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2-01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对某煤矿的褐煤和某煤矿煤矸石的混合物按2:3的比例进行热解。本实验采用热重分析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将试样分别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试验,气氛为氮气,升温速率分别为10℃·min-1、30℃·min-1、50℃·min-1,压力为0.055MPa,粒度分别是80目、140目和200目,反应终止温度为1000℃。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研究分析混合比对试样热解的影响,并得到最佳升温速率和粒度。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18-01-02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对1,1,1,3-四氟丙烯(HFO-1234ze(Z),CF3CH=CHF)的热解反应路径进行研究,对可能得热解产物(CF3H, CF4, HF)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均裂反应中,CF3 自由基最易生成,其活化能为210.25 kJ mol-1。相比之下,由于较高的活化能,F 自由基最难产生。在随后的链式反应中,生成CF3H 所需的活化能最低为 64.23 kJ mol-1。而生成CF4和HF 所需的活化能较高。本文从分子尺度研究了HFO-1234ze 的热解机理并为研究有机工质的热稳定性提供了参考。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新疆准东煤中钠含量较高,在热转化利用过程中会造成设备的腐蚀、积灰和结渣等问题。本文通过煤的逐级萃取和热解实验,考察了准东煤热解过程中钠的迁移转化规律。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准东煤中的钠以水溶钠为主,约占60-70%。热解过程中钠的形态发生转变,温度低于700℃时钠主要是以有机钠的形式释放,温度升高,原煤和水洗煤中可溶钠向不溶钠转化。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对1,1,1,3一四氟丙烯(HFO-1234ze(Z),CF3CH}HF)的热解反应路径进行研究,对可能得热解产物(CF3H, CF4, HF)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均裂反应中,CF:自由基最易生成,其活化能为210.25 kJ mol-1。相比之下,由于较高的活化能,F自由基最难产生。在随后的链式反应中,生成CF3H所需的活化能最低为64.23 kJ mol-1。而生成CF4和HF所需的活化能较高。本文从分子尺度研究了HFO-1234ze的热解机理并为研究有机工质的热稳定性提供了参考。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18-01-02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生物质在热转化过程中,部分K 进入到气相,会造成高温对流受热面积灰结渣和高温腐蚀等严重问题。本文利用固定床实验系统对生物质热解和燃烧过程中碱金属的析出迁移特性展开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有助于小麦秸秆中K 元素的析出,而氧化性气氛能促进K 元素的析出;小麦秸秆和稻壳的热解析出曲线差异较大,燃料种类对K 元素的析出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水溶性K 的析出占据着主导地位。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生物质在热转化过程中,部分K进入到气相,会造成高温对流受热面积灰结渣和高温腐蚀等严重问题。本文利用固定床实验系统对生物质热解和燃烧过程中碱金属的析出迁移特性展开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有助于小麦秸秆中K元素的析出,而氧化性气氛能促进K元素的析出;小麦秸秆和稻壳的热解析出曲线差异较大,燃料种类对K元素的析出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水溶性K的析出占据着主导地位。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2-01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针对煤热解气中烃类物质对连续测汞仪的影响,本文采用高温载氧体处理煤热解气消除此影响,研究了煤热解气处理后汞连续测量的效果并进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烃类物质造成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测量结果完全错误。经载氧体处理后氧化了热解气中烃类物质,使热解气中汞能被准确连续测量。使用前后载氧体XRD分析也验证这一结果。在煤程序升温热解汞的连续测量应用中,发现实验所用煤中汞主要有两个温度释放峰,且在600℃已基本释放完全。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06-07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本文对比研究了典型的木质纤维生物质和非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轻度热解特性,并基于多步反应动力学原理,建立了生物质轻度热解的两步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停留时间下,木质纤维类生物质的失重明显大于非木质纤维类生物质的;两步反应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两类生物质的轻度热解过程,并能预测得到平衡失重百分比。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06-07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Na+、K+作用下的β-O-4型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2-[2-(4-甲氧基苯基)乙氧基]-苯甲醚)的热解路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Na+和K+易与模型化合物的含氧官能团结合,从而影响Cα-Cβ和Cβ-O的键长和键解离能。在热解过程中,Na+和K+能促进Cβ-O键均裂和协同断裂反应,抑制Cα-Cβ键均裂反应;从而对2-羟基苯甲醛的生成有抑制作用,而对其他产物(1-乙基-4-甲氧基苯、1-甲氧基-4-乙烯基苯、2-甲氧基苯酚、邻苯二酚)的生成有促进作用。