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1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成年人血肌酐(Scr)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制定不同地域的Scr参考值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搜集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的347所医疗机构测定的29697例健康成年人Scr参考值,选取23项地理数据与Scr参考值进行相关分析,确定与Scr参考值显著相关的地理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岭回归分析分别建模,并对比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拟合度并选取最优预测模型,最后利用克里金插值法构建中国健康成年人Scr参考值空间分布图。结果 健康成年人Scr参考值与纬度、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气温年较差、表土(粉土)阳离子交换量等7项地理因素指标存在显著关系,参考值的分布趋势为南部较高,北部较低,随纬度呈较有规律的变化。结论 若得知某一地区的地理因素数据便可以进行健康成年人Scr参考值的预测,将地理因素纳入医学分析有助于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地区的医学参考值、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0-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孕期血清尿酸代谢紊乱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但目前分析并比较血清尿酸及血清尿酸 / 肌酐水平在孕期不良妊娠结局中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 分析孕妇孕晚期血清尿酸及血清尿酸 / 肌酐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按照 1:1 的比例收集 20152022 年于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常规产检及生产的单胎活产孕妇资料。最终共纳入孕妇 743 例,其中正常组 344 例,不良结局组 399 例。分别以四分位数将血清尿酸及血清尿酸 / 肌酐分为三个水平:Q1(血清尿酸 257 mol/L)、Q2(血清尿酸 257~359 mol/L)、Q3(血清尿酸 359 mol/L)和 q1(血清尿酸 / 肌酐 5.88)、q2(血清尿酸 / 肌酐 5.88~7.94)、q3(血清尿酸 / 肌酐 7.94)。根据孕妇中位年龄,将孕妇分为年龄 <30 岁组(341 例)及年龄 30 岁组(402 例)。根据既往孕产次情况,将孕妇分为初产妇组(539 例)及经产妇组(194 例)。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血清尿酸及血清尿酸 / 肌酐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不良结局组孕妇年龄、BMI、血清尿酸、血清尿酸 / 肌酐、三酰甘油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尿酸、血清尿酸 / 肌酐对不良妊娠结局影响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与 Q1 水平血清尿酸相比,Q3 水平时子痫前期(AOR=4.41,95%CI=2.16~8.99)、宫内生长受限(AOR=3.59,95%CI=1.08~11.96)的发生风险增加(P<0.05);与 q1 水平血清尿酸 / 肌酐相比,q2、q3 水平时子痫前期(AOR=2.33,95%CI=1.13~4.79;AOR=3.56,95%CI=1.68~7.56)的发生风险增加,q3 水平时早产(AOR=2.76,95%CI=1.33~5.71)、宫内生长受限(AOR=5.15,95%CI=1.39~19.14)的发生风险增加,而 q3 水平时巨大儿(AOR=0.43,95%CI=0.19~0.98)、大于胎龄儿(AOR=0.38,95%CI=0.15~0.96)的发生风险降低(P<0.05)。血清尿酸、血清尿酸 / 肌酐在不同年龄组对子痫前期、早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 Q1 水平血清尿酸相比,Q3水平在两个年龄组中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均增加(P<0.05);与q1水平血清尿酸/肌酐相比,q2、q3 水平在年龄 30 岁孕妇中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增加(P<0.05)。血清尿酸、血清尿酸/肌酐在不同孕产次组对子痫前期、早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Q1水平血清尿酸相比,Q3水平在初产妇中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增加(P<0.05);与q1水平血清尿酸/肌酐相比,q2、q3 水平在初产妇中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增加,q3水平在初产妇中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P<0.05)。结论 高水平血清尿酸、血清尿酸 / 肌酐时子痫前期、宫内生长受限的发生风险均增加,其中子痫前期主要发生在年龄30岁的孕妇或初产妇中。高水平血清尿酸 / 肌酐时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主要发生在初产妇中。血清尿酸/肌酐较血清尿酸预测的不良妊娠结局更多。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9-09
摘要: 背景 脑卒中在世界各地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复发率。血尿酸(SUA)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已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血尿酸 / 血肌酐比值(SUA/Scr)是代表肾功能标准化的 SUA,目前有关 SUA/Scr 在急性脑血管病中作用的仍有争议。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急性期 SUA/Scr 与脑血管事件复发和死亡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 2006 年 9 月—2019 年 9 月天津环湖医院连续收治的首次发生脑血管事件的患者为研究队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 2020 年 9 月。随访方式为门诊及电话相结合。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脑血管事件复发、心血管事件复发、其他血管事件发生(如下肢动静脉栓塞)。采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 SUA/Scr 与脑血管事件复发与死亡的关系。结果 根据脑血管病急性期 SUA/Scr 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 Q1 组(SUA/Scr ≤ 3.16,n=3 520)、Q2 组(3.164.92,n=3 243)。截至随访结束,774 例(5.8%)患者死亡,2 064 例(15.5%)患者复发脑血管事件。脑血管病急性期 SUA/Scr 位于 Q1~Q4 的患者中,男性复发脑血管病的例数依次为 302、375、408、337 例,女性依次为 99、125、169、249 例;男性复发脑梗死的例数依次为 261、314、345、283 例,女性依次为 90、101、142、205 例;男性复发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例数依次为 154、191、214、183 例,女性依次为 58、52、45、31 例;男性全因死亡的例数依次为 165、128、131、88 例,女性依次为 57、63、62、80 例;男性因脑梗死死亡的例数依次为 93、72、70、46 例,女性依次为 31、33、36、44 例;男性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死亡的例数依次为 58、52、45、31 例,女性依次为 29、37、42、37 例。调整多项混杂因素后,SUA/Scr 位于 Q4 相较于 Q1 是男性急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HR=0.690,95%CI=0.500~0.953,P=0.026);SUA/Scr 位于 Q4 相较于 Q1 是男性脑梗死亚组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因素(HR=0.740,95%CI=0.578~0.947,P=0.017)。SUA/Scr 位于 Q4 相较于 Q1 是男性全因死亡、因脑梗死死亡的影响因素(HR=0.575,95%CI=0.368~0.901,P=0.003;HR=0.610,95%CI=0.353~0.814,P=0.011)。SUA/Scr 位 于 Q3、Q4 相 较 于 Q1 是 男 性 出 院 后 死 亡 的 影 响 因 素(HR=0.656,95%CI=0.476~0.904,P=0.010;HR=0.582,95%CI=0.409~0.829,P=0.001)。SUA/Scr 位于 Q4 相较于 Q1 是男性脑梗死亚组患者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死亡的影响因素(HR=0.580,95%CI=0.386~0.873,P=0.007)。结论 一定范围内,脑血管病急性期SUA/Scr 升高对男性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及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低 SUA/Scr 与男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死亡和复发风险升高有关,但与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和心源性卒中复发和死亡无关。在女性患者没有观察到 SUA/Scr 与脑血管事件复发及死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