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鲜草部分替代青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鲜草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8头体重、胎次、产奶量相近,处于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饲喂以苜蓿鲜草替代基础饲粮中50%和75%苜蓿青干草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苜蓿鲜草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各试验组乳体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苜蓿鲜草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葡萄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Ⅰ组奶牛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经济效益均有所增加,其中试验Ⅱ组净增收益最高,为9.06元/(头d)。综合得出,苜蓿鲜草可以部分替代奶牛饲粮中苜蓿青干草而不影响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且能增加经济效益。

  • 鲜草部分替代青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鲜草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8头体重、胎次、产奶量相近,处于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饲喂以苜蓿鲜草替代基础饲粮中50%和75%苜蓿青干草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苜蓿鲜草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各试验组乳体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苜蓿鲜草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葡萄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Ⅰ组奶牛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经济效益均有所增加,其中试验Ⅱ组净增收益最高,为9.06元/(头d)。综合得出,苜蓿鲜草可以部分替代奶牛饲粮中苜蓿青干草而不影响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且能增加经济效益。

  • 中国施肥产量效应的Meta 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1-06-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探究不同生境下苜蓿产量对施肥的响应,为苜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以中国为研究区域, 以不施肥苜蓿为对照,通过检索文献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法(Meta-anal⁃ysis),系统探究苜蓿产量对不同肥料的响应及与生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施肥均有显著增产效应(P800 mm的湿润区氮磷钾配施的增产效应最高,为29.2%(P<0.05)。(3)土壤类型影响施肥的增产效应,肥力较低的土壤(栗钙土和黄绵土)单施有机肥可明显提高苜蓿产量;贫磷土壤(黑垆土)单施磷肥的增产率最高,为183.0%(P<0.05)。该研究可为不同降雨条件和不同土壤类型区苜蓿人工草地合理施肥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不同含水量紫花青贮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含水量和添加剂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以期解决苜蓿青贮困难的问题,提高其青贮品质。采用双因素(含水量×添加剂)完全随机设计,含水量分别为70%和60%;添加剂分4个组,对照组不含添加剂,其余各组均含3个水平,分别为乳酸菌组(LA组,3、6、9 mg/kg)、纤维素酶组(CE组,25、50、100 mg/kg)以及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混合组(LA×CE组,3×25、6×50、9×100 mg/kg),每个组3个重复,共20个组。青贮90 d后,测定其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糖(WSC)含量及pH、氨态氮/总氮(AN/TN)。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LA组均显著提高了青贮料的WSC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青贮料pH(P<0.05);且6 mg/kg LA组青贮料的CP和WSC含量高于3和9 mg/kg LA组,pH低于3和9 mg/kg LA组。与对照组相比,各CE组均显著降低了青贮料的ADF含量和pH(P<0.05),且50 mg/kg CE组青贮料的ADF含量和pH低于25和100 mg/kg CE组。各LA×CE组青贮料的CF、ADF含量和pH大部分低于各LA和CE组,WSC含量均高于各LA组和CE组,且6×50 mg/kg LA×CE组青贮料的CF、ADF、WSC含量和pH与各LA和CE组差异显著(P<0.05)。除9 mg/kg LA组和100 mg/kg CE组外,相同添加剂下70%含水量青贮料的CP含量显著低于60%含水量(P<0.05);相同添加剂下70%含水量青贮料的CF和ADF含量显著高于60%含水量(P<0.05)。由此可见,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及两者复合添加均对苜蓿的青贮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以添加6×50 mg/kg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效果最好,且60%含水量下的青贮效果更优。

  •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粗多糖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苜蓿粗多糖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取540只27周龄的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500、1 000、2 000和4 000 mg/kg苜蓿粗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4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1~8周,500、2 000和4 000 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产蛋率均显著提高(P0.05);2)250、500和1 000 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在试验第6、8、12、16、20和24周蛋壳颜色显著加深(P<0.05),且在试验第8、12、16周较4 000 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蛋壳颜色亦显著加深(P<0.05);3)2 000 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在试验第6、20、24周蛋壳强度显著提高(P<0.05);4)试验第8、12、16、20和24周,250、500、1 000和2 000 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蛋壳厚度显著增加(P<0.05),且4 000 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在试验第8、20、24周蛋壳厚度亦显著增加(P<0.05);5)2 000 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在试验第10、12和24周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显著提高(P<0.05),且2 000 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在试验第10和12周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显著高于250、1 000和4 000 mg/kg苜蓿粗多糖添加组(P<0.05)。试验表明,产蛋期蛋鸡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苜蓿粗多糖可以显著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且推荐适宜添加水平为250 mg/kg。

  • 多糖对夏季高温环境下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夏季高温环境下在饲粮中添加苜蓿多糖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将540只156日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500、1 000、2 000和4 000 mg/kg苜蓿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6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苜蓿多糖对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不合格蛋率和死淘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添加500、1 000和4 000 mg/kg苜蓿多糖显著提高了蛋鸡的产蛋率(P0.05);250 mg/kg苜蓿多糖添加组第4和6周末的蛋黄颜色显著提高(P<0.05);500 mg/kg苜蓿多糖添加组第6周末的蛋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第1、4和6周末的蛋黄颜色显著提高(P<0.05);1 000 mg/kg苜蓿多糖添加组第4和6周末的蛋壳颜色显著加深(P<0.05),第1、2和4周末的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0.05),第1和6周末的蛋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第1、2、4和6周末的蛋黄颜色显著提高(P<0.05);2 000 mg/kg苜蓿多糖添加组第1和4周末的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0.05),第6周末的蛋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第1、4和6周末的蛋黄颜色显著提高(P<0.05);4 000 mg/kg苜蓿多糖添加组第4周末的蛋壳颜色显著加深(P<0.05)且蛋壳强度显著提高(P<0.05),第1和4周末的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0.05),第6周末的蛋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第1、4和6周末的蛋黄颜色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夏季高温环境下,在饲粮中添加适量的苜蓿多糖可以有效缓解蛋鸡的热应激,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且适宜添加量为1 000 mg/kg。

  • 不同供磷水平对紫花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2-2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探讨不同供磷水平下紫花苜蓿根际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多样性,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紫花苜蓿对肥料的高效 利用机制。本研究设置5种不同供磷水平,通过田间试验,应用Biolog方法对紫花苜蓿根际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进 行研究。结果表明:( 1)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根际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供磷水平为P3(300 kghm-2 )时, Simpson指数、Richness指数达到最大值,提高了微生物对不同分类碳源的利用。( 2)当磷肥浓度过高时,会显著降 低微生物群落Simpson指数,同时也会降低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率。( 3)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供磷水平下根际 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率有显著差异,供磷水平为P4(450 kghm-2 )时,微生物群落对各类碳源利用差异最小。

  • 膨化草粉–亚麻籽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初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妊娠后期及哺乳期母猪饲粮中添加不同量的膨化苜蓿草粉–亚麻籽对其繁殖性能及初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80头妊娠后期(妊娠83 d)长×大二元初产母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10%和15%膨化苜蓿草粉–亚麻籽。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5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膨化苜蓿草粉–亚麻籽可显著提高母猪平均日采食量(P0.05);3)仔猪断奶(21日龄)时,15%膨化苜蓿草粉–亚麻籽添加组的均匀度最好。由此可见,膨化苜蓿草粉–亚麻籽可以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及初乳中MUFA含量与UFA/SFA值。

  • 草粉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草粉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选取体重在24~28 kg的波尔山羊母羊75只,采用完全随机化区组设计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其他4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用10%、20%、30%、40%的苜蓿草粉等量替代花生秧。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60 d。结果发现,5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苜蓿草粉替代量的增加,平均日采食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3组,随着苜蓿草粉替代量的增加,平均日增重则表现出升高的趋势;4个试验组的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Ⅳ组最低,为6.53。结果提示,波尔山羊饲粮中用苜蓿草粉替代花生秧可以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苜蓿草粉替代量为40%时波尔山羊生长性能表现较好,但饲料成本增加。

  • 草粉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草粉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选取体重在24~28 kg的波尔山羊母羊75只,采用完全随机化区组设计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其他4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用10%、20%、30%、40%的苜蓿草粉等量替代花生秧。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60 d。结果发现,5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苜蓿草粉替代量的增加,平均日采食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3组,随着苜蓿草粉替代量的增加,平均日增重则表现出升高的趋势;4个试验组的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Ⅳ组最低,为6.53。结果提示,波尔山羊饲粮中用苜蓿草粉替代花生秧可以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苜蓿草粉替代量为40%时波尔山羊生长性能表现较好,但饲料成本增加。

  • 镉胁迫对紫花幼苗生理特性和镉富集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6-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甘农三号紫花苜蓿幼苗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探究了在10d内不同浓度(0~2.0 mmolL-1)镉(Cd)胁迫对其根长、茎长、生物量、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Cd富集及其亚细胞分布的影响,为阐明植物遭受Cd胁迫的毒害机制和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0.125 mmolL-1)Cd能促进幼苗根和茎的生长,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浓度(0.5~2.0 mmolL-1)Cd显著抑制幼苗根和茎的生长,叶绿素及生物量显著降低;Cd胁迫使MDA含量显著增加,而SOD和POD活性显著增强,其中Cd胁迫浓度为0.5 mmolL-1时,SOD和POD活性达到最大值,这可能是植物对环境胁迫的一种应激保护反应;Cd在各亚细胞组分中的含量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且均随Cd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Cd胁迫浓度为0.125mmolL-1时,水培10 d的紫花苜蓿幼苗单株地上部对Cd的净化率最高可达0.214%,而整盆植株在单位体积内对Cd的净化率最高可达15.5%;当Cd胁迫浓度为2.0 mmolL-1时,紫花苜蓿幼苗地上部Cd含量达89.36 gg-1。这些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对Cd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虽未达Cd超富集植物的临界标准,但从植株生物量、耐Cd能力、富集Cd量及对Cd的净化率等方面综合考虑,紫花苜蓿在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中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 皂苷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皂苷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50只190日龄的海蓝褐壳蛋鸡,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120、240、480 mg/kg的苜蓿皂苷。试验期77 d。结果表明:1)Ⅱ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分析各项指标,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20 mg/kg的苜蓿皂苷效果较好。

  • 不同干燥工艺加工的粗多糖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鸡蛋中抗体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干燥工艺加工的苜蓿粗多糖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器官指数和血清、鸡蛋中抗体含量的影响。选取54只38周龄的京红1号产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单笼饲养。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000 mg/kg微波真空干燥所得苜蓿粗多糖1(ACPS1)和减压烘干干燥所得苜蓿粗多糖2(ACPS2)。试验期6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在试验第28~36天,ACPS1组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2)试验第63天,ACPS1组蛋鸡的蛋黄颜色显著增加(P0.05)。3)ACPS1组蛋鸡的肝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4)ACPS1组蛋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Y(IgY)含量显著增加(P<0.05),ACPS1和ACPS2组血清中新城疫抗体(NDV-Ab)、蛋黄中NDV-Ab、蛋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ACPS1组蛋黄中NDV-Ab、蛋清中IgA和IgM含量均显著高于ACPS2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苜蓿粗多糖能加深蛋鸡的蛋黄颜色,增加血清和鸡蛋中的抗体含量,且ACPS1的效果更佳。

  • 土壤水分胁迫对新疆大叶构件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新疆大叶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揭示不同土壤水分胁迫(田间持水量的85%,65%,45%)下新疆大叶苜蓿构件生物量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① 轻度水分胁迫下,新疆大叶苜蓿干重生物量最高,主根最长,分枝数、叶片数最多;② 细根数量、干重生物量、构件占比和生长速率均呈现重度水分胁迫>轻度水分胁迫>充分供水的规律;③ 不同土壤水分胁迫使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占比呈现不同规律,充分供水与轻度水分胁迫下遵循:茎构件>叶构件>根构件>花构件的规律,而重度水分胁迫下遵循:根构件>茎构件>叶构件>花构件的规律;④ 轻度水分胁迫下根茎比和地下与地上部分比最佳,植株适应干旱环境且生长健壮。该结果为揭示作物高效用水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新疆大叶苜蓿的增产提供理论依据。

  • 草粉对育肥猪肉品质、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60.28±0.73) kg的健康“长×大”或“大×长”二元育肥猪13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2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10%、20%和30%的苜蓿草粉。预试期7 d,正试期72 d。结果表明:1)5%苜蓿草粉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ADG)最高,增重成本最低。2)饲粮添加苜蓿草粉对育肥猪的肌肉pH45 min、熟肉率、大理石纹和肉色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苜蓿草粉组的肌肉pH24 h极显著降低(P<0.01);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苜蓿草粉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20%苜蓿草粉组育肥猪的肌肉鲜味氨基酸(DAA)(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必需氨基酸(EAA)(蛋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及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提高(P<0.05)。4)随饲粮苜蓿草粉添加水平的增加,育肥猪的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逐渐减少,肌肉不饱和脂肪酸(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 PUFA和n-3 PUFA含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20%和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MUFA、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肉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20%和30%苜蓿草粉组的肌肉PUFA、亚油酸、α-亚麻酸、n-6 PUFA和n-3 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P<0.05);肌肉n-6 PUFA/n-3 PUF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5%和10%苜蓿草粉组(P<0.01)。综上,饲粮添加20%苜蓿草粉可使育肥猪的肌肉DAA、EAA含量以及PUFA中亚油酸、α-亚麻酸含量提高,n-6 PUFA/n-3 PUFA降低,有利于n-3 PUFA在肌肉中的富集,可以提高猪肉品质和营养价值。

  • 紫花粗多糖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紫花苜蓿粗多糖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540只30周龄的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500、1 000、2 000、4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试验期144 d。结果表明:1)试验第1~8周,2 000、4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产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5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P<0.05);试验第17~20周,2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5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P<0.05),同时25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144天,各紫花苜蓿粗多糖组蛋黄颜色均显著加深(P<0.05);试验第90天,4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哈夫单位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60天,2 000、4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蛋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120天,1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蛋形指数亦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61~90天,250、1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软破壳蛋率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80天,500、2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盲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同时4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盲肠乳酸杆菌数量也显著增加(P<0.05);试验第144天,1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盲肠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40、80、120、144天,500、1 000 mg/kg紫花苜蓿粗多糖组盲肠双歧杆菌数量均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紫花苜蓿粗多糖可以显著提高产蛋期蛋鸡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优化盲肠菌群结构,且500 mg/kg为适宜添加水平。

  • 素对脂多糖刺激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素对脂多糖(LPS)刺激下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和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成6组,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基,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 μg/mL LPS(L组)、1 μg/mL LPS和2.5 μg/mL苜蓿素(L+2.5组)、1 μg/mL LPS和5.0 μg/mL苜蓿素(L+5组)、1 μg/mL LPS和10.0 μg/mL苜蓿素(L+10组)以及1 μg/mL LPS和15.0 μg/mL苜蓿素(L+15组),培养24 h。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相对增殖率极显著降低(P<0.01),而L+2.5组和L+10组则极显著升高(P<0.01);2)与L组相比,L+10组和L+15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一氧化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3)与L组相比,L+5组和L+10组细胞的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L+5组细胞的髓样分化因子88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在LPS刺激下,添加苜蓿素能够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性和抗氧化性能,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 陇东地区油污土壤紫花(Medicago sativa)和金鸡 菊(Coreopsis lanceolata) ——植物修复效应比较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6-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对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油污土壤紫花苜蓿(Medicago#1;sativa)和金鸡菊(Coreopsis#1;lanceolata)植物修复效应进行分析比较。经5个月场地修复试验,相关植物生理、土壤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金鸡菊和紫花苜蓿根区土壤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TPH)去除率最高可达75.33%和69.88%;(2)7%和9%油污土壤对金鸡菊生理特性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且其根区土壤pH、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紫花苜蓿(P);(3)金鸡菊根区土壤中食烷菌属(Alcanivorax)、嗜盐单胞菌(Halomonas)和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等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紫花苜蓿(P);(4)油污浓度增加抑制了紫花苜蓿植物生理进而限制其根区TPH去除率,而土壤理化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得金鸡菊根区土壤TPH去除率高于紫花苜蓿。

  • 紫花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0-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理解紫花苜蓿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使用模式,该文以紫花苜蓿叶绿体基因组中筛选到的49条蛋白质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W、CUSP、CHIPS、SPSS等软件对其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和偏好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叶绿体基因的第3位密码子的平均GC含量为26.87%,有效密码子数(ENC)在40.6~51.41之间,多数密码子的偏好性较弱。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分析发现,RSCU>1 的密码子数目有30个,以A、U结尾的有29个,说明了紫花苜蓿叶绿体基因组A或U出现的频率较高。中性分析发现,GC3与GC12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密码子偏性主要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而ENC-plot 分析发现一部分基因落在曲线的下方及周围,表明突变也影响了部分密码子偏性的形成。此外,有17个密码子被鉴定为紫花苜蓿叶绿体基因组的最优密码子。紫花苜蓿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可能受到自然选择和突变的共同作用。该研究将为紫花苜蓿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开展和目标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 黄酮对28~70日龄扬州鹅生长性能、器官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苜蓿黄酮对28~70日龄扬州鹅生长性能、器官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只2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Ⅰ、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150、300和450 mg/kg苜蓿黄酮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Ⅱ组的末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对照组和各试验组间的宰前活重、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重、全净膛率、腿肌重和腿肌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胸肌重和胸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脾脏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和Ⅲ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高于Ⅰ组和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和Ⅱ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高于对照组和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苜蓿黄酮的添加能够提高扬州鹅的生长性能、器官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其中添加300 mg/kg苜蓿黄酮的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