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extensions/TeX/noErrors.js
  • 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法评价桑叶与的组合效应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法研究不同比例的桑叶与羊草之间的组合效应,从而筛选出两者之间的最佳组合比例。将桑叶和羊草分别以0:100(T0组)、20:80(T20组)、40:60(T40组)、60:40(T60组)、80:20(T80组)、100:0(T100组)的比例混合后作为底物,进行连续72 h的体外产气培养和体外批次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底物中桑叶比例的提高,理论产气量、累积产气量、培养液微生物蛋白(MCP)浓度和体外有机物消化率(IVDOM)都有升高的趋势;2)在72 h时,T100组的理论最大产气量、累积产气量和IVDOM都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都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在6、12和72 h时,T60、T80和T100组的培养液氨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T60组的多项组合效应(MFAEI)要高于其他各组。综上所述,桑叶与羊草的组合能够改善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即存在正组合效应,其中桑叶与羊草的最佳比例为60:40。

  • 直接法与替代法测定对肉用绵羊代谢能的比较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比较直接法和替代法测定羊草对肉用绵羊代谢能。选用体重约为45.00 kg的体况良好的杂交肉用羯羊30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是直接法的全羊草饲粮、用于替代法的基础饲粮(精粗比为1:1)和3个试验饲粮,3个试验饲粮分别以60%、40%、20%羊草替代基础饲粮。饲粮均于08:00、18:00各饲喂600 g饲粮。试验每期19 d,包括预试期10 d,正试期9 d。结果表明:干物质、有机物、总能、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基础饲粮组>20%组>40%组>60%组>全羊草饲粮组(P20%组>40%组>60%组>全羊草饲粮组(P0.05)。直接法和替代法对测定原料羊草的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直接法中全羊草饲粮组的羊草干物质、有机物、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60%组(P0.05)。全羊草饲粮组羊草的消化能和代谢能显著高于60%组(P0.05)。综合得出,直接法与替代法在测定羊草的代谢能时,替代比例不同会对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在采用替代法测定羊草的代谢能时,最佳的替代比例为20%。

  • 粗山种质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的 ISSR 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2-0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粗山羊草分布范围广,遗传变异丰富,被认为是改良普通小麦的重要基因源。为深入了解不同来 源粗山羊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该研究利用 ISSR 分子标记对 56 份粗山羊草种质进行了遗传多 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16 个 ISSR 引物共检测 170 条多态性位点,每个 ISSR 引物多态性 3~18 条,平均为 10.63 条;多态性信息(PIC)变异范围为 0.17~0.85,平均为 0.67。(2)粗山羊草 4 个群 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显示,中亚粗山羊草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He=0.225 4,I=0.355 7),群体间 的基因流较低(Nm=1.638 6)。(3)聚类结果在遗传相似系数约 0.67 处,来源于塔吉克斯坦 6 份和土库 曼斯坦 2 份的粗山羊草种质材料聚成一类(Group 2);其他 48 份种质材料形成一大类(Group 1),其中 Group 1 可进一步分成 3 个 Sub 亚类,呈现出来源相同粗山羊草种质材料倾向聚在一起。(4)群体结构分 析将 56 份粗山羊草种质分为 5 个群体,其中,来源于西亚伊朗 V 群体种质材料遗传背景比较一致,混杂 程度相对较低;进一步分析各群体 Q 值,发现 IV 群体种质材料血缘关系的来源相对复杂,遗传多样最为 丰富。该研究结果可为粗山羊草种质亲缘关系解析、种质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其科学利用以 及进化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