 种限制因子组合类型, 共计43 909.71 hm2。引入障碍度模型修正后卢龙县耕地可划分为5 个主导限制因子重点区域: 道路通达度限制因子主导区、地形坡度限制因子主导区、灌溉保证率限制因子主导区、农田防护林比率限制因子主导区和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因子主导区; 其中农田防护林比率限制因子主导区整治面积最大, 为37 680.91 hm2, 占耕地总面积的85.81%, 主要分布在卢龙镇、燕河营镇和双望镇; 其次为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因子主导区, 面积为3 861.32 hm2, 主要分布在印庄乡; 道路通达度限制因子主导区整治面积为1 876.16 hm2, 主要分布在双望镇; 灌溉保证率限制因子主导区整治面积为319.44 hm2, 主要分布在燕河营镇; 地形坡度限制因子主导区整治面积最小, 为171.87 hm2, 占耕地总面积的0.39%, 主要分布在刘田各庄镇。结合重点区域内限制因子可知, 卢龙县主要限制因子以农田防护林比率和有效土层厚度为主, 灌溉保证率和道路通达度为辅; 在进行耕地整治时, 可重点加强防护林建设, 增加有效土层厚度, 改良土壤, 提高土壤肥力, 加强农田设施及田间道路建设, 确保粮食稳中增产, 保障区域内粮食安全。研究结果可为丘陵山区整治规划、划定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区域提供技术支持, 为今后耕地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 海南岛红树林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分布格局及形成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4-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红树林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较低的光补偿点,表现出较高的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是“蓝碳”重要组成。准确估算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GPP 并量 化其限制因素贡献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Sentinel-2 影像和环境 因子数据,基于红树植被光合作用光利用效率模型估算了2016—2020 年海南岛红树林生态 系统GPP,并探究其时空分布格局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内,海南岛红树 林生态系统年GPP 呈现出增长趋势,东部高于西部,北部高于南部;(2)在形成机制上, 海南岛红树林生态系统GPP 时空分布格局受到多气象因素综合影响,年内季节性上GPP 在 “旱→雨”过渡期随着空气温度(air temperature,Tair)的限制降低、光合有效辐射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与海水温度的促进作用,展现出较高的GPP;旱 季中期Tair 低,对GPP 限制严重,但随着纬度的降低,Tair 限制的程度被减弱;雨季则由于 较高的云覆盖,使得PAR 成为GPP 的限制因素。该研究结果为评估区域红树林对于全球碳 循环的贡献提供基础数据,为揭示影响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动态的关键环境因素提供理论支 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