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noErrors.js
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25~48周龄海兰褐蛋鸡蛋氨酸供给量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25~48周龄海兰褐蛋鸡蛋氨酸(Met)供给量。试验选取整齐度92%、24周龄海兰褐蛋鸡720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对照组不添加DL–Met(Met含量0.25%),其余各组Met含量分别为0.31%、0.35%、0.39%、0.43%和0.47%。试验期24周。结果表明:1)随饲粮Met水平提高,蛋鸡产蛋率、日产蛋量显著提高(P0.05)。2)二次曲线分析显示,以产蛋率、日产蛋量和料蛋比为评价指标,试验期1~8周和9~24周蛋鸡Met供给量分别为0.36%和0.38%。3)试验4周,饲粮Met水平对血浆总蛋白(TP)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0.31%、0.39%和0.43%Met组血浆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4周,饲粮Met水平对蛋鸡血浆TP和UA含量未见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25~32周龄与33~48周龄海兰褐蛋鸡Met供给量分别为0.36%和0.38%。

  • 不同饲粮组成对泌乳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性能、指标及氮磷排放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减少饲粮氮磷水平或使用复合添加剂对泌乳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氮磷排放量的影响,旨在不影响生产性能的前提下减少奶牛粪尿中氮磷的排放量。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将36头泌乳荷斯坦奶牛分为3组,每组12头,分别为对照(CR)(原奶牛场配方饲粮)、低氮和磷(LPP)组[原奶牛场配方饲粮减少0.70%的氮(粗蛋白质)、0.03%的磷]、复合添加剂(CA)组[原奶牛场配方饲粮+复合添加剂(由活性酵母、酶制剂和有机锌混合组成)]。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测定产奶量、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及氮磷排放量。结果表明:各组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乳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LPP组与CR组相比,酸性洗涤纤维、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73.12%、42.94%(P0.05),CA组的血液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磷含量显著高于CR组(P<0.05)。结果提示,在满足正常营养需求的情况下,适当控制奶牛氮磷摄入量和使用复合添加剂均能降低氮磷的排放量。

  • 过瘤胃甜菜碱对肉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调控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甜菜碱(betaine)对肉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0只4月龄的湖羊公羊,随机分成5个组:空白对照(Con)组、2.2 g/d甜菜碱组(B-2.2)、2 g/d过瘤胃甜菜碱组(RPB-2)、4 g/d过瘤胃甜菜碱组(RPB-4)和6 g/d过瘤胃甜菜碱组(RPB-6)。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B-2.2组的肉羊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总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2)与Con和B-2.2组相比,RPB-2、RPB-4和RPB-6组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尿素氮、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了总蛋白的含量(P<0.05),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中,饲粮中添加过瘤胃甜菜碱,可以提高肉羊的生长性能,改善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适宜添加量为4 g/d。

  • 配方奶粉中添加益生元对SD大鼠生长性能、指标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配方奶粉中添加益生元对SD大鼠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相近的15日龄(断奶前1周)健康SD大鼠48只,适应3 d后将其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6只,其中A组为对照组,饲喂普通配方奶粉,B组和C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低聚糖益生元或多糖益生元的配方奶粉,饲养期为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B组和C组SD大鼠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3.55%和8.33%,料重比分别降低了9.80%和13.06%,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B组SD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降低(P≤0.05);C组SD大鼠血清胰岛素(Ins)、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HDL-C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B组SD大鼠血浆非必需氨基酸中精氨酸(Arg)、丝氨酸(Ser)和丙氨酸(Ala)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C组SD大鼠血浆非必需氨基酸中Arg、Ser、甘氨酸(Gly)、Ala和酪氨酸(Tyr)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B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2.42%和5.57%,但均无差异显著(P>0.05);C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7.39%和8.20%,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在配方奶粉中添加低聚糖益生元或多糖益生元均可以改善SD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提高其养分表观消化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SD大鼠的生长,且以添加多糖类益生元的效果更佳。

  • 热应激对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究不同品种(系)肉牛的耐热性差异。选取体重相近[(185.89±14.02) kg]、健康的青年西杂牛(西门塔尔×宣汉黄牛)、地方黄牛(宣汉黄牛)和犏牛(娟姗牛×麦洼牦牛)各6头为研究对象,试验期间不同品种(系)的青年肉牛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时间为2015年4—9月,预试期7 d,正试期180 d。结果表明:1)试验牛舍5—8月温湿度指数(THI)高于72,属于热应激期,且显著高于4(热应激发生前)和9月(热应激发生后)(P<0.05);热应激环境导致各试验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显著升高(P<0.05)。试验期间犏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地方黄牛(P<0.05)。2)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单位体重干物质采食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6月为最低,均较4月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幅度为犏牛>西杂牛>地方黄牛。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均在6月最低,分别较4月降低了27.62%(P<0.05)、10.81%(P>0.05)和46.15%(P<0.05);西杂牛的ADG在4—7月显著高于犏牛(P<0.05)。西杂牛和犏牛的料重比(F/G)以6月为最高,分别较4月升高了63.01%(P<0.05)和89.03%(P<0.05);地方黄牛的F/G在9月最高,较4月升高了53.12%(P<0.05)。3)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7月均较4月显著降低(P<0.05);西杂牛7月的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较4月显著降低(P<0.05),而热应激对地方黄牛和犏牛的EE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热应激期内犏牛中性洗涤纤维(NDF)(6月)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5—8月)较热应激发生前显著降低(P<0.05);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和犏牛钙(Ca)(西杂牛:6—8月;犏牛:5—8月)和磷(P)的表观消化率(西杂牛:6—7月;犏牛:5—8月)较热应激发生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期间,不同品种(系)牛的CP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西杂牛和地方黄牛的EE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地方黄牛的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西杂牛和犏牛(P<0.05),西杂牛和地方黄牛的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此外,5—9月地方黄牛的Ca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4)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血清中葡萄糖(GLU)浓度均以6月最低,较4月分别降低了16.82%(P<0.05)、12.82%(P>0.05)和15.90%(P<0.05);热应激期间各试验牛血清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浓度均以7月最低,显著低于4月(P<0.05);试验期间西杂牛和地方黄牛血清中尿素氮(UN)浓度随年龄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而犏牛血清中UN浓度则持续升高;6—9月各试验牛血清肌酐()CRE浓度均显著高于4、5月(P<0.05),且7—9月犏牛血清CRE浓度显著高于地方黄牛(P<0.05)。综上所述,热应激导致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降低、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地方黄牛的耐热应激能力强于西杂牛和犏牛,犏牛对热应激最敏感。

  • 凹土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及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凹凸棒土负载纳米氧化锌(凹土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10头21日龄体重相近[(6.30±0.51) kg]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ANT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g/kg 50%喹乙醇+150 g/kg 15%金霉素+50 g/kg 10%硫酸黏菌素,氧化锌组(ZO组)饲喂基础饲粮+3 000 mg/kg氧化锌,纳米氧化锌组(NZO组)饲喂基础饲粮+800 mg/kg纳米氧化锌,低凹土纳米氧化锌组(LA-ZO组)饲喂基础饲粮+700 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中凹土纳米氧化锌组(MA-ZO组)饲喂基础饲粮+1 000 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高凹土纳米氧化锌组(HA-ZO组)饲喂基础饲粮+1 300 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9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凹土纳米氧化锌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2)LA-ZO组腹泻率与CON组、ANT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LA-ZO组腹泻指数相比于CON组、ANT组和NZO组均显著降低(P<0.05)。3)LA-ZO组和MA-ZO组胰腺指数与NZO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4)与CON组相比,MA-ZO组血液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液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提高(P<0.05),且显著高于ANT组和NZO组(P<0.05);HA-ZO组血液HDL含量显著高于CON组和ANT组(P<0.05)。结果显示,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凹土纳米氧化锌可提高仔猪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改善仔猪生长发育,同时可降低血液TG和TC含量,提高血液HDL含量,加强脂代谢和胰腺器官发育,可替代抗生素和高锌的使用。

  • 凹土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及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凹凸棒土负载纳米氧化锌(凹土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10头21日龄体重相近[(6.30±0.51) kg]的健康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ANT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g/kg 50%喹乙醇+150 g/kg 15%金霉素+50 g/kg 10%硫酸黏菌素,氧化锌组(ZO组)饲喂基础饲粮+3 000 mg/kg氧化锌,纳米氧化锌组(NZO组)饲喂基础饲粮+800 mg/kg纳米氧化锌,低凹土纳米氧化锌组(LA-ZO组)饲喂基础饲粮+700 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中凹土纳米氧化锌组(MA-ZO组)饲喂基础饲粮+1 000 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高凹土纳米氧化锌组(HA-ZO组)饲喂基础饲粮+1 300 mg/kg凹土纳米氧化锌。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9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凹土纳米氧化锌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2)LA-ZO组腹泻率与CON组、ANT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LA-ZO组腹泻指数相比于CON组、ANT组和NZO组均显著降低(P<0.05)。3)LA-ZO组和MA-ZO组胰腺指数与NZO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4)与CON组相比,MA-ZO组血液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液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提高(P<0.05),且显著高于ANT组和NZO组(P<0.05);HA-ZO组血液HDL含量显著高于CON组和ANT组(P<0.05)。结果显示,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凹土纳米氧化锌可提高仔猪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改善仔猪生长发育,同时可降低血液TG和TC含量,提高血液HDL含量,加强脂代谢和胰腺器官发育,可替代抗生素和高锌的使用。

  • 哺乳期梅山和大白仔猪指标及其胃肠道消化酶活性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目的)比较研究哺乳期梅山仔猪和大白仔猪早期生理特性。(方法)选取6头预产期相近的纯种梅山母猪和大白母猪,于分娩后第14天每窝随机选取1头仔猪屠宰,采集血液、胰腺、胃肠道内容物和粪样,测定血液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结果)结果显示,哺乳大白仔猪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哺乳梅山仔猪(P<0.05);哺乳梅山仔猪胃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哺乳大白仔猪(P<0.05),而空肠乳糖酶活性显著低于哺乳大白仔猪(P<0.01);哺乳梅山仔猪盲肠乙酸、丙酸和总挥发酸含量以及丙酸比例极显著高于哺乳大白仔猪(P<0.01),而空肠乙酸浓度和结肠乙丙比则较哺乳大白仔猪低(P<0.05)。(结论)提示,在生长早期,哺乳梅山仔猪和哺乳大白仔猪在血液生化指标及其胃肠道消化酶活性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