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Date
Subjects
Authors
Institution
  • 用体外产气法评价秸秆、稻草、秸秆青贮与精料的组合效应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11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旨在应用体外产气法研究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间的组合效应。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进行3次组合筛选试验:首先进行玉米秸秆与稻草组合试验,筛选出最优玉米秸秆和稻草组合(玉米秸秆-稻草)比例;再进行玉米秸秆-稻草与玉米秸秆青贮组合试验,筛选出最优玉米秸秆-稻草和玉米秸秆青贮组合(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比例;最后进行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组合试验,筛选出最优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组合比例。各组合均分别以100.0:0、80.0:20.0、60.0:40.0、50.0:50.0、40.0:60.0、20.0:80.0、0:100.0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每个组合设3个重复。利用体外产气法分析不同饲料组合对48 h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DMD)、pH及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结果表明:1)各饲料以不同比例组合对产气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各饲料以不同比例组合对其余VFA和TVFA浓度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以MFAEI进行评定各饲料组合的最优比例如下:玉米秸秆与稻草为60.0:40.0;玉米秸秆、稻草与玉米秸秆青贮为24.0:16.0:60.0;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为9.6:6.4:24.0:60.0。

  • 不同方法处理的全株青贮与秸秆青贮对肉牛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8-12-24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株玉米与玉米秸秆在添加和不添加青贮添加剂的情况下,青贮品质的差异以及对肉牛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120头西门塔尔杂种牛(18月龄左右、平均体重450 kg)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牛。试验设计4种含不同粗饲料的试验饲粮,分别为全株玉米青贮饲粮(WS组)、全株玉米加菌青贮饲粮(WS-L组)、玉米秸秆青贮饲粮(CS组)和玉米秸秆加菌青贮(CS-L组)饲粮。试验分为2期,其中预试期10 d,试验前期、后期各40 d。结果表明:1)添加青贮添加剂显著降低了全株玉米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同时增加了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含量(P>0.05),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全株玉米青贮的青贮品质。2)各组之间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相比CS组,CS-L组的平均日增重增加,料重比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CS、CS-L组相比,WS和WS-L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3)WS-L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低于CS-L组(P<0.05),其余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4)WS-L组每日利润最高,为10.98元/(头·d),比WS组略有增加,比CS和CS-L组分别增加了51.66%、50.62%。综合分析表明,添加青贮添加剂改善了全株玉米青贮的青贮品质,对玉米秸秆青贮的青贮品质无显著影响;相比玉米秸秆青贮,全株玉米青贮提高了西门塔尔杂交肉牛的生长性能,增加了经济效益。

  • 留茬高度对不同品种全株青贮品质的影响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8-12-24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旨在研究留茬高度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并探讨对于不同特性的玉米品种应如何选择留茬高度,为合理生产和利用全株玉米青贮提供理论支持。选取黑龙江省广泛种植玉米品种,高淀粉品种阳光1号、高蛋白质品种中原单32和高产量品种龙福208 3种不同特性的全株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19、49 cm 2个留茬高度,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2个重复。测定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及24、30和48 h瘤胃降解率。结果显示:1)对于全株玉米青贮营养成分含量,留茬高度由19 cm增加到49 cm后,3个品种的粗蛋白质(CP)、淀粉含量显著提高(P0.05),且该品种在19 cm留茬高度下48 h瘤胃NDFD最大。由此可见,增加留茬高度可提高全株玉米青贮的DM、CP、淀粉含量,但会降低其NDF含量,以及减小发酵过程的缓冲性,从而对发酵指标影响较小。因此,对于高淀粉低纤维类玉米品种如阳光1号,可选择较低留茬高度,以获得质与量最大化;而高蛋白质或高产量玉米品种如中原单32、龙福208,可适当提高留茬高度,改善青贮品质。

  • 东北肉鸡表观代谢能预测方程的建立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1-08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室分析和肉鸡代谢试验,建立东北玉米养分含量与代谢能的回归方程,为生产提供便捷的玉米代谢能估算方法。试验1:选取成熟季节不同的20种东北玉米,测定养分含量和容重,分析养分含量变异范围。试验2:,用玉米、玉米皮、玉米碴按照NDF、ADF含量梯度配制人工玉米,再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制成人工玉米代谢饲粮。选取正常饲养的商品代爱拔益加雄性肉鸡进行代谢试验,分别在11~13日龄及25~27日龄,用全收粪法测定人工玉米代谢饲粮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和养分表观消化率,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AME或AMEn与养分含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东北玉米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变异系数系数相对较大,分别为16.72%、14.65%、14.72%。肉鸡对人工玉米代谢饲粮的养分表观消化率在11~13日龄和25~27日龄之间存在差异,25~27日龄肉鸡对人工玉米代谢饲粮粗蛋白质(CP)、EE和总淀粉(STC)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1~13日龄(P<0.05);25~27日龄肉鸡对人工玉米代谢饲粮的AME、AMEn也显著高于11~13日龄(P<0.05)。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肉鸡东北玉米代谢能的预测方程为:11~13日龄,AME=17.661-0.853×ADF(R2=0.870,P<0.01),AMEn=17.468-0.878×ADF(R2=0.873,P<0.01);25~27日龄,AME=18.102-0.792×ADF(R2=0.781,P<0.05),AMEn=17.935-0.830×ADF(R2=0.784,P<0.05)。通过预测方程计算所得人工玉米代谢饲粮AME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很接近,计算所得的东北玉米AME符合预期值。由此测出,不同品种东北玉米EE、NDF及ADF的含量差异相对较大;肉鸡不同阶段玉米代谢能存在差异,计算肉鸡饲粮配方时,不同阶段饲粮代谢能应采用对应的代谢能值;低于14日龄的肉鸡,东北玉米AME、AMEn预测方程分别为AME=17.661-0.853×ADF,AMEn=17.468-0.878×ADF;14日龄以上肉鸡,东北玉米AME、AMEn预测方程分别为AME=18.102-0.792×ADF,AMEn=17.935-0.830×ADF。

  • 白腐菌对秸秆营养价值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1-08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腐菌对玉米秸秆营养价值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4种侧耳属白腐菌,分别为红侧耳(Pleurotus diamor)、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和漏斗状侧耳(Pleurotus sajor caju)。对照组玉米秸秆不接种菌株,试验组玉米秸秆分别接种4种侧耳属白腐菌,每个组设置3个重复,固态发酵20 d,测定发酵物的营养成分含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并评估其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1)红侧耳组总有机物(TOM)损失率显著高于金顶侧耳组和刺芹侧耳组(P<0.05),漏斗状侧耳组酸性洗涤纤维(ADL)损失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金顶侧耳组纤维素(CL)损失率显著高于刺芹侧耳组和漏斗状侧耳组(P<0.05),金顶侧耳组半纤维素(HC)损失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金顶侧耳组的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金顶侧耳组、漏斗状侧耳组和红侧耳组的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种白腐菌组的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种白腐菌组的IVDM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4种白腐菌组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力、还原力、总抗氧化能力和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白腐菌预处理的玉米秸秆能提高其IVDMD、CP含量及抗氧化性能,可以作为反刍动物新型饲料资源。

  • 不同品种类型不同器官和全株生物产量比较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1-07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类型玉米(Zea mays)不同器官和全株的生物产量,以提高玉米定向培育的选择效率。选择32种具有代表性的玉米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淀粉性质、籽实外形、成熟性质和用途4种分类方法,分别对完熟期玉米的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及全株的鲜物质、风干物质、干物质以及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进行比较。每个品种选择5个地块,每个地块选取10株玉米。结果表明:玉米的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和全株的鲜物质、风干物质、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不同品种类型间差异均显著(P0.05)。按用途分类,不同品种类型玉米不同器官和全株生物产量(玉米籽实的风干物质、干物质和总能产量除外)均差异显著(P红粒玉米>普通玉米>糯玉米。对广泛种植的普通玉米和饲用玉米进行比较,以普通玉米产量为100.0%,饲用玉米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和全株的鲜物质产量分别为121.9%、164.2%、175.5%、149.0%、151.7%、168.8%和149.9%;风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07.9%、143.7%、155.1%、139.4%、126.1%、162.0%和129.1%;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07.5%、143.4%、155.0%、139.5%、125.7%、162.0%和129.21%;粗蛋白质产量分别为119.0%、142.9%、181.5%、161.6%、122.0%、137.4%和131.7%;总能产量分别为107.7%、143.8%、155.0%、139.4%、126.1%、162.0%和129.1%。玉米籽实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占玉米全株的比例,普通玉米分别为47.75%、57.87%和48.49%,饲用玉米分别为39.72%、52.36%和40.48%。由此得出,普通玉米全株饲喂,是“粮改饲”的最基本的策略,而饲用玉米籽实和全株生物产量都高于普通玉米,种植饲用玉米可以增加30%左右的土地利用。

  • 醋糟菌糠对3 种作物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Subjects: Agriculture, Forestry,Livestock & Aquatic Products Science >> Basic Disciplines of Agriculture submitted time 2017-11-07 Cooperative journals: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Abstract:为研究醋糟菌糠作为一种生物肥料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为解决食用菌菌糠对环境污染及其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 对玉米、高粱、糯玉米3 种作物基施醋糟菌糠后不同生育期的土壤脲酶、 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 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 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 1)醋糟菌糠显著提高了作物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在作物整个生育期, 加入醋糟菌糠的土壤细菌数量比对照提高32%~54%; 放线菌数量在成熟期提高明显, 玉米田土壤放线菌数量增幅最大, 为101%; 真菌数量变化总体趋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醋糟菌糠的施入增加了作物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活性。种植高粱、玉米和糯玉米土壤的脲酶活性增长率分别为239%、189%和185%; 3 种作物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抽穗期最高, 最大增长率为40%; 3 种作物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在不同生育期变化趋势不同,玉米各生育期土壤蔗糖酶活性变化较为稳定, 其增长率分别为38%、28%、48%。3)醋糟菌糠的施入增加了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含量, 不同生育期3 种作物的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增幅为58.10~407.67 mg·kg1, 微生物氮含量增幅为11.98~27.55 mg·kg1。由此可见, 醋糟菌糠的施用可以增强土壤生产力的可持续性, 从而达到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的效果。同时该研究也为醋糟菌糠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干酒糟及其可溶物有效能值估测模型中定标样品选择方法的研究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旨在探讨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有效能值估测模型中定标样品的选择原则。从23个玉米DDGS样品(定义为全样品库)中按酶水解物能值(EHGE)相差0.21 MJ/kg左右的梯度选择9个定标玉米DDGS样品,定义为选择性样品库;将剩余的14个玉米DDGS样品定义为非选择性样品库。然后,比较选择性样品库与非选择性样品库化学成分含量及变异的差异,以及通过全样品库和选择性样品库分别建立其化学成分对EHGE之间的回归模型,比较根据回归模型计算得到的非选择性样品库EHGE的差异。结果表明,选择性样品库和非选择性样品库的玉米DDGS在粗蛋白质(CP)、粗灰分(Ash)、粗脂肪(EE)、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及EHGE平均值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P、Ash、EE、CF、ADF、NDF含量及EHGE的变异方差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玉米DDGS有效能值的估测建模中,以EHGE作为定标样品的选择依据是可行的。

  • 青贮发酵对秸秆品质及菌群构成的影响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10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研究旨在探讨青贮发酵对玉米秸秆感官指标、发酵品质、营养成分以及门、纲、目、科和属5个水平细菌群落构成及丰度的影响。将去穗后仍青绿的蜡熟期玉米秸秆切短揉搓至1~2 cm,将水分调节至65%~70%后,取青贮前样品(3个重复)和青贮后样品(3个重复)使用聚乙烯袋真空包装,室温贮藏45 d后开启取样,运用实验室检测手段及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青贮前后玉米秸秆品质及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青贮发酵45 d后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呈黄绿色,质地较好,呈酸香味。青贮发酵作用能够使玉米秸秆pH迅速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下降趋势(P>0.05)。2)玉米秸秆经过青贮发酵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菌群数量显著降低(P<0.05);青贮发酵能够显著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纲(Bacilli)、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菌群数量(P<0.05)。3)青贮发酵改善玉米秸秆感官指标、发酵品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有害细菌的数量,增加有益菌的数量,从而可以降低致病菌对家畜健康存在的潜在风险。综上,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及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能够在分析青贮品质的同时,提供青贮前后整个菌落构成及丰度变化的信息,进而为发酵过程的调控提供依据。

  • 河北低平原区春一熟替代麦玉两熟制的水生态与粮食安全分析

    Subjects: Agriculture, Forestry,Livestock & Aquatic Products Science >> Basic Disciplines of Agriculture submitted time 2017-11-07 Cooperative journals: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Abstract:本研究针对河北低平原区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 于2011—2014 年在河北省吴桥县开展田间试验,以小麦玉米两熟制(WS)为对照, 设置零灌溉春玉米一熟制(SMRF)和适水条件下春玉米一熟制(SMSW)2 种种 植模式, 共3 个处理, 研究该区改传统高耗水的小麦玉米两熟制为春玉米一熟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周年耗水量SMSW、SMRF 较WS 分别降低48.4%和54.2%; 冬小麦耗水主要来自灌溉水和土壤储水, 试验年间降雨仅能满足冬小麦耗水总量的32.9%, 春玉米生育期内耗水主要来自降雨, 试验年间SMSW 和SMRF 生育期内有效降雨总量分别满足春玉米耗水总量的91.9%和94.9%。SMSW 和SMRF 周年产量平均较WS 分别降低24.4%和45.8%。SMSW 和SMRF 水分利用效率较WS 平均分别高24.8%和0.3%。SMSW 和SMRF 的经济效益较WS 平均分别减少5.2%和36.8%。经济水分利用效率SMSW 和SMRF 较WS 平均分别高56.7%和17.5%。当下WS 较SMSW 仍具有一定的产量和效益优势, 但WS 对地下水灌溉依赖严重; 而SMSW 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WS, 未来随着春玉米高产技术体系的成熟, 春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在我国粮食总产、库存、进口“三增”的“新常态”下, 该区改小麦玉米两熟为春玉米一熟具有兼顾水生态和粮食安全的可行性。

  • 蒸汽压片替代饲粮中不同比例粉碎对鲁西阉黄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与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的蒸汽压片玉米与粉碎玉米比例对鲁西阉黄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与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选取48头21月龄左右的鲁西阉黄牛[体重(459.6±10.3) kg],按照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牛,分别分配至3个围栏中进行饲养,每个围栏4头牛。4组试验牛饲喂4种不同的饲粮,分别为SFC0、SFC33、SFC67、SFC100,代表饲粮中蒸汽压片玉米替代粉碎玉米的比例分别为0、33%、67%和100%,饲粮中玉米含量为35.85%。试验期共180 d,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共84 d,包括14 d的预试期和70 d的正试期,试验结束后对生长性能进行测定;第2阶段共96 d,对肉牛进行育肥,试验结束后对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与常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SFC100组的平均日增重(ADG)较SFC67、SFC33和SFC0组分别提高了14.95%、25.77%和38.20%,且SFC100、SFC67和SFC0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随着饲粮中蒸汽压片玉米替代比例的增加,肉牛的终末体重、ADG、眼肌面积和大理石花纹等级呈线性增加(P<0.05),而料重比和屠宰率则呈线性降低(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中使用蒸汽压片玉米全部替代粉碎玉米可以在不影响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基础上,显著提高鲁西阉黄牛的ADG和饲料转化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优质牛肉切块的质量等级。

  •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Molecular Module-based Crop Design Technology in Maize Breeding

    Subjects: Other Disciplines >> Synthetic discipline submitted time 2023-03-19 Cooperative journals: 《中国科学院院刊》

    Abstract: Maiz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od crops and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national economy in China. Its sustained and stable production is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ensuring food security and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lthough traditional hybrid breeding technology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increasing maize production, it can no longer satisfy the demand for a better life of current socie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molecular breed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and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maize breeding, and the molecular module-based crop design technology, by combining multiple disciplines to achieve multi-module optimization and assembly at the whole genome level, will greatly promote maize breeding in China. Here,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ize breeding technology and th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of molecular module-based technology in maize breeding recently. Finally, directions for maize breeding in future are also discussed.

  • 赤霉烯酮毒性研究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8-12-25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玉米赤霉烯酮(ZEA)是一种常见的饲料霉菌毒素,主要由多种镰刀菌产生。在玉米、小麦、大米、大麦等谷物中均有检出,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ZEA会造成动物生殖机能异常,同时表现为生长性能的下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畜牧业由于ZEA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关键性问题。本文综述了ZEA的生殖毒性、免疫毒性、肝脏和肾脏毒性、遗传毒性及肿瘤诱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概述。

  • 喷浆皮的肉鸭代谢能评定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8-12-24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试验旨在评定喷浆玉米皮在樱桃谷肉鸭上的代谢能,并建立其代谢能的化学组分预测方程。试验选择体重为(3.3±0.3) kg的56日龄樱桃谷肉公鸭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其中一组作为内源组。采用真代谢能(TME)评定法,强饲单一原料,强饲量为肉鸭体重的2%,禁食排空期为48 h,强饲后,用集粪袋收集排泄物48 h。结果表明,喷浆玉米皮营养组分中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的变异较大,按照国际饲料分类方法,部分样品属于能量饲料,部分样品属于蛋白质饲料。喷浆玉米皮的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TME和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分别为(6.36±1.61)、(6.58±1.57)、(7.84±1.54)、(7.29±1.50) MJ/kg,变异较大,且其TMEn的最优预测方程为:TMEn=-0.219 NDF+16.940(R2=0.881 4,P=0.001 7)。由此可见,不同批次喷浆玉米皮在樱桃谷肉鸭上的AME、TME、AMEn、TMEn存在较大差异;利用化学组分建立的喷浆玉米皮TMEn的预测方程决定系数(R2)较大,说明方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参考意义。

  • 花药发育的细胞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Subjects: Biology >> Bioengineering submitted time 2017-12-13 Cooperative journals: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Abstract:雄性不育技术在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杂交种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玉米花药发育和雄性不育的细胞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研究是雄性不育技术利用的前提和基础。玉米花药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需要孢子体基因与配子体基因的协同表达调控。本文从玉米花药的形态结构、花药发育时期的划分、花药败育类型、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研究方法、花药发育的组学研究方法、花药发育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玉米核不育机理研究与雄性不育技术产业化应用提供方法学指导。

  • 赤霉烯酮对猪生产的影响及其毒性吸附研究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10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玉米赤霉烯酮毒性强,主体饲料中很常见,生产中常利用霉菌毒素吸附剂来降低玉米赤霉烯酮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对猪繁殖机能、免疫功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并阐述了吸附法去除玉米赤霉烯酮毒性的研究进展。

  • 赤霉烯酮对猪生产的影响及其毒性吸附研究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7-10-10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玉米赤霉烯酮毒性强,主体饲料中很常见,生产中常利用霉菌毒素吸附剂来降低玉米赤霉烯酮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对猪繁殖机能、免疫功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并阐述了吸附法去除玉米赤霉烯酮毒性的研究进展。

  • 垄沟覆盖集雨模式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Subjects: Geosciences >> Geography submitted time 2024-04-01 Cooperative journals: 《干旱区地理》

    Abstract:为明确垄沟覆盖集雨模式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选取“登义”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常规平栽不覆盖为对照(CK),依次设置垄覆普通黑色地膜沟不覆盖(HL)、垄覆液态地膜沟不覆盖(YL)、垄不覆盖沟覆秸秆(NJ)、垄覆液态地膜沟覆秸秆(YJ)、垄覆普通黑色地膜沟覆秸秆(HJ)共计6个处理,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垄覆膜沟覆秸秆的集雨模式均有利于玉米增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其中HJ处理的穗行数、千粒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最大,分别较对照CK提高11.22%、31.31%、88.02%、79.83%,且与CK间差异均显著(P<0.05),而垄无覆盖沟覆秸秆的NJ处理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较CK低。(2)垄覆地膜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且能改变微生物结构,但垄无覆盖沟覆秸秆的NJ处理却不能。(3)各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在门、纲水平上均受到覆盖集雨模式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中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主要优势菌纲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占比25.8%)、拟杆菌纲(Bacteroidia,占比8.4%)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占比7.7%),且垄沟覆盖有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即垄沟集雨模式可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门、纲水平的结构及组成,实现玉米增产的效果。

  • 疏勒河流域中游地区性状及单产的影响因子研究

    Subjects: Geosciences >> Geography submitted time 2023-09-27 Cooperative journals: 《干旱区地理》

    Abstract:疏勒河流域是中国西北重要的粮食产区,探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粮食作物影响规律,可为区域粮食安全提供重要科学支撑。以地处疏勒河流域中游地区的玉门市为典型研究区,采用19902020年气象要素、田间管理、土壤属性和玉米单产等数据,分析玉米性状及单产对自然因素(最高温、最低温、太阳辐射、风速、降水)和人为因素(政策、灌溉量、施肥量)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以2017年为典型年,运用DSSAT-CERES-Maize模型定量分析主要影响因子对玉米性状和气候单产的影响程度,探明研究区玉米生长发育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1) 在疏勒河流域中游地区,气候暖湿化特征显著;化肥施用量呈现出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有效灌溉面积为持续增加趋势。(2) 玉米实际单产呈小幅增加趋势,其中趋势单产由于受到推广优质品种和农田水利建设等政策的影响,呈增加-减少-稳定的变化趋势,而玉米气候单产呈减少趋势,其对最高温和降水表现出强正向敏感度,对最低温表现出强负向敏感度;玉米性状对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和穗期、花粒期的最低温表现为强正向敏感度,对穗期、花粒期最高温表现为强负向敏感度。(3) 玉米生长发育的适宜条件为最高温(14.80~38.56 ℃)、最低温(-0.38~22.16 ℃)、太阳辐射(3.93~25.15 MJm-2)、风速(0~3.81 ms-1)以及在实际降水基础上的灌溉量(15 mm)和施肥量(10 kghm-2),在此范围内,最高温、最低温、风速和水肥因子与性状、单产存在倒U型关系,而太阳辐射与性状、单产存在U型关系。

  • 乳酸菌制剂对全株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Subjects: Biology >> Zoology submitted time 2018-12-20 Cooperative journals: 《动物营养学报》

    Abstract:本研究探讨了乳酸菌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新鲜全株玉米720 kg,平均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5 kg。对照组不添加乳酸菌制剂,试验组分别添加2、10和20 mg/kg的乳酸菌制剂,置于室温条件下保存,试验期60 d。于45和60 d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各试验组感官评价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2)试验组乳酸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10 mg/kg组45 d及各试验组60 d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试验组45 d乳酸、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2和10 mg/kg组60 d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4)45 d,2及10 mg/kg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2 mg/kg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60 d,20 mg/kg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添加乳酸菌制剂可以改善全株玉米青贮品质,提高营养价值,以发酵过程中霉菌数量最低为依据,推荐乳酸菌制剂的添加量为10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